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摸底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34 类型:高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专家或谓周代的“封建亲戚是对氏族血缘关系的利用改造”。这使得周代的封建制度下的诸侯国,与夏商时代的诸侯国有着不小的区别。这种不同主要是由于周代 (    )
    A . 结束了贵族政治时代 B . 血缘是分封诸侯的唯一依据 C . 形成了天下共主局面 D . 以宗法制为基础封邦建国
  • 2. 司马迁曾指出,汉“天下初定……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然而,过了不到100年,到他自己的年代,各个地区的人口已经翻了一番、两番,甚至更多。汉初人口增加主要由于 (    )
    A . 赋税制度的变革 B .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C . 丝绸之路的开通 D . 对经济干预的加强
  • 3. 图1是秦朝和隋朝中央机构图示,据此可知 (    )

    A . 政府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B . 中央机构具有浓厚的家国一体色彩 C . 中央机构继承中得到发展 D . 丞相的来源发生变化但地位不变
  • 4. 唐朝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是兵农合一的制度,府兵农忙时生产,农闲时操练。府兵卫士二十一岁入军,六十岁免役。他们参战的武器、马匹、粮食均需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这一制度 (    )
    A . 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B . 练就了专业的军事队伍 C . 不利于商业的繁荣发展 D . 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 5. 下表为宋代“磨勘”在铨选中发展演变概况,该举措 (    )

    时期

    概况

    宋太祖时期

    宋太祖开宝初年,形式上沿用了唐代的做法,命令合格的选人到南曹、铨司、门下省三处去磨勘,注拟官职

    宋太宗时期

    设立“京朝官、幕职州县官磨勘院”,负责考课、甄别中外官吏

    宋真宗时期

    宋代磨勘法正式形成

    A . 主要针对官僚队伍膨胀问题 B . 加大了对地方的监察力度 C . 加强了对官员升迁的管理 D . 旨在调动官员的工作热情
  • 6. 图2为形成于清朝前期的庄票,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分为即期和远期两种,即期庄票见票即可支付,远期庄票须到期才能支付,庄票弥补了商贩的资金问题。庄票的流通反映了 (    )

    A . 政府需加强对金融业的管控 B . 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 C . 庄票代替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D . 民间资本推动货币政策调整
  • 7. 下表为太平天国后期农民反抗事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包立身、沈掌大、“盖天王”三起平民领导的武装起事。据此,可以得出的最佳结论是 (    )

    抗争类型及地域

    浙江平民领导的民众反抗太平军事件

    抗争内容

    捐费、贡献等

    抗争对象

    乡官政治的贪酷与无序

    A . 太平天国的后期基层治理存在问题 B . 太平天国已经脱离农民运动范畴 C . 天平天国运动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D . 太平天国政策具有空想性
  • 8. 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南省中国“东南互保”,南省初指刘坤一、张之洞管辖的五省,不久浙江、福建相继参加,后李鸿章声明自保两广,断不尊奉慈禧对列强的宣战诏书。四川、陕西、河南督抚也同意刘坤一、张之洞的主张,互保的区域实际包括了十三省。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这表明 (    )
    A . 地为督抚认清了清政府本质 B . 清政府统治实际上土崩瓦解 C . 部分督抚反对朝廷的基本政策 D . 清政府中央权威的极大下降
  • 9. 1914年颁布的《中华民国矿业条例》第一章总则第四条规定:凡是与中华民国有约定的外国人,可以和本国人民一起取得我国的矿业权,但要遵守本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外国人民在合股中所占股份,不得超过全部股份的百分之五十。这一规定 ( )
    A .   迟滞了外资对华输出的步伐 B . 力图维护我国的经济主权 C . 旨在改变不合理的工业结构 D . 极大激发了华侨的投资热情
  • 10. 彭德怀得知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根据地后,于1928年2月写诗称赞:秋收起义在农衬,失败教训是盲动。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以湖泊或山区。山此可知,彭德怀 (    )
    A . 指出“左”倾错误影响着根据地建设 B . 肯定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成效 C . 强调军队建设对限据地发展的重要性 D . 认同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沦
  • 11. 1931年,我国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歌女红牡丹》讲述了歌女红牡丹的故事。她从小习演旧戏深受封建礼教熏陶,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并受尽折磨,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毫无怨言营救入狱丈夫并将丈夫感动的故事:该影片实现了中国电影的技术突破,开启了中国第一批有声片试制的风潮。从中可以得出 (    )
    A .   当时电影已经成为承担民族责任的媒体 B . 中国百姓将电影作为重要的娱乐工具 C . 该电影唤醒了广大民众的爱国意识 D . 电影能够反映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 12. 有学者在分析抗战形势时指出:“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沿海,既削弱了华北抗日战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该学者 (    )
    A . 指出了国民政府在战略上的失误 B . 认为抗战形势符合国民党的预期 C . 强调了国民政府初期抗战的意义 D . 批评国民党军队抗战缺乏主动性
  • 13. 观察下图,这场战事的意义是 (    )

     

    A . 使革命中心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B . 中国军队取得开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C . 为渡江战役的进行奠定了重要基础 D . 结束了国民政府在大陆的反动统治
  • 14.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产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由此可见罗马法
    A . 是罗马长期阶级斗争的产物 B . 注意不断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C . 以自然法为最高指导原则 D . 有很强的包容性和适用性
  • 15. 17-18世纪,英国部分贫穷的女性因为无力支付足够的嫁妆被迫独身,富裕的女性则因不愿失去经济独立而选择独身,优良的就业前景使反对婚姻生活的独身观念逐渐在近代早期社会中萌芽成型。这种现象 (    )
    A .   得益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B . 延缓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C . 不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D . 反映了生产力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 16. 1789年美国《司法法》第25条规定:当州法院否决了以联邦宪法、联邦法律或联邦条约为依据提出的权利要求时,最高法院可以以“纠错令”的方式审查州法院的判决。如果认定州法院有误,其有关裁定将被推翻,其所依据的州法也将无效。这实际意味着美国 (    )
    A .   最高法院拥有终审权 B . 州法院没有立法权 C . 联邦法律高于州立法 D . 联邦法院不受制约
  • 17. 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是由于《共产党宣言》 (    )
    A .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B . 适合所有不同国情的国家 C . 确立了社会发展方向 D . 总结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 18. 洛克指出:人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政府的主要作用甚至唯一作用,就是在个人财产受到侵害时执行法律的惩罚权力。这种惩罚权力的行使不能是随意的,而必须按照政治社会一致同意的规则,或按照他们授权的代表一致同意的规则来行使。这种观点 (    )
    A . 本质上属于无政府主义 B . 反对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监督与制衡 C . 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 D . 为反对中央集权制提供了思想武器
  • 19. 1890年,美国俄亥俄州的联邦参议员约翰·谢尔曼提出了《反托拉斯法》,该法规定:托拉斯和任何组织限制贸易的行为皆为非法行为,并可处以5000美元的罚款及一年的监禁。根据该法,从1890-1901年共惩罚了18个托拉斯组织。上述历史事例说明 (    )
    A .   垄断组织不符合社会经济潮流 B . 联邦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 . 自由放任政策在美国的结束 D . 美国政府积极鼓励自由贸易
  • 20. 在新经济政策以后,苏联建立了集体化的合作农场和国营农场。但是,它们的作用只是将一个极无效率的小农农业转变成了一个同样极无效率的集体农业而已,并没有改变农村的面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上述现象出现主要由于
    A . 集体农庄的自主经营权过大 B . 国家减少了对集体农庄的基本投入 C . 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发展工业 D . 集体农庄不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运用
  • 21. 1991年1月15日海湾战争打响后,在1月29日的国情咨文中,布什重申:“目前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国而是一个宏伟的主张:建立世界新秩序——在这个新秩序中,把不同的国家吸引到一起,这就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平与安全、自由以及法治。”布什的讲话体现了美国( )
    A .   为推动建立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B . 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C . 在冷战后全球战略的长期目标 D . 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

二、材料分析题

  • 2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太祖起自“淮右布衣”,亲历了元末的暴政渎扰,有过参加和领导红巾军的经历,因而重视总结唐、宋以来历朝统治经验,形成了“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治乱世用重典”、立法“当适时宜”、“当计远虑”等有针对性的法律思想,并以此为指导,进行了《大明律》等一系列重要立法。朱元璋视《大明律》为维护朱明皇朝长治久安的法宝,它虽然以《唐律》为蓝本,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发展。在形式上,结构更为合理,文字更为简明;在内容上,经济、军事、行政、诉讼方面的立法更为充实;其律文结构和量刑原则对《大清律》有较大影响,是中国明代以前各个朝代法典文献编幕的历史总结。在定罪判刑上,体现了“世轻世重”,“轻其轻罪,重其重罪”的原则,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定罪较轻;贼盗及有关努项钱粮等事。定罪较重。

    日本正德时代,积极购求有关《大明律》的书籍,明治初期的诉讼制度,即反映了《大明律》的有关内容,譬如“听讼回避”、“亲属相为容隐”条的规定,与《大明律论基本相同。《大明律》对朝鲜有很深的影响,朝鲜仍从该国国情、民俗出发,对《大明律》进行改动和创新,所谓“国时俗事或轻之或重之,或别立新条者多”。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明律》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大明律》进行简要评价。
  • 2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国图志》中的许多论述已经超出一般的海防范畴,而把眼光放到了整个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魏源在《海国图志》卷首开宗明义说明,此书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提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他指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通过对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研究,指出:“外夷惟利是图,惟威是畏,必使有可畏怀,而后俯首从命。”国家之间的较量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军事实力的对抗。他说:“使人不暇顾廉耻,则国必衰,使人不敢顾家业,则国必亡。”因此,更确切地说,该书反映了魏源的国家安全观。

    ——摘编自亦真《<海国图志>与魏源的国家安全观》

    材料二  美国安全思想和理论的主要阐述人是保罗·尼采和迪安·艾奇逊等人。1947年7月“国家安全法”通过后,“国家安全”的地位迅速攀升,在美国外交政策的审议过程中位居“绝对压倒一切”的高度。1950年的国家安全委员会NSC一68号文件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大宪章”,“战略思维”成了政府一级官员们讲话的时髦方式。此时,“国家安全”正式成为日益重要的美国安全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的内外因素联系非常紧密,以致于艾森豪威尔总统认为安全问题与外交问题实为一回事。在70年代初之前,美国的国内安全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其国家安全多表现在对外政策上,意识形态色彩非常浓厚。此后,特别是1971年美元贬值后,对美国统治者来说,传统的敌友观已不再是国家安全中首要的内容,经济等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逐渐占据国家安全的核心地位。

    ——摘编自孟庆龙《美国国家安全思想和战略的演变》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源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谈一谈你对其观点的认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并归纳其变化的原因。
  • 2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1年8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庐山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和“工业十七条”。《指示》认为前一段时期权力下放的过多、过于分散,所以现在要把权力更多地集中到中央一级,并强调严格执行国家计划,不得在计划之外层层加码,在之前下放给地方的中央企业中,凡是产品需要在全国范围统一调度的,现在一律收回中央等等。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工业十七条”规定企业必须规定“五定”(即国家给企业定产品的方向和生产规模,定人员和机构,定主要的原料、材料、燃料和动力的消耗定耗和来源,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定外部协作关系)和“五保”(即企业向国家保证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保证不超过工资总额、保证完成成本计划、保证完成上缴利润、保证主要设备的使用期限) 进行生产。在这一新体制下,厂长将重新有权总理企业内部的行政事务,且企业中生产、技术、财务等部门都将由专业人员负责。

    ——摘编自《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中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中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三、论述题

  • 2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与森有礼,双方就辫发衣冠的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辫论内容如下:

    李鸿章:贵国近来所举行之事几乎无一不应表示赞赏,而唯独对贵国改变旧有服制、模仿欧洲习俗一事不以为然。

    森有礼:我国旧有服制宽松爽快,极为适合无事安逸度日之人,但完全不适合忙碌勤劳之人。虽能适应过去的事态,但时至今日,已觉得其甚为不便。今改旧制为新制,我国从中获益不菲。

    李鸿章:衣服制度,乃人们追怀祖先遗愿的一种体现。作为子孙,应该对其表示尊重,并让其万世传承才对。……阁下对贵国舍弃旧有服制,模仿欧洲风俗,将贵国独立的精神委诸欧洲的支配,难道一点也不感到羞耻?

    森有礼:不仅丝毫不感到可耻,而且我们反而以此变革为骄傲。此变革绝非外部强加给我们的,完全是根据我国自己的喜好作出的决定……

    李鸿章:我国决不会实行这样的变革。只是诸如武器、铁路、电信以及其他器械等,为必要之器物,他人最擅长之处,才不得不从国外引进。

    ——木村匡:《森先生传》,摘编周程《中日现代化进程中观念冲突之一斑》

    根据上述辩论场景,结合时局,自拟一论题,并进行分析阐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