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试卷(第1课时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材料1: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欠收,其他粮 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
材料2:1971年9月,赫鲁晓夫逝世,其遗体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
史实 | 推论 |
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
1921年-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等条约 | 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
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建立 | 标志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对峙局面的形成 |
1991年苏联解体 | 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的格局正式形成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