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社九下5.3《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试卷

修改时间:2021-03-06 浏览次数:102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学完“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一课,某同学做了如下简要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
    A . 赫鲁晓夫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 B . 勃列日涅夫改革: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发达,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 . 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政局混乱,苏联解体 D . 苏联解体:表明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
  • 2.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们改革共同的特点是(    )

    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3.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问彻底倒塌了。”材料中“红色帝国倒塌”的根本原因是(    )
    A . 戈尔马乔夫的改革 B . 西方的和平演变思想 C . 八一九事件 D . 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 4. 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
    A . 国家已经四分五裂 B . 国家名称发生变化局 C . 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 . 执政党失去了政权
  • 5.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     )


    A .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B . 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具有优越性 C . 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 . 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
  • 6.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 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 . 长期的美苏争霸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 . 西方的经济封锁
  • 7.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 )

    ①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东欧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不够成熟

    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适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
  • 8. 东欧剧变后一分为二的国家是( )       
    A . 南斯拉夫 B . 匈牙利 C . 民主德国 D . 捷克斯洛伐克
  • 9. 历史研究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20世纪末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实质理解正确的是(    )
    A . 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 B . 各国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C . 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 . 各国政府推行的社会改革失败
  • 10.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家名称也改变了。对此,邓小平说过:“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不属于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是(    )
    A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 B .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C . 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 D .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

  •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结合材料一中的图(a)和图(b)分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
    (2) 图(c)中赫鲁晓夫的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交叉在一起,“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是他最好的写照。从改革的角度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3)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面临怎样的形势?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材料三中的“某大国解体”有什么关系?
    (4)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都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欠收,其他粮 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

    材料2:1971年9月,赫鲁晓夫逝世,其遗体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

    (1) 材料1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生产行业?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2) 你是如何理解材料2中赫鲁晓夫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这句话的含义的?
  • 13. 阅读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些事件(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在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列宁晚年已深切感受到对党和国家官员实行监督以杜绝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防止个人专断问题

    的重要性,可惜列宁逝世过早并未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后来则逐渐背离了十月革命为建立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民主的原则:党的民主空气缺乏严格等级制度、领袖个人专权常常导致重大决策的失误;缺乏有效监督致使党内特权阶层产生,引起党群关系的恶化;僵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常使国有财产被视为“无主人财产”;生产成果分配的不合理使群众丧失发展生产的兴趣;工农的主人地位仅仅成为宣传中的口号……苏共 的演变不仅逐渐失去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为后来的反对派反共反社会主义提供了借口。

     ——《世界历史•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

    材料三:1991年12月27日,前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对德国电视二台发表谈话时表示,对苏联的解体感到“羞愧”和“耻辱”。乌克兰总统克拉夫说:“造成苏联今天局面是谁的错?谁应该受到责难?苏联的解体是公开性时期开始的。”莫斯科出版的《独产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灭了这个帝国。”

     ——《世界当代史》

    (1) 根据材料一,回答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苏联解体的原因。
    (3) 有人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失败”,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