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81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yān)    油(kāi)    咳(còu)    然勒功(yān) B . (gěng)    育(pú)    呜(yè)    捐杂税(kē) C . 古(gèn)    默(qì)    污(huì)    锋毕露(máng) D . (1óng)    竹竿(gǎn)    恶(zèng)    为人知(xiǎn)
  • 2. 下列一组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 .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中的“哎呀”是模拟声音的词,是拟声词。 C . “啊!海滩上有这么多人在散步。”中的“啊”表示感叹,是叹词。 D . “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弱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3.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 恐/辉煌  谰语/色彩斑  兽亡群/蜻点水 B . 诵/包  安/大有进  为人知/屡见不 C . 头/复  屏/乌烟  乎不同/目光 D . 红/切  窝/然勒功  蔼可亲/心平气
  •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元勋    奠基    妇儒皆知    当之无愧 B . 深宵    哺育    至死不懈    言外之义 C . 奥悔    霹雳    锲而不舍    气充斗牛 D . 震悚    愧怍    沁人心脾    家喻户晓

二、字词书写

  • 5. 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组错别字,找出来改正在后面括号里

    A.选骋     峭壁     滞笨     荒僻     鞠躬尽瘁    (

    B.昼夜     山颠     灌输     嗥鸣     妇孺皆知    (

    C.吩咐     烦锁     咀嚼     斑斓     深恶痛绝    (

    D.抹杀     宛转     狂澜     取谛     酣然入梦    (

三、基础知识综合

  • 6. 下面是王飞同学对“网络交友”的感受。请你按照要求,完成问题。

    网络交友为我们的生活开辟了新的空间:可以开阔视野,可以加强对外交流,可以促进个性化发展,(A)文化成绩得到提高。它让我们超越了现实中交友的局限,网友间不会有什么利益冲突,更不必担心袒露心灵会带来不良的后果。(B)通过网友间的互相倾诉,使我们的心理得到调节

    (1) 画线句(A)句式与前面不一致,可修改为“”。
    (2) 画线句(B)成分残缺,应把删去。

四、情景默写

  • 7. 根据提示默写:
    (1) 《竹里馆》中抒写诗人悠闲自得,把明月视为知音的诗句是
    (2) 《晚春》中运用拟人手法写花草树木争奇斗艳,珍惜最后的美好春光的句子是
    (3) 《春夜洛城闻笛》中集中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是

五、名著阅读

  • 8.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A.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B.祥子的车卖了!……祥子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釓,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楞楞磕磕的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作的是什么……想哭也哭不出。

    A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

    B段中祥子“想哭也哭不出”的原因是

  • 9.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
    (1) 人的性格都是会改变的,《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也是如此。请简要概述祥子的性格变化的情况,并简要分析导致变化的原因。
    (2) 小配角,大作用。文学作品中的配角往往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主要人物的形象。请以《骆驼祥子》中老马这个人物为例,结合具体情节,谈谈小配角的作用。

六、综合性学习

  • 10. 综合性运用

    庚子伊始,人们还没来得及迎接新春的到来,新冠病毒疫情骤然来袭。面对疫情,面对这个“加长版”的寒假,建安区教体局迅速吹响疫情防控的“集结号”,充分发挥网络阵地的优势,举行“网聚正能量,协力抗疫情”为主题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中学生虽没能上一线战疫,但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祖国有难,我们不能添乱”,那我们究竟如何做才不添乱呢?请你谈谈你的具体做法。(不少于30字)
    (2) 你所在的校团委在线上举办“封城不封爱,一起过难关”活动,要求你写一段话,向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表达你的心声,传递你的祝福。(不少于50字)
    (3) 在钉钉群与同学分享一个看到或听到的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鼓励大家增强信心,战胜疫情。
  • 11. 在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的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了如下材料,请你认真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继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

    材料二: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深探”(地球深层探测)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1) 读过两则材料,你对“家国情怀”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回答。
    (2) 请根据材料三,补写对联。

    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

    下联:

    (3) 请你再举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人物,并说说你为什么认为这个人有家国情怀。

七、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说和做》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 , 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④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⑤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⑥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⑦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⑧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⑨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⑩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⑫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⑬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 选段有关闻一多先生“言”和“行”完全一致的事例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 结合下文内容,理解第②段中“迥乎不同、一反既往”在文中的意思。
    (3)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⑪段中画线的句子。
    (4) 如果把结尾一段改为:“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与原文结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理由。
  •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窗外有只啄木鸟

    邓迎雪

    ①失明后,他的记忆反倒越来越清晰鲜明。

    ②他常想起生病前的那个春天,他正坐在桌前看书,忽然窗前飞来一只灰褐色的小鸟,站在窗台上,机敏地四处张望,它的嘴巴又尖又长,像一支坚硬的铁构,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是黑白相间的条状花纹,非常漂亮。

    ③好可爱的鸟,他赞叹不已,眼睛一眨不眨,完全被吸引住了,直到鸟儿飞到不远处的果园里。母亲笑说:“啄木鸟来咱家果园当医生呢,看来今年要大丰收啊。”

    ④如今,往事还历历在心,现实却早已物是人非。他的世界坍塌了,他喜爱的啄木鸟也不知飞向了哪里?

    想到这里,他又悄悄落泪。母亲在他身边坐下,也不说话,只是帮他擦去泪水,用粗糙的手温柔地捋顺他的头发。

    ⑥一天,他正躺在床上发呆,母亲忽然喜滋滋地告诉他:“啄木鸟飞来了,正在咱家的窗台上。”他“腾”地一下坐起来,这真是一个意外惊喜,好像是故友重逢。他悄悄地问母亲:“和从前的那只一样吗?”母亲压低声音说:“一样,说不定就是以前的那只。”

    ⑦他脸扭向窗子,努力地倾听,可什么声音也没有。母亲解释:“今天它心情不好,不想唱歌呢。”

    ⑧自从他生病,母亲变得越来越坚强、幽默,他被母亲的话逗乐了。

    ⑨第二天,他果真听到了啄木鸟的叫声。那清脆的叫声,在他耳边萦绕。其实,啄木鸟的叫声一点也不悦耳,但在他听来宛若天籁。

    ⑩啄木鸟好像知道他的心事,隔三岔五就停落在他窗前唱歌,好像是和他进行着简短的对话。每次鸟儿来,他的内心都充满了喜悦。他想象着鸟儿站在窗前四处张望的模样;阳光洒在它身上,给它披上一件金色的纱衣,它犀利的嘴巴随着它的小脑袋,来回变动着方向,像是随时准备出诊的医生……想到这里,他的脸上露出轻轻的微笑。

    ⑪母亲也喜欢这只啄木鸟。每次小鸟飞来,母亲就静静地坐在他的对面,一句话也不说,他想,母亲肯定是看呆了。

    ⑫当人生天地变得越来越狭小的时候,陪伴在他身边的除了亲情,还有一只像老朋友一样的啄木鸟,这让他非常欣慰。

    ⑬后来,母亲又带着他四处求医,他终于复明了!

    眼前的母亲苍老了许多,秋风吹来,一缕白发飘在她瘦削的脸上,似乎想掩住她饱含热泪的眼睛。但那眼泪最终没有藏住,顺着她溢满幸福的脸颊滑落下来。

    ⑮他牵起母亲枯瘦的手,哽咽难言。

    ⑯回到家,他走到窗前,想看看窗外有没有那只啄木鸟。

    ⑰然而,外面的一切让他目瞪口呆,以前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果园,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简易的铁板房。

    ⑱“你生病那年我就把果园卖了。”母亲充满歉意地说。

    ⑲那一定是给他看病用了,母亲一直对他说,看病都是家里以前攒的钱,原来是瞒着他。想到这里,他又纳闷,啄木鸟又是从哪来的?

    ⑳母亲笑:“没有啄木鸟……那是为让你开心,俺自个搞的发明,放的录音哩。”

    他的眼泪缓缓地流了下来 , 母亲已经60多岁,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放录音”也许是她这辈子最厉害的发明吧。

    ㉒他没有再见过那只啄木鸟,但他心里一直有只美丽的小鸟——只用母爱绘成的鸟儿,永远飞翔在他的生命里。

    (选自《当代青年》有改动)

    (1) 本文以“”为线索展开叙事。
    (2) 他失明后,感觉整个世界坍塌了,母亲做了哪些事情安抚他?
    (3) 文章第⑤㉑段画线句都写到了他流泪,请简析他流泪的原因。
    (4)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⑭段画线的句子。
    (5)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 14. 阅读下面课文《老山界》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⑪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2) 第①段“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中“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3) 节选部分③④⑤段对红军战士的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 最后一段画线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简要赏析。
  • 15.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瘦马铜声

    ①马霜天马老师夹着课本,微笑着走进教室时,顽劣的初二(2)班的小男生小女生差点没笑出声来:一米八的瘦削身架,鼻梁上架着副很夸张的眼镜,以至于半个面孔都闪烁在厚重的玻璃镜片的后面,给人以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虽然早有“探马”来报,这个从外校新调来的班主任,是专带差班的高手,很有能耐,但他是我们的对手吗?要知道,这个班一年中气走了三个班主任。

    ②第一节课,水波不兴,45分钟在马老师的微笑和同学们的游离目光中平静度过。马老师走出教室。走出教室的马老师身后被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盯着。他们在证实一则听到的消息:马老师的右腿有点跛。是的,上大学时马老师在一次篮球赛中,摔折了腿。医生的轻率治疗,使他的右腿短了那么一点点。走快的时候,便有了跌宕起伏的效果。此时的马老师并不知道他行走的姿势已经令他的学生产生了小小的兴奋。

    ③下午自习课。马老师走进教室时,便见黑板前围着一群同学,见他来,便轰地四下散开。黑板上画着一幅画:一匹嶙峋的瘦马直立着后腿,马脸上很滑稽地罩着副大大的眼镜。旁边有诗两句:“远看金鸡独立,近看瘦马悬蹄。”马老师看看画,又看看全班同学。此刻,全班每个人都努力呈现出“与己无关”的坦然神情,但又不时地瞟着老师的面部表情。马老师笑笑,在诗的后面挥毫续上:“行走风吹落叶,躺下长短不齐。”问:“此意如何?”全班同学一下子如绷断的弦、决堤的水,大笑不已。

    ④马老师不笑,作严肃状:“今后这位同学可任语文科代表,兼出黑板报。”全班复大笑,可笑着笑着,都不笑了。诗画作者吴晓阳慢慢站了起来,红着脸,嘴唇翕动着想说什么。马老师微笑着拍拍他,示意坐下。复转身,在黑板上重重写下四个字:尊师重教。

    ⑤于是,每日踏着晨光,路上、校园里,处处都能听到初二(2)班同学嘹亮的声音。马老师的自豪溢于言表:到处都是我们班的人。有的同学低头走路,马老师会很认真地走到他面前,喊一声:同学好!在你小吃一惊之后,你会看到一个高出你一个多头的瘦长个子和他从镜片后荡漾出的微笑。半月后,师生互致问候蔚然成风。

    ⑥马老师教数学。热门的主科教师大抵都做家教,可马老师不做家教。不做家教的马老师便成了“另类”。老婆劝他挣一份家教钱,补贴家用。马老师说,手心手背都是身上的肉,好生差生都是我的学生。于是,便自己给自己加课,弄得很劳累。后来,拗不过几个差生家长的苦苦恳求,开了小灶,可又不收人家的钱。有人便说,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还晓得没钱先赊碗黄酒,他怎么这么迂?

    ⑦马霜天的班主任固若金汤,一连当了两年。这个班的成绩扶摇直上,从全年级最后一名,一口气超过5个班,直逼第一名。

    ⑧初三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马老师照例微笑着走进教室,吴晓阳早已又在黑板上画了匹瘦马,马脸上还是罩着副大大的眼镜,旁边写了四个字:“瘦马铜声”。见老师进来,班长走上讲台,用红粉笔写下了一横。马老师惊诧,怎么不写了?只见全班45位同学按学号,一个接一个上来,每人也只写了一笔。黑板上出现了醒目而鲜红的六个大字:“老师,我们爱您!”

    ⑨掌声响起来,持久而热烈。马霜天老师的眼睛湿润了,有晶亮的东西要涌出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作者:张守印,有删改)

    【注释】①“瘦马铜声”一词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咏马诗。“铜声”意为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这一词语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诗人借天马来讴歌逆境中人的高尚品德与气节。

    (1) 文章第③~⑥段写了马霜天老师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文章两次写到吴晓阳画马的情节,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吴晓阳两次画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3) 文章多次写到马老师的笑。请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中的“笑”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①马老师笑笑,在诗的后面挥毫续上:“行走风吹落叶,躺下长短不齐。”

    ②在你小吃一惊之后,你会看到一个高出你一个多头的瘦长个子和他从镜片后荡漾出的微笑。

    (4) 读完全文,你认为标题“瘦马铜声”的含义有哪些。

八、诗歌鉴赏

  • 1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B .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C .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意义

    ①阿无大儿  古义:     今义:

    ②双兔傍地  古义:     今义: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 侧面烘托也是刻画人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在叙事中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塑造人物形象。试分析“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段的作用。
    (5) 下列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的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 C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 17.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8. 阅读下面《木兰诗》节选,完成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 诗歌节选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2) 诗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联系全诗,请简要回答。

九、作文

  • 19. 题目:那个让我..........的人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 20. 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密布,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的树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密的绿叶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阴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要求:(1)阅读材料后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 21. 题目:他可真逗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22. 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有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难堪。

    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    ▲      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1)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应指发生在短暂时间内的令你难忘的事情,比如:“冲过终点线”“走上领奖台”……(2)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要尽量写得具体,还要写出当时的感觉。

十、句子默写

  • 23. 古文默写。
    (1) 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 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
    (4) 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5) 《木兰诗》中既有诗句“”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的矫健英姿;也有诗句“”描写木兰归家后恢复女儿身梳妆时的喜悦与兴奋;英雄气概与女儿情怀是木兰这一形象的一体两面。

十一、语言表达

  • 2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顺序是()(只填序号)

    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见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

    ①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②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③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④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搀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了缝铁连老鼠也钻不开。

    ⑤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十二、对比阅读

  • 25.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辞:①蒙以军中多务    ②旦爷娘去(《木兰诗》) B . 治:①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    ②险躁则不能性(《诫子书》) C . 但:①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无他,手熟尔 D . 及:①鲁肃过寻阳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诫子书》)
    (2) 把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3) 两篇文章在写人物时都用了描写,但乙文还有描写,这些描写将人物写得具体可感,栩栩如生。如,卖油翁的“睨之”“但微颔之”就体现了他
    (4) 从甲乙两文中的吕蒙和陈尧咨的经历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