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期初检测试卷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21 类型:开学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下列商周异、同姓公卿的比例差异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 家国同构 B . 等级森严 C . 君主专制 D . 官僚政治
  • 2. 1954年,东北考古工作队在辽宁辽阳三道壕一带,发现了西汉村落遗址,清理出土、石、砖、瓮墓葬103座,共出土文物2815件。其中有农业生产工具铁铧、铁鑺、铁铲、铁锄、铁镰、插刀等一整套农具148件。据此可以推知西汉时期(    )
    A .   东北冶铁技术全国领先 B . 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C . 铁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 农业生产体系完备
  • 3. 儒生最初只是传承礼乐诗书的民间学者,不少人入仕居官后,面对兵刑钱谷的日常政务,开始努力学 习律令;同时,精通法律的文吏为求仕途发展而转习儒学的情况也与日俱增。一种以学者兼官僚为主 体的“士大夫政治”由此奠基。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
    A . 战国 B . 汉代 C . 隋唐 D . 宋明
  • 4. 美国学者钱存训认为“到公元3或4世纪时,书法已成为一种(自觉的)特殊的艺术形式”, 这是建立在“平滑和有吸收力的书写表面”基础上的。由此可知,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
    A . 推动了书写材料的革新 B . 得益于造纸技术的进步 C . 有利于印刷技术的进步 D . 始于蔡伦改进造纸技术
  • 5. 下表反映的是两晋南朝入仕类别统计。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

    类别

    吏部直接任命

    察举和学校考试

    州郡县吏积功升迁

    其他

    比重

    50.2%

    25.4%

    14.2%

    10.2%

    A . 太学考试开始出现 B . 察举选官注重才能 C . 选官权向中央集中 D . 州郡县吏升迁缓慢
  • 6. 北宋仁宗之后,民间“好讼”之风在中国初露端倪。民间“好讼”之风的兴起,使得一种专门教人打官司的学问与职业,即“讼学”与“讼师”在民间应运而生。据此可判断(    )
    A . 现代的律师制度源于古代中国 B . 学法用法的法治意识深入民心 C . 皇权控制下的司法权渐被剥离 D . 法律文化适应经济发展而变化
  • 7. 元朝廷若直接利用二百多个路及直隶州(府),征集和控制各地赋税,自然会出现头绪零散纷杂等情况。尤其是腹里以外的边远地区,更显得鞭长莫及。而通过十个行省的综领督办,朝廷征集、转运各地赋税及对课税过程进行控制,就可以纲举目张,简便易行了。由材料可知(   )
    A . 最初基于经济目的设置行省 B . 行省制便于朝廷有效控制全国税收 C . 行省制有效加强了君主专制 D . 行省制便于简化机构提高办事效率
  • 8. 明朝仇英所绘《南都繁会图》描绘了明朝晚期南京城市商业兴盛的场面,堪称明朝版的《清明上河图》。下列有可能在下图中出现的场景是(  )

    A . 市中表演京剧的戏台 B . 出售珐琅彩的瓷器行 C . 市中心出售棉花的草市 D . 供新安商人居住的会馆
  • 9. 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 . 交通方式的变革 B . 土地制度的调整 C . 货币制度的改变 D . 地区经济的差异
  • 10. 有学者评论道:作为当时国内最为完整和先进的近代化纲领,它代表着19世纪60年代以前国人在探索近代化道路方面的最高水准。这一评论提及的“近代化纲领” (     )
    A . 详实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B . 主张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 开启中国近代工业化历程 D . 调动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 11.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A . 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 . 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 . 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 .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 12. 1862年,英国驻上海领事致上海道台的信函中称:“历年以来,本领事馆与贵官廨早经谅解,凡贵国官廨对于居住租界内之华人行使管理权时,须先经本领事同意。”上述材料表明(  )
    A .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B . 英国在华获得“领事裁判权” C . 租界逐渐成为“国中之国” D . 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 13. 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
    A . 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 . 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 . 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 . 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 14. 下表显示了不同时期晚清政府外交应对挑战时的举措。无法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

    1842年

    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

    1860年

    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

    1864年

    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

    1901年

    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

    1911年

    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

    A . 具有被动性与保守性 B . 中国外交趋向近代化 C . 忽视国家利益的维护 D . 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
  • 15. 如图是1872~191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投资厂矿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    )

    A . 资产阶级革命高涨推动了民营工业快速发展 B . 资产阶级政治改良引发商人投资工商业热潮 C . 列强暂时放缓经济侵略利于民营工业大发展 D . 清政府的政策对民营工业的发展放松了限制
  • 16.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用短近的眼光来看,这场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他意在强调这场战争(    )
    A . 使中国蒙受屈辱 B . 成为中国历史转折点 C . 激发了救亡意识 D . 引发瓜分中国的狂潮
  • 17. “在当时,只有抓住敌后的空虚,给以突然猛袭,才能有力地调动敌人,给予打击,恢复大片抗日根据地。在敌后碉堡密布的情况下,组织这样统一有计划的破袭,是不容易的。”这是对下列哪一战役的总结(    )
    A . 淞沪会战 B . 百团大战 C . 平型关战役 D . 徐州会战
  • 18. 下图为1948年7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封电文的部分内容。对电文中“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的合理解释是(    )

        徐向前、周士第诸同志及华北和晋绥人民解放军全体同志们:……晋中战役,在向前、士第两同志直接指挥之下,由于全军奋战,人民拥护,后方努力生产支前,及各战场的胜利配合,仅仅1个月中,获得如此辉煌战绩,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

    A . 扭转了国共谈判中被动不利的局面 B . 为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奠定基础 C . 有利于刘邓大军建立大别山根据地 D . 为战略决战的展开提供有力支持
  • 19. 1963年,《人民日报》社论指出:“香港、澳门这类问题,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问题……我们一贯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经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以前维护现状。中国人民并不需要在香港澳门问题上显示武力,来证明自己反对帝国主义的勇气和坚定性。”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   已有一国两制的构想 B . 致力于与西方建交谈判 C . 放弃统一港澳的努力 D . 主张暂时维护港澳现状
  • 20. 如图为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对图中改革开放以来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B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百货零售业的发展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使商品供应增加 D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商品供应更加丰富

二、材料分析题

  • 21. 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相知”,更是“相亲”的。古老文明的智慧更可以照鉴未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人员众多,但塔顶是至高无上、独揽大权的皇帝。罗马帝国的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皇帝控制了行省主要官员的任命,对行省监督也趋于严格。

    ——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相同之处。
    (2) 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秦帝国和罗马帝国均重视法治的相似因素。
    (3)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当今国家治理的启示。
  • 22. 两宋时期的社会与经济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变动,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租佃制历五代而到北宋跃居主导地位,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简析其社会影响。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概述宋代社会观念的变动。
  • 23. 商鞅变法立足国情,顺应时势,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分封贵族之采地渐次取消,则直属国家之耕地渐次扩大,於是以前贵族圈地分区小规模的井地,不得不解放为整块的农田。……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收额定之比率。……於是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无形中转移,成为耕者所自有,而兼并亦随之而起。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然列国环伺,时相侵凌,非有富强之国力,则亦无以自存。商子曰:“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务力之方在使民致身于农战之二事,而此外与二者无益或有害者皆在抑止之列。……几乎欲举一国之学术文化而摧毁扫荡之,使政治社会成为一斯巴达之战斗团体,此则其独到之见解,亘千古而鲜匹者也。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富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农业的积极影响。
    (2) 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 24. 秦始皇对法治高度重视,将法治理念贯彻到秦帝国的政治实践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秦始皇继承前代的法治传统,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政治准则。从新出土的秦简看,秦始皇编纂的成文法典内容丰富,体系庞大。他将法律、法令公布于众,进行法律的普及工作,使更多的人知法守法。在秦始皇时代,军政大事和百姓日常生活,都有法律进行规范,一定程度上真正实行了法治。秦法要求官吏必须精通法律,依法办事,恪尽职守,公正无私。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责任追究制,奖勤罚懒,劝善惩恶,这对秦统一的巩固和政治控制是极有好处的。

    ——摘编自马平安《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归纳秦始皇推行法治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继承的“法治传统”。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始皇推行法治的历史影响。

三、论述题

  • 25. 近代以来西方在中国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均远胜此前,但中国文化仍以其鲜明特色而立于世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思想中最具价值的内容是关于大同的理论构想,它是以传统大同思想为底本,糅合了西方人道主义、社会主义及民主政治思想的一个创造。与康有为的大同理想不同,孙中山的“大同主义”是现在型的行动纲领。孙中山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这是他自己的理论发明,又集中了他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一揽子方案。它的特点是选择和吸收西方各种社会主义学说的有用成分,同时又承继了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

    ——摘编自马勇等著《近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中西会通”和“中西融合”的呼声不绝于耳。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从此,中国思想文化的格局又一次发生了巨大改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时期的新文化人物,包括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主张中西学的会通与融合。随着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的崛起,近代中外文化经百年的互动与融合,最终促成中华古老文化的新生。

    ——摘编自张允熠《近代中西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汲取的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及其指导下的政治实践,概述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
    (2)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20世纪上半期的相关史实,就“近代中西思想文化的融合”问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