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19 类型:高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传统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并影响着民族性格。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中国文化 (    )
    A . 以经济关系为纽带 B . 以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为基础 C . 以分封制度为特征 D . 强调公平正义法治的伦理思想
  • 2. 美国学者克拉克认为:“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两则材料分别 (    )
    A . 肯定了科举制的重要地位,批判了中国的选官制度 B . 肯定了科举制的重要地位,赞颂了中国学子的执着 C . 肯定了科举制的重要地位,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 . 肯定了科举制的重要地位,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弊端
  • 3. 明清以来,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小说逐渐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这表明 (    )
    A .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传播载体 B .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传统文化观念 C .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 世俗文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4. 鸦片战争后,清朝一些官员逐渐认识到有必要了解西方在调整国际关系方面的法律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力主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这反映了 (    )
    A . 参与国际事务可以摆脱落后 B . 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 C . 清政府注重保护国民的利益 D . 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交往
  • 5.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全面论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中体西用”的合法化打破了中学的一统天下,使中国落后封闭僵化的局面得以改观。这说明“中体西用” (    )
    A . 起了强化民族整合的作用 B . 给人们思想以新的启示 C . 为西学传播大开方便之门 D . 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 6. 毛泽东指出,“这样看来,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这表明 (    )
    A . 中国的综合国力强于日本 B . 民族复兴开始于抗日战争 C .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D . 抗战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 7. 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为了使祖国的国防强大起来而无私奉献了一生。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的重大成就是 (    )
    A .   第一艘核潜艇正式下水 B . 首次成功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C .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D . 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8.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
    A .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 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 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 . 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 9. 2018年11月1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亚太各方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把握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努力保持亚太合作势头,稳步迈向更高水平。据此可知中国 (    )
    A .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 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C . 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 . 积极探索新型区域国家间合作模式
  • 10. 雅典决策机制中,公民不分能力一律按一人一票的平等原则决定事务。苏格拉底认为,这一做法是用单纯的数量平等取代了真正的比例平等,人民大众的统治,在雅典演变成为不讲法治、抛弃道德、剥削富人的暴政。这一观点 (    )
    A . 被后世吸取教训并发展为间接民主 B . 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雅典民主的现实 C . 是雅典民主政治已走向专制的反映 D . 反映了全体公民对政治现实的不满
  • 11. 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一场被称为“黑死病”的大瘟疫,西方文学经典《十日谈》描述了佛伦伦萨“丧钟乱鸣,尸体纵横,十室九空,人心惶惶”的恐怖气氛。但也正是在一片死寂和黑暗中,一个思考和质疑的新时代悄然来临。对这个“新时代”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 .   彻底动摇了教会的绝对权威 B . 孕育了及时行乐的享受主义 C . 催生了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 D . 初步形成独立自主新型人格
  • 12. 华盛顿在1787年说:“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在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导致这一历史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
    A . 欧洲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 B . 殖民地时代的经历和认识 C . 南北各州存在严重的分歧 D . 广大民众的利益无从体现
  • 13. 下表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英法三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这一状况促使三国 (    )

    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1963—1973年

    1.9%

    3.8%

    4.6%

    1974—1979年

    -0.1%

    0.8%

    2.7%

    A . 减少政府公共开支 B .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 C . 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D . 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 14. 中共二大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
    A . 对中国的国情有了比较准确和科学的认识 B . 客观分析了农民阶级困苦的原因 C . 认识到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 . 决定把农民运动作为其中心工作
  • 15. 1935年6月,访问苏联的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在这一“浪潮”中突出的成果是 (    )
    A .   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 B . 组织成立集体农庄 C . 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 D . 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二、材料分析题

  • 16.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历史看,全球化分几个阶段,主导方式不停变化。第一阶段是1500年到工业革命时期,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击溃竞争对手的商船船队,寻求贸易垄断,建立主导性的全球贸易网络。第二阶段是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这个时期的全球化本质上是“帝国模式”,英国是霸权国。第三阶段是二战后,世界各国间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国家间处理彼此关系的行为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最强大的美国认为以战争方式开疆拓土得不偿失,战争无异于自杀,美国靠贸易就能致富。

    ——徐秀军等《特朗普会大开经济全球化倒车吗?》

    材料二  1990年后,全球经济开始为公众所注意,国家间贸易的扩大,对外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自由流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政府干预的减少和新型合作的出现,通信技术的进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995年,世贸组织建立,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舞台,拥有行使决定的权力。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  “美国政府认为,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势必造成失业狂潮,这样中国社会就会不稳定,政府就可能垮台”。“全球化是美国政治精英和金融精英的一个重大阴谋,这在美国决策圈实际上早就是公开的秘密”。

    ——马立诚《最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思潮》

    材料四  2001年中国贸易总额是5100亿美元,占世界的4.4%,居世界第六。2015年,为4万亿美元,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一。2001年GDP占全球4%,居世界第六。2015年占全球15%,居世界第二。2001年对外投资27亿美元,居全球26位。2015年是1456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实现了由资本输入到资本输出的重大转变。国民经济这么大的飞跃,应该说中国入世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还全面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修正了外贸法,降低了关税,放宽了外国银行、保险的市场准入等等。

    ——石广生《现在终于可以说,中国入世是成功的》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世贸组织建立的背景并简要说明世贸组织建立的意义。
    (3) 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看法。
    (4) 综上,作为高中生应当怎样看待和参与当今的全球化?
  • 17. 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本朝亦最重中书,盖以造命可否进退皆由之也。门下虽有缴驳,依旧经由中书,故中书权独重。及神宗仿唐六典,三省皆依此制,而事多稽滞。故渡江以来,执政事皆归一。独诸司吏曹(二十四曹),依旧分额各属,三省吏人自分所属,而其上之纲领则不分也。

    ——摘编自《朱子语类》

    材料三  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

    ——〔明〕于慎行《读史漫录》

    材料四 (明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明史》

    材料五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是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秦汉、唐政治制度的“大变动”。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3) 根据材料三、四、五及所学知识,归纳汉朝中朝、明朝阁臣、清朝军机大臣的职权并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三、论述题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氏祖训箴规》对孔子后裔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提出要求,务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居家思俭,不要嗜利忘义;子孙为官者,凡遇民间诉讼,必当理性判断,不愧为良吏;读书明理,做一名谦谦君子。

    ——摘编自《孔氏祖训箴规》

    材料二  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左宗棠在给长子孝威的信中说:“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国人)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墨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窺东西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材料三  在富平县老庙镇笃祜村头绘制“二十四孝”、中华传统文化等内容的文化墙2000多平方米,每家每户“量身定做”家训牌挂在家门口,宣传、影响村民觉悟和素质,如今村里孝善之行已蔚然成风。

    ——《寥寥数语却字字珠玑,好“家训”意味着什么?》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周天游认为,家训就是成员守则、信条,是家对成员做人做事的一种规范、劝诫。如果没有好的家教、习惯养成,做人做事就缺乏文化、精神的支撑,实现发展的再飞跃会很艰难。针对作者的观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全面准确,论述清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