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1年中考世界史检测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35 类型:中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这里开创了一系列的世界之最:最古老的城市和文字,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历法,最早的冶金技术,最早的学校、图书馆,最早的神话,最早的药典“这里”是指(    )
    A . 希腊半岛 B . 尼罗河流域 C . 两河流域 D . 印度河流域
  • 2. 有学者认为,在伯里克利以前,雅典的政客们主要依靠政治盟友或政治小集团的合作来取得公民大会的多数票。但从伯里克利开始,政客们改变了以往的做法,直接面向民众,或巧言令色,说服他们:或向他们妥协,满足其愿望,以换取政治上的支持。这说明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    )
    A . 相比之前有所倒退 B . 更加体现了民众的诉求 C . 完全被政客们操纵 D . 统一了政客和民众利益
  • 3. 学者约翰塞尔蒙说:“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 这一现象说明(    )
    A . 罗马法影响深远 B . 罗马法是世界法律 C . 英法德法律相同 D . 欧洲法律长期未变
  • 4. 西欧中世纪时期,手工业是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是手工业主。虽然政治中心在农村,但商品买卖,原料买进,城市要占农村许多便宜。这说明西欧城市(    )
    A . 是政治经济中心 B . 是工商业者聚集地 C . 具有一定自治权 D . 接受封建领主管辖
  • 5. 据记载,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   )
    A . 使亚历山大帝国长治久安 B . 世界开始从分散联合为一体 C . 开始打破区域文明的界限 D . 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创造条件
  • 6. 14、15世纪,西欧很多商人购买原料分给手工工匠生产,工匠在规定时间内交回产品,从商人那里领取报酬。这说明西欧(    )
    A . 庄园经济走向没落 B . 手工工场集中生产 C . 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D .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7. 题7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清晰地展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显得颇为生动。此图可用于说明(    )

    A . 人们思想摆脱教会束缚 B . 文艺复兴推动科技发展 C . 人文主义突出人的地位 D .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 8. 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内有座哥伦布的“四王抬棺”青铜雕像,为他抬棺的是组成西班牙的四个公国的国王。哥伦布能享有此等荣誉是因为他(    )
    A .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 . 为西班牙带来巨额财富 C . 首次实现环球航行 D . 开启了美洲历史新纪元
  • 9. 1492年,今美国境内的土著人口超过500万,到1600年,土著居民人数仅有60万。与之相对的是,欧洲移民后裔的数目增长到了500万,同时还增加了100万非洲奴隶的后裔。美国境内人种结构的变化源于(   )
    A . 文艺复兴 B . 三角贸易 C . 殖民扩张 D . 工业革命
  • 10. 它反映了全民族的利益。因为它确立了一个真正的全国政府,用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去代替一个松散的、众多的主权国家之间的联盟。“它”是(    )
    A . 《权利法案》 B . 《人权宣言》 C . 《拿破仑法典》 D . 1787 年《美国宪法》
  • 11. 对下列法国大革命的有关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

    启蒙运动开始→攻占巴士底狱→颁布《人权宣言》→处死路易十六→颁布《民法典》 、拿破仑称帝

    A . 思想解放推动政治革命 B . 大革命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 C . 拿破仑称帝导致革命失败 D . 资产阶级革命成为时代风潮
  • 12. 工业革命既没有整体规划,也没有一个组织进行领导。但它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这些利润足以使人们迅速、甚至是不顾一切地进行模仿,展开竞争。由此可见,工业革命展开的重要原因是(    )
    A . 市场需求的推动 B . 蒸汽机的改良 C . 政府力量的引领 D . 大国竞争加剧
  • 13. 19世纪上半期,被称为体现理性的资本主义制度,已显得面目狰狞,这使得人们深受震动,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何去何从。“思考”的重要成果是(    )
    A . 确立大工厂制度 B . 发表《共产党宣言》 C . 实行农奴制改革 D .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 14. 事件:美国独立战争、西属拉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填写主题较为合理( )
    A . 非暴力与民族复兴 B . 亚非拉的独立之路 C . 争取民族解放斗争 D .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 15. 俄国1861 年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后,农民实现人身自由,有权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工商业活动,进行诉讼,可以改变身份成为市民或商人。由此可见农奴制改革(    )
    A . 维护了国家统一 B . 人民拥有了无限权利 C . 加重了人民负担 D .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 16. 题16图为日本画家宫川春汀在19世纪末所做的绘画《有喜世之华》,画中岸边的两个女性,一个穿着和服,一个穿着欧洲人的泳装。据此可推知,明治维新后日本(    )

    A .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 . 文明开化全面推行 C . 生活习俗新旧并存 D . 棉纺织业异军突起
  • 17. 下表为19世纪下半叶世界贸易情况统计表。据表可知(    )
      世界贸易总额
    (单位:亿马克)
    主要国家所占比重(%)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50 145 23.3 10.3 8.9  
    1870 374 24.5 12 9.1 6
    1900 971 19 9 12 13
    A . 英国失去经济中心地位 B . 工业化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C .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D . 美、德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
  • 18. 《科学简史》记载:“1859年11月24日清晨,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书中的观点震撼了世界。”“书中的观点”最有可能是(    )
    A . 马克思主义 B . 万有引力定律 C . 生物进化论 D . 三权分立学说
  • 19. 题19图为英国在1915年发行的一幅征募新兵的海报,标题为“英国妇女说:去前线吧!”,海报中年迈的母亲、妻子和幼小的孩子透过窗户,望着正在奔赴前线作战的英国士兵们。对此海报分析合理的是(    )

    A . 是了解一战的一手材料 B . 表现士兵们高昂的斗志 C . 体现了该战争的正义性 D . 表明妇女对战争的重要
  • 20. 史学家霍布斯保姆认为,十月革命对于20世纪的中心意义,可与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于19世纪媲美。他得出此认识的原因是两次革命都(    )
    A . 推翻了本国君主统治 B . 因大规模战争而爆发 C . 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 D . 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
  • 21. 战胜国最后一点顾虑,就是绞尽脑汁避免类似大战的重演,这一场大战让世界尝尽了苦头。可是各国的努力却失败得很惨。短短20年后,世界又重新点燃了战火。这一论述评(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 《凡尔赛和约》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 雅尔塔会议
  • 22. 题22图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一幅宣传画,上半部分描绘的是苏联人民制定计划开展经济建设,下半部分是西方国家制定计划对苏联进行军事包围与封锁。此宣传画揭示了(    )

    A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B . 经济危机加速国际关系恶化 C . 二战使苏联和西方针锋相对 D . 苏联模式实施受客观环境影响
  • 23. 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指出:“在大萧条危机四伏的汪洋大海里,每个国家都设法为自己的人民建立一个经济的安全岛,世界经济体因此而分解成一个激烈竞争的国家经济体。”作者意在强调(    )
    A . 计划经济受到各国推崇 B . 国家干预经济已成为共识 C . 大萧条使世界政局动荡 D . 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危机
  • 24. 有学者认为,二战期间政治领袖们说他们可以从根本上促进人类的发展,至少是促进部分人类的发展,于是他们获得了几乎无限的权力,这就是出现大规模杀戮的主要原因。该学者旨在说明(    )
    A . 法西斯专政是二战的祸首 B . 战争源于领袖掌握权力 C . 领袖并不能促进人类发展 D . 希特勒是二战的发起者
  • 25. 题25图漫画中丘吉尔和罗斯福手拿荧光棒,正在庆祝一个名为“UNITY”的新生儿诞生,蒋介石和斯大林在墙上喜笑颜开。此漫画意在说明(    )

    A .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B . 反法西斯力量壮大 C . 二战出现根本转折 D . 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 26. 冷战期间,美苏双方虽然都口口声声要争个你死我活,但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往往表现出坚忍和理性。以下事件最能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 . 马歇尔计划 B . 北约和华约成立 C . 成立联合国 D . 柏林危机的解除
  • 27. 一个真正有效的欧洲复兴,一个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公约组织,少不了强大的德国经济,因此,法国唯一的退路便是想法子跟德国纠缠不清,两家搞成一家,世仇死敌才能从此断绝冲突。鉴于此,法国和德国(    )
    A . 接受马歇尔计划 B . 成立北约组织 C . 彻底消除了分歧 D . 逐步走向联合
  • 28. 苏联走上多党制的选举政治,全国陷入无主的经济混乱:自从计划经济问世以来,苏联头一回不见五年计划。这说明苏联解体(    )
    A . 具有历史必然性 B . 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C . 导致了经济混乱 D . 与斯大林模式关系密切
  • 29. 二战后,非洲的知识分子,发起了“黑人特色”运动。在复兴非洲伟大传统和文化的过程中,诗人和作家们表达了共同的对非洲的自豪感。这种现象体现了非洲(    )
    A . 摆脱殖民的诉求 B . 地域文化的发达 C . 对非洲年的重视 D . 受二战影响巨大
  • 30. 拥有巨资的财团,如同经济战场上的快速机动部队,东奔西驰,攫取巨利:由于其流动性强,任何国家都不能奈何这种财团的“骑兵行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联合国的成立 B . 经济全球化 C . 第三次科技革命 D . 世界多极化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3分,第3题13分,共40分)

  • 31.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不断创造物质的历史,物质的流动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为一幅 1675年绘制的油画。园艺师正在向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敬献第一个在英格兰长出的菠萝。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在当时的英格兰被称为“国王的水果”。

    材料二:下表为部分世界博览会举办情况一览表

    时间 举办国 名称 展览主题、概况简介
    1851年 英国 万国博览会 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
    1876年 美国 费城世博会 美国独立百年,显示科技领先、经济强国的地位
    1889年 法国 巴黎世界博览会 庆祝大革命一百周年、埃菲尔铁塔面世
    1970年 日本 大阪世博会 主题为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2010年 中国 上海世博会 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三: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了它们的原产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态,它们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美国烟草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1800到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菠萝出现在英国的原因。为什么菠萝被称为“国王的水果”?
    (2) 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前后世界博览会展览主题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国举办世界博览会的目的。
    (3) 根据材料三,归纳过去两个世纪物质交流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物质如何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 32. 资本主义在萌芽,产生,扩展中不断发展,并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制度不是在政治真空中发展起来的,恰恰相反,资本主义的出现得到了政府的积极支持。英国和荷兰授予一些股份公司特许经营权,允许他们为了商业目的前往远离本土的地方进行探险,征服和殖民。事实上,帝国主义的扩张和殖民地统治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欧洲商人因此才能获得自然资源,从而有效地通过运输网将商品运往各地。

    材料二:有了蒸汽机作动力,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到河流的限制。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三: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0 31.8 23 13.2 10
    1913 14 38 16 6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和荷兰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2) 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应该如何理解“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3) 根据材料三,提取一个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 33. 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俄之“变”

    1921年春实行的政策同1918年春实行的政策有根本的区别,这就是1921年引进了市场概念。正是这一点,使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理论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材料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之“变”

    材料三:世界之“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社会市场经济”既不是国家完全不加以干预的自由经济,也不是中央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经济,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经济人道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即社会市场经济。这种经济的实质是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国家进行适当调节,并以社会安全为保障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1921年实行的政策是什么?它与1918年政策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有何意义?
    (2) 材料二中美国之“变”指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新”在何处?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出现的发展模式,并分析其特点。
    (4) 综合上述材料,如何理解20世纪的经济之“变”?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