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连州市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语文试题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38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64岁周润裸捐56亿,选择过上平淡拮据的生活。 B . 掌布镇在“实、活、深、正”四字箴言上下功夫,确保辖区内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聚焦主题、富有特色、党员有收获。 C .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会腾云驾雾,还有火眼金睛,在孩子们心目中就是无所不能,无所不为的大英雄。 D .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在未来的通讯行业中,5G网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必将引领一场崭新的网络技术革命。
  •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缘于他痴迷于古典诗词,十三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去掉“的结果”) B . 网络直播本身是一个创新的交流平台,但直播时要有度,不要有为了求异而违法。(在句末加上“的行为”) C . 能否拿下这期《最强大脑》的冠军,关键在于选手们把他们强大的技能在临场时稳定地发挥出来。(在“选手们”后加上“能否”) D . 近年来,面对国内手机市场严重滞销的不利形势,OPPO集团恪守创新的宗旨,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将“取得”改为“占据”)

二、句子默写

  • 3.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沁园春·雪》)
    (2) ,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
    (4) 《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传达真正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5) 把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补写完整。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三、字词书写

  • 4.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的ní nán

    ②那七个客人将十一担金珠宝贝,却装在车子内,叫声:“guō zào!”

    ③有人说:山穷水尽,zǒu tóu wú lù,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④不一会儿,暴风雨就xiē sī dǐ lǐ地开始了。

四、综合性学习

  • 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年糕,中华民族的传统食物,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是一种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年糕的食用方法:煮、炒、炸、片炒、汤煮等,且咸甜皆宜。例如:糖炒年糕。民谚曰:“糖炒炒,油爆爆,吃得嘴角生大泡”。又如:荠菜年糕。民谚有云:“荠菜肉丝炒年糕",灶君菩萨伸手捞”。还有汁水(鸡汤)年糕汤,鲜美无比,是家家户户除夕夜的必备食品。烹饪方法之多,林林总总不下数十。

    (1) 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年糕”的相关内容。(50字以内)
    (2) 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以“年糕”为描述对象,运用一种修辞,写一句话。

五、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南潇湘

    ②而长烟一空

    斯人,吾谁与归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成璧。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应友人滕子京之请而作,既表明了作者对滕子京政绩的肯定与期望,也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自勉。 B . 本文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于一体,在句式上骈散结合,读来声调铿锵,富有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 C . 第③④段在写法上很相似,都是先抒情后写景,用对比手法使“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览物之情形成强烈的反差。 D . “进亦忧,退亦忧”照应前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抱负。

六、课外阅读

  • 7.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①深矣,常有以自下②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③。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以是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①志念:志向和兴趣。②自下:自卑,自以为不足,与“自高”相对。③仆御:驾驶车马的人。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夫问其/渔者歌曰 B . 甚自也/吾穿井一人 C . 然子之/将隧入以攻其后 D . 妾以是求也/后乃至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其 夫 为 相 御 拥 大 盖 策 驷 马 意 气 洋 洋。

    (3) 阅读选文,说说晏子为什么推荐仆御做大夫?

七、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 B . 本文论证思路清晰严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第②~⑥段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作用,最后第⑦段再次明确中心论点。 C . 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用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区分“见”与“望”的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D . 第⑤段加点词“这样”在文中指代“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2) 下列材料可以作为第⑤段补充论据的一项是(    )
    A .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B .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 . 培根说:“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D . 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 阅读全文,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如何读书才能有效果。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庄因)

    ①在异乡做梦,几乎梦梦是真。而梦境每如倪云林的山水,平、漠、淡、远,殊少浪漫绮丽的了,也许就是总提挂着,那无法忘却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情怀所使然的罢。“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这首菩萨蛮,确乎把我梦境皴染出来了。梦境虽属平漠淡远,却是画意诗情,将梦乡装点得不忍醒来。梦境也常有满天如飘絮的诗句,忽而排成人字雁阵,在萧杀、庄穆、澄澈又复高远的秋空里,冉冉南徂。也多次从梦中踢被跃起,不及揽衣追腾空际,那雁阵却已去远。孤自失落,残阳中,让一声幽怨的雁鸣惊醒。

    ②去年秋匆匆返台一行,回来后,景物在梦中便很是依稀了,而人物的比重则日复一日增加起来。这真是颇令人惊心动魄的现象,却也是一种颇残酷的事实。试想,你在梦乡方与旧人握手、把酒、高歌、欢言、争辩、漫步过,觉来讶然自己竟身在迢迢万里大海关山之外,其不堪、其酷寂,或非弃梦之痛所可比。近年,人物中的师长、故友、亲友和亲戚们,也都相继渐隐,独留下母亲一人形象,硕大磐固,巍伟如泰山,将梦境实然充沛了。

    ③那夜,我梦见母亲。母亲立于原野。碧海青空中。有一只风筝如鲸,载浮载沉。母亲手中紧握住那线绕子,线绕子缠绕的是她白发丝丝啊。顷刻,大风起兮,炊烟散逝,落日没地,古道隐迹,远山坠入苍茫,而江声也淹过了母亲的话语,母亲的形象渐退了,我的视线定焦在她那一双手,那一双巨手,竟盖住了我泪眼所能见到的一切。那手,使我走入这世界之门:那十指,是不周之山顶处的烛火,使我的世界无需太阳的光和热。

    ④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强烈印象中,是对我施以惩罚的手。揪或拧,许是中国母亲对男孩子们惯用的戒法,大概一般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驱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的。我的母亲也正如天底下数亿个母亲一样,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劫,背井离乡,使得母亲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益切,责之越苛。母亲之对我,虽未若岳母之对武穆,但是,在大敌当前的大动乱时代,大勇大义之训, 使母亲与任何一位大后方逃难的中国母亲一样,对子女的情与爱,可向上彰鉴千秋目月。在贵州安顺,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多备了数样莱,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了。我因贪嘴,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睇着母亲。她的脸色平静而肃然,朝我说:吃完,不许剩下。我摇头示意,母亲脸色转成失望懊忿,但仍只淡淡地说:那么就下去吧,把筷子和碗摆好。在大人终席前,我不时偷望着母亲,她的脸色一直不展,也少言笑。到了夜里,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了两臂,上下全身揪拧,而且不住说:为什么明明知道吃不下去还盛?有得饱吃多么不易,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揪拧止后,我看见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从此以后,我的饭碗内没再剩过饭。

    ⑤当然,母亲的手,在我的感情上自也有其熨帖细腻的一面。那时,一家大小六口的衣衫裤袜都由母亲来洗。一个大木盆,倒进一壶热水后,再放入大约三洗脸盆的冷水,一块洗衣板,一把皂角或一块重碱黄皂,衣衫便在她熟巧之十指下翻搓起来了。安顺当时尚无自来水,住家在院中有井的自可汲取来用,无井的便需买水,终日市上沿街都有担了两木桶水(水面覆以荷叶)的卖水的人。我们就属于要买水的异乡客。寒冻日子,母亲在檐下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地洗。我常在有破洞的纸窗内窥望,每洗之前,母亲总将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小心取下。待把洗好的衣衫等穿上竹竿挂妥在廊下时,她的手指已泡冻得红肿了。

    ⑥待我们长大后,才知道母亲在婚后头数年里,曾过着颇富裕的少奶奶生活,可是,母亲那双纤纤玉手,在“七七”炮火下接受了洗礼,历经风霜,竟脱胎换骨,变得厚实而刚强,足以应付任何苦难了。也同样是那双结满厚硬的茧的手,在微弱昏黄的油盏灯下,毫不放松地,督导着我们兄弟的课业。粗糙易破的草纸书,一本本,一页页,在她指间如日历般翻过去。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了。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历史实录”的手,颤抖得比我自己的更加厉害。可是,出乎意料地,那双手,却轻轻覆压在我的头上,我听见母亲和平地说:没关系,明年多用点功就好了。我记不得究竟站了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⑦然则,就在那样的岁月中,母亲仍不乏兴致高涨的时候。每到此际,她会主动地取出自北平带出来的那管玉屏箫和一枝笛子,吹奏一曲。母亲常吹的曲子有《刺虎》《林冲夜奔》《游园惊梦》和《春江花月夜》。那双手,如此轻盈跳跃在每个音阶上,却又是那般秀美。

    ⑧去夏返回台湾时,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添了更多斑纹,也微有颤抖,那枚结婚戒指竟显得稍许松大了。有一天上午,家中只留下母亲和我,我去厨房沏了茶,倒一杯奉给她。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霎时间那双手变得硕大无比,大得使我为将于三日后离台远航八千里路云和月找到了恒定的力量。

    ⑨母亲的手,从未涂过蔻丹,也未加过任何化妆品的润饰。惟其如此,那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

    (选文有删改)

    (1) 请给这篇文章补写标题,并说说你之所以这样补写标题的原因。
    (2) 文章的⑤⑥段写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3) 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碧海青空中,有一只风筝如鲸,载浮载沉。母亲手中紧握住那线绕子,线绕子缠绕的是她白发丝丝啊。

    (4) 有人说这篇文章前两段的梦境描写是多余的,你的看法是什么?请说明原因。

八、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担当,词典上解释为“接受并负起责任”。

    大至国家、至伟人,小至家庭、至个人,都有自己的担当。担当是责任,是一种情怀;担当是义务,是一种态度。有担当,敢作为,是我们的品格。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题目要包含词语“担当”;(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九、名著阅读

  • 11.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①道:“这条计好么?”一个②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③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④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⑤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⑥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⑦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⑧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⑨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1) 第三段中用了九个“一个”写了三个人物,请结合原文,写出这三个人物的名字。
    (2) 选段表现了林冲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 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处处有伏笔与照应,请找出两处,并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其作用。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