山东省费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28 类型:高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西周时,各国视江南为蛮荒之地。至春秋,《左传》载,吴人自称属于“周室”,并在姬姓中“居 长”;《国语》提到,吴王视夷狄为外人,自认为是华夏成员。据此可知春秋时期(    )
    A . 吴国贵族具有周室血统 B . 南方逐步认同中原文化 C . 宗法分封制度广泛推行 D . 周王天下共土地位加强
  • 2. 表格为秦汉时期治疗疫病的相关记载。这表明当时国家为救治疫病(    )

    措施

    出处

    被处以刑罚的人,如果得了麻风病,该如何论处?应送往麻风病人收容所。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平帝无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疾疫者,腾空房舍,为置医药。

    《汉书·平帝紀》

    皇甫规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成悦。

    《后汉书·皇甫规传》

    A . 发挥地方主导作用 B . 建立了最早的救治机构 C . 建立完备法律体系 D . 重视采取隔离救治措施
  • 3. 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在曹操当时,采行九品中正制而有效于一时,但此 后此制度墨守不变,毛病丛出,后来人便只怪九品中正制不好,其实这也有些冤枉……九品中正制 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据此正确解读是(    )
    A . 研究九品中正制要采用多变的角度 B . 九品中正制的施行直接有利于门第 C . 认识九品中正制应考察历史变化 D . 九品中正制是选官制进步的断层
  • 4. 唐中期以前,政府主要依靠各级大小官史来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之后,官府在维护正常交易秩序 的过程中,还利用牙人(买实双方的中问人)、行会等来协助官府执行相关政策。这一改变(  )
    A . 体现城市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B . 使商业组织成为市场管理主体 C . 表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弱化 D . 适应城市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 5. 永乐九年(1411 年),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最高 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奴儿干都司的设立(    )
    A . 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 B . 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C . 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 D . 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
  • 6. 1861 年,冯桂芬提出乡董制度,各乡设立自治公所,乡董由民众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任期三年。 “其有异绩殊誉,功德在闾里者”可以连任,任期内“有过者随时黜之”。乡董主要调停、裁决民间 争端,但不能行使地方官吏的职权。这一构想(    )
    A .  旨在完善权力制衡体系 B . 奠定了变法思想的基础 C . 附和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D . 体现了中西融合的观念
  • 7. 图片摘自《点石斋画报》,图中作者评论:日人无礼扰我中土,幸有李傅相大度包容,重中和议, 乃犹多方要挟赔费而外,兼索割地。泰西各国闻而不平,遂于四月十四日中日换约之期,各派兵舰 赴烟观看。……日使知众怒难犯,不得不降心相从,……而中日之和局遂成。这反映了当时(    )

    A . 清政府仍存天朝上国观念 B . 民众呼吁列强保护弱国 C . 国人以传统观念解读战争 D . 列强对华利益争夺加剧
  • 8. 1888 年,《申报》发文:“自泰西诸国东来,西国之物日见其消流,而于中土之所生产,中国之 所制造,日形其雍滞...购用西国之物日益多,则钱财之流于外者日益广,而上日益损,下日益穷, 几何不如漏卮之难塞也,岂独一 鸦片而已哉!”这一评论基于(  )
    A .   中国对外贸易优势地位丧失 B . 实业救国思潮日益兴起 C . 洋货流行导致财富大量外流 D . 外国资本输出逐步加剧
  • 9. 下表为民国某时段山西张庄各阶级占有土地变化表。据表可判断这一时段是 ( )

    民国某时段

    时段初

    时段末

    人口比例(% )

    人均亩数

    人口比例(%)

    人均亩数

    地主

    4

    17.4

    0.2

    9

    富农

    2.7

    11.2

    1.3

    6.9

    中农

    40

    6.4

    35.5

    6.2

    贫农

    46.8

    3.0

    63

    5.5

    A . 1924—1927 年 B . 1934—1937 年 C . 1938—1942 年 D . 1944—1947 年
  • 10. 从1952年6月1日中日双方签署第一个《中日民间贸易协定》开始,此后又陆续签订了三次民间贸易协议;岸信介内阁执政期间,日本政府提出“以贸易与政治承认脱离的方针努力扩大两国的贸易”;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后,一直面临“政冷经热”的尴尬局面。以上材料表明( )
    A . 该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诉求不统一 B . 中日关系发展长期受制于美国 C . 经济全球化促使中日关系趋于缓和 D . 中日民间的交往多过官方交往
  • 11.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认为:“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为此 他下令编写了《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作为法学教科书,并且规定其具有法律效力。 这表明东罗马帝国 (    )
    A . 皇权的封建专制统治到达顶峰 B . 法律开始沦为加强统治的工具 C . 注重以法律形式维护专制统治 D . 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
  • 12. 《全球通史》中提到,地理大发现时期“探险者虽然绝大多数是意大利航海冒险家,但他们的资助 者都是新兴的民族君主国,而不是他们的家乡、微不足道的城邦,这一点绝非偶然”。“绝非偶然”主 要是指新兴君主国 ( )
    A . 能为海外殖民提供强大支持 B . 因航路阻断引发商业危机 C .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相对较高 D . 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 13. 下图是 1913-1918 年英、法、德、俄四国参加罢工工人占工人总数比例示意图。其中①代表的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德国 D . 俄国
  • 14. 17世纪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进行大刀阔 斧的包括削减福利开支等措施的改革。她的这一改革 (    )
    A . 适应了新经济发展的形势 B . 妨碍了英国走出“滞胀局面” C . 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 有利于英国社会各阶层团结
  • 15. 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发表了关于欧洲复兴计划的演说,表示“最初的意见应该由欧洲提出”,美国“能力所及,予以全力支持”。紧接着,英、法、苏三国外长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响应该计划的问题。因意见分歧,苏联退出会议。这里的“最初的意见”旨在(    )
    A .   恢复英法等国的经济制度 B . 实现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C . 提升西欧对抗苏联的实力 D . 构建战后世界经济体系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 16. 图1、图2、图3、图4是中国古代四个时期的行政区划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据图1至图4信息,指出古代中国地方一级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 17. 下表为1912-1943年山东向东北地区移民的人数及回返、留住人数情况(单位:千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年度(两年合计)

    迁入数

    回返数

    留住数

    1912 - 1913

    512

    160

    352

    1914- 1915

    552

    184

    368

    1916- 1917

    563

    145

    418

    1918 - 1919

    602

    230

    372

    1920 - 1921

    698

    247

    451

    1922 - 1923

    744

    272

    472

    1924 - 1925

    784

    324

    460

    1926 - 1927

    1375

    528

    847

    1928 - 1929

    1904

    800

    1104

    1930- 1931

    980

    732

    248

    1932 - 1933

    744

    743

    1

    1934 - 1935

    962

    739

    223

    1936 - 1937

    654

    591

    63

    1938 - 1939

    1220

    512

    708

    1940- 1941

    1970

    1210

    760

    1942 - 1943

    1870

    1030

    840

    ——摘编自马晓驰《民国时期东北地区山东移民问题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时期山东向东北地区移民情况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村民的日记

    (侯永檬老人土生土长在陕西合阳县路井镇路一村,用60年的时间写了200万字。以下内容节选自候永檬日记。)

    1954年9月17日路井乡第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大会胜利召开。乡政府在六世祠门口的大场里搭起了戏台,六世祠便成了召开社员大会的会议室……

    1958年11月1日全公社宣布吃饭不要钱。我十分惊奇!难道真的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吗?真的到了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的觉悟极大提高的程度了吗……

    1960年11月21日陈书记在公社召开的常委扩大会议上又传达了上级精种:要自力更生,不要向上伸手要,用“核压挖清节”来解决困难……

    1970年5月13日

    (大儿子的婚事)花30元钱给媳妇坑上买了条新毯子,花9元钱买了7尺黑条绒料子,再用5元钱买了两条断席铺在新媳妇炕上……

    1982年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话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責任制。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应该包产到户”......

    ——摘编自候永禄《农民日记——一个农民的生存实录》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新中国农村有哪些史料价值。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 世纪,欧洲大陆共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牛瘟。相应地,英国也暴发了三次牛瘟,1745-1758 年的牛瘟影响的范围最广,英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病例。关于这场牛瘟是如何以及何 时传到英国,具体的时间已不得而知。最广为接受的说法是,在 1745 年初,瘟疫从当地国家,即荷兰或比利时通过进口的牛皮或牛犊进入英国。在 18 世纪,英国本土的牛瘟全部都来自欧洲大陆。

    材料二  1745年2月,首个牛瘟病例在埃塞克斯郡被发现。英国政府于1745年11月25日颁布首个针对埃塞克斯郡这一郡枢密令,提出了应对措施。后来,在议会的授权下,枢密院不断发布新的枢密令。1746年12月,英国政府应对牛瘟的政策框架基本成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明确应对牛瘟的人员框架,郡一级的治安法官,教区一级为警役等人,后者需要服从前者的领导;限制生牛的交易和转移,并建立许可证制度;对病牛进行及时宰杀和掩埋制度;为遵守政府规定处理病牛而遭受损失的农户建立补偿制度。此后,英国政府又陆续颁布多个枢密令,或对旧有规定做出改动,或制定新的措施,不断完善以上这个框架。尽管英国政府出台了众多措施来遏制牛瘟的传播,但效果并不理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任有权《英国牛瘟与政府干预(1745-1758)》

    (1) 说明牛瘟在18世纪的欧洲不断流行的经济背景。
    (2) 概括指出英国应对1745~1758年牛瘟的特点,并结合英国的制度特色分析其应对“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