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北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联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05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在老子看来,人作为“四大”之一应(  )
    A . 遵循天人和谐 B . 凌驾于自然之上 C . 积极征服自然 D . 制天命而用之
  • 2. 墨子指出:对事物的认识,有的是前提肯定,结论也肯定;有的是前提肯定,而结论否定;有的是前提否定,结论也否定;有的是前提否定,而结论肯定。这表明(  )
    A . 墨家文化侧重于认知事物 B . 墨家思想蕴含朴素辩证法思想 C . 墨家认知事物具有偏执性 D . 墨家汲取了道家的辩证法思想
  • 3. 《汉书·艺文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数得上名字的思想流派一共有189家,著作有4324篇。后来的《隋书·经籍志》也记载“诸子百家”实则有上千家。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的急剧变革 B . 战争连绵、政权更迭频繁 C . 私学的迅速发展 D . 各派学术思想融合发展
  • 4. 汉武帝设立官立学校——太学,尊儒兴学,促成了重儒的社会风尚。这一做法(  )
    A . 推动了读书与做官相结合 B . 将人才推荐权移至中央 C . 有利于平民为相 D . 确保了儒学的垄断地位
  • 5. 汉代僪学家普遍对天文历法感兴趣,并有所研究。李约瑟也说:“天文和历法一直是‘正统’的俩家之学。”这是因为当时新儒学宣扬(  )
    A . 格物致知求科学之真 B . 皇帝代表天统治天下 C . 君权神授,三教合一 D .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 6. 北宋程颢在《秋日偶成》写道:“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这体现出(  )
    A . 辩证人世的思想 B . 积极入世的理念 C . 节俭薄葬的心态 D . 修身养性的情怀
  • 7. 王阳明认为:“良知”包括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等伦理,亦包括人们的侧隐之心、是非之心等道德观念。由此可见,其理论(  )
    A . 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B . 融合了佛、道思想 C . 有助于提升人伦道德 D . 属唯心主义世界观
  • 8.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歙县志·人物志》记载的歙县各朝代受旌表的“节(夫死不改嫁)烈(以死守节)女”的数量变化情况。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  )

    朝代

    人数

    5

    21

    710

    7098

    A . 明清时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B . 宋代以后社会风气每况愈下 C . 元代后妇女的思想日益开放 D . 理学对妇女的影响不断加深
  • 9. 日本学者沟口雄三在《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中认为,中国前近代的概念可以上溯到明清之际,这段历史可以作为近代的胚芽期或胞胎期。这一言论的依据是(  )
    A . 摇摇欲坠的君主制度 B . 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 C . 全面崩溃的纲常礼教 D . 日益发展的自然经济
  • 10. 雕版印书必须一页一版,要花费很多时间和木材;活字印刷术就是预先制成单个活字,找出需要的字,排成一版,进行印刷,一书印完后,版可拆散,单字仍可用来排其他的书版,且发现错字可随时更换。这表明,活字印刷术(  )
    A . 基本取代了雕版印刷术 B . 促进了书籍的广泛传播 C . 改变了印刷书籍的外观 D . 提高了书籍印刷的效率
  • 11. 《本草纲目》中提到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由此可推断(  )
    A . 火药部分性能与发明初衷一致 B . 明朝医学记载存在明显错误 C . 火药由军事功能转为民用功能 D . 明朝的天灾人祸和瘟疫严重
  • 12. 传统科技伦理思想植根于古代农业文明,具有农业文明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它随着传统科技实践的发展,在与传统伦理道德的水乳交融过程中,在真善美战胜假丑恶的矛盾斗争中,内容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提升。这一结论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  )
    A . 重探求科学之真 B . 是生产实践的产物 C . 理论和实践并重 D . 重道德而轻实践
  • 13. 《诗经》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广度和真实程度上,在古代典籍中都是空前的,是周代前五百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材料认为《诗经》最突出的精神是(  )
    A . 现代主义 B . 批判主义 C . 现实主义 D . 浪漫主义
  • 14. 西周末年的秦《不其簋》铭文的字体与同期周金文惊人相似,春秋时期的秦《石鼓文》被认为是“史籀大篆”(盛行于西周晚期)的典型代表,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比其他六国的文字更接近周文,秦朝《仓颉篇》(李斯等人编写)“文字多取《史籀篇》”。上述材料说明(  )
    A . 西周铭文实用性强 B . 春秋战国文字混乱 C . 秦代统一全国文字 D . 秦代书体与周文相承
  • 15. 北宋初年,统治者在宫廷中建立翰林图画院;宋徽宗时,凡进人画院的画工,需先经过绘画考试,而试题往往是前代人的诗句,如“乱山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之类的诗句。这些举措(  )
    A . 导致了政府对绘画艺术的垄断 B . 推动了山水画、花鸟画的快速发展 C . 促进了科举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D . 确立了古典诗歌的主导地位
  • 16. 清初,清松龄创作了《聊斋志异》,其通过大量篇幅描写的鬼、狐化人与人恋爱的离奇故事,反映出当时青年男女对婚姻自主的要求。这表明(  )
    A . 清代具有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 B . 传统理学对文学影响至深 C . 作品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D . 社会婚恋观发生深刻变革
  • 17. “他(苏格拉底)所教导的不是单纯的知识和局部的智慧,而是要给人生和哲学灌注新的生命,震撼人的全部心灵,使之摧毁旧我寻求自新。”这表明苏格拉底注重(  )
    A . 学术探讨 B . 关爱生命 C . 道德宣讲 D . 精神修养
  • 18. “文艺复兴的许多活动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是用古代文明来反对基督教,而恰恰是用基督教的精神,来反对人文主义者所知的文明中一切有违人文精神、也是有违他们所理解的基督教精神的东西。”这反映出人文主义者(  )
    A . 用古典文化来宣传基督教 B . 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C . 与基督教形成真正的对抗 D . 借文艺复兴传播基督教义
  • 19. 市民阶层在古典文化中汲取与现实的世俗生活相协调的各种文化因子,以至搬用、仿制、提炼、或吸收,从而以文化复古为表征,给文艺复兴罩上“复兴古典文化”的外壳。这表明文艺复兴(  )
    A . 是市民阶层对古典文化的复原 B . 是古典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产物 C . 复兴的是欧洲中世纪文化 D . 印证了西方社会停滞的事实
  • 20. 虽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杰出创作者们的创作题材大体上依然不出于古希腊神话和基督教神学的大范围之外,但昔日那些人们只能充满敬畏、顶礼膜拜的神灵一经他们的笔墨工具,都具有了如君似我.类乎常人的风格与情调。这一评论肯定了(  )
    A . 人文主义者自身的局限性 B . 神学信仰日益松弛的趋势 C . 人文主义大师的价值观念 D . 艺术大师高超的创作艺术
  • 21. 西欧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最初行为——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德意志爆发……德意志的民族因素是其成为西欧宗教改革策源地的重要原因。下列现象客观上促使材料中的“民族因素”

    积累的主要是(  )

    A . 文艺复兴运动在德意志的扩展 B . 教皇向德意志大量出售赎罪券 C . 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派的建立 D . 运动后“教随国定”原则的确立
  • 22. 宗教改革后产生的新教从伦理上证明了现代专业化劳动分工的正确性,而且将牟利解释为天意,证明了商人的活动都是合乎道理的。材料表明(  )
    A . 新教思想推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 B . 宗教改革强化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C . 新教重视对现实生活的干预 D . 宗教改革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需要
  • 23. 18世纪法国有名望的贵族或者文化名流几乎在每个夜晚都要举办文化沙龙。在文化沙龙上,一群人讨论哲学、思想、艺术、政治、法律以及其他形而上的学问。这一现象说明(   )
    A . 法国专制王权已遭到削弱 B . 启蒙运动营造了宽松的氛围 C . 民众对启蒙运动给予支持 D . 科学理论取得了重大突破
  • 24. 欧洲的历史文化具有“批判性”。康德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就是要把一切事物、一切问题都摆在理性的天平上加以批判。康德时代集中批判的是(  )
    A . 封建社会的等级和专制制度 B . 各种繁琐的宗教仪式和规定 C . 教会的禁欲苦行与自身腐败 D . 天主教“灵魂获救”的骗局
  • 25. 启蒙思想家主张放弃人性中的某些权利,换得一个公共权力来保障自己最低限度的法律上的权利。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法律是人民意志的宣告。当政府和法律置人民利益于不顾的时候,人民有权废除它。这反映的是(  )
    A . 天赋人权学说 B . 三权分立学说 C . 人民主权思想 D . 法律至上原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孟子曰:“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材料二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摘编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孟子、荀子的共同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这些思想主张在当时的政治地位。
    (2) 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材料一,指出汉朝与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政治地位不同的原因。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海成为古希腊人同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航海业的发展促进了希腊商业的发达,希腊人与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这使希腊形成一个开放的社会,逐步形成了古希腊人自由、开放、质朴的性格。特别是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之后,自由更是希腊人所渴望和追求的。希腊文明和其他文明一样,也借鉴了其他文明的成就为自己所用。希腊人把神话中的诸神赋予了人性,使其人格化,众神更加生动逼真。从古希腊人让众神地位平等,到希腊人的多神崇拜,可以看出,希腊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世俗文化。

    ——摘编自孙凤玲《浅析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二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摘编自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三  启蒙运动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启蒙思想家提出了许多改革社会的建议,在经济领城内实行自由放任主义,鼓励工商业自由发展;在政治上实行“主权在民”的理论;在宗教上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反对政教合一。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内涵。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并说明文艺复兴时的“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的当时欧洲社会发展的主要需求。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别名,则强调词的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即俗乐)。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摘编自《关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文学报告》

    材料二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境内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扫除了各民族交流的地域障碍。中原地区形成了以大都及周围地区流行的汉语为主题的新文学语言体系。蒙古族入主中原,一度废除了科举制,因科举废行而入仕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内心空虚,所以他们用更加灵活的文学形式抒发苦闷的心情。这些都促使元曲在短时间内走向繁荣。

    ——摘编自谢士霞、王晓燕《元代元曲兴起的原因浅析》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词的特点和元曲兴起的社会条件。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东西方人文主义比较

    国别

    关于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

    希腊

    内在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

    中国

    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观点

    国别

    主要观点

    法国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一切有权力的人都会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卢梭

    “社会契约”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

    中国

    黄宗羲

    “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

    顾炎武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于天下之人”

    (1) 材料一反映出古代东西方人文精神的核心有何不同?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的异同。造成东西方思想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