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第四协作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03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qī)    摇(yè)     立(zhù)    揉造作(jiǎo) B . 言(zhēn)  守(kè)     塌(tān)    扭作态(niè) C . (wù)   取(xī)      游(yì)     强不舍(guō) D . 渎(xiè)   偻(gōu)    轻(qù)     占鹊巢(jiū)
  •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老师的课生动有趣,讲起来强聒不舍 , 同学们都喜欢听他讲课。 B . 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而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C . 旧社会人们常遭受饥饿,现在可以饱食终日了。 D . 亚洲不能只是因为安然度过了全球危机, 就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发现了经济繁荣的不二法门
  • 3.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一个简单的电话,一句平常的问候,都是对亲情最生动的演绎和诠释。 B . 交通部门为了优化出行环境,加快了运河两岸道路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C . 由于开通了公室绿色通道,使得主城区交通堵塞问题得到了很大的解决。 D . 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 4.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接受《哈哈画报》的约稿,画老上海三百六十行。 B . 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 C . 他的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他的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 D . 刘经南说:“我国将重点推动‘互联网+北斗’的空间位置服务产业”。
  • 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学,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是指屈原的《离骚》。 B . 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代。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乐府”、“长短句”等。 C . “豆蔻”指十五六岁的少女,“垂髫”指童年,“芙蕖”是菊花的别名。 D .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 6. 根据你的阅读体验,选出下面对作品描绘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在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向太阳》《光的赞歌》等。 B .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作品,词中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雄阔壮丽的北国雪景图。 C . 《我爱这土地》中的“河流”象征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风”象征人民对待侵略者的愤怒;“黎明”象征解放、独立、自由的曙光。 D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林徽因,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本诗是诗人为儿子的出生而作,表达了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和心中对儿子的希望,是一位被母亲充盈的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赞颂”。
  • 7. 填入下列横线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西藏高原上的树,常抱成团地生长,有的依傍着,有的缠绕着,很少见到独自兀立的树。                               。它们是无数次风雪雷雨后的幸存者!

    ①如果不是阵阵袭来的高原反应,还以为身在南方

    ②有的体无完肤,伤口摞着伤口,却摇曳着一片新绿

    ③从贡嘎机场到拉萨,路边绿树成行

    ④但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那些树干奋力地伸向天空

    A . ①④②③ B . ③①④② C . ③②①④ D . ①③②④

二、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平视》一文,回答小题。

    平视

    ①站稳脚跟,挺直胸膛,面朝前方,调好焦距,让我们的目光平视。颐指气使的喝令不能让你弯腰,惠予弱者的善举不会让你倨傲。面对世界,面对他人,面对自己,我们要平视!

    ②面对权贵、富翁、名人,如果我们仰起脸,眯着眼,媚笑着,等待垂青,等待恩赐,等待布施,这样的仰视,是形象的贬损,是尊严的丧失,是灵魂的削价。

    ③面对弱者、贫民、凡夫,如果我们虎起脸,瞪着眼,哂笑着,或对其不屑一顾,或对其呼来喝去,或对其任意裁决,这样的俯视,是缺乏自知的嚣张跋扈,是丧失理性的恣意妄为,是践踏尊严的恃强凌弱。

    ④因此,我们要平视!

    ⑤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无视功利的公正,是抛却杂念的单纯。平视是一面没有弧形的镜子,是一片没有污染的竹林。文学家萧伯纳一次到苏联访问,在街头遇见一位小姑娘,就和她一起玩耍。离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不料,那位小姑娘学着他的语气说道:“你也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苏联著名的小姑娘卡嘉。”小姑娘单纯的世界里没有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下,于是她很轻松地做到了平视。

    ⑥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平等的,只是由于后天的发展不同才造成了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不能成为不平等待人的理由。已故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外出,路边一个衣衫破旧的黑人老乞丐对其行鞠躬礼,林肯一丝不苟地脱帽向其回礼。随员对总统的举止表示不解,林肯说:“即使是一个乞丐,我也不愿意他认为我是一个不懂礼貌的人。”歧视别人不仅不能抬高自己,反而会降低自己的人格。即使身居高位,名噪一时,仍然不可忘记平视。

    ⑦但做到平视并不容易,它需要心的端庄与正直,需要情的纯洁与高尚,需要识的广博与深邃,需要度的准确与合理。

    ⑧面对世界,我们要平视,国与国之间平等看待,才会有一个和平的世界;面对他人,我们要平视,人与人之间平等看待,才能创造一个和谐与幸福的环境;面对自我,我们要平视,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自傲,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1) 下面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颐指气使的喝令不能让你弯腰,惠予弱者的善举不会让你倨傲。 B . 面对世界,面对他人,面对自己,我们要平视。 C . 面对权贵、富翁、名人,我们要仰起脸,眯着眼,媚笑着,等待垂青。 D . 面对弱者、贫民、凡夫,我们要虎起脸,瞪着眼,对其不屑一顾,呼来喝去。
    (2) 下面对第⑤自然段画线部分运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及证明的道理,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 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证明了小姑娘的世界很单纯,没有身份、地位的不同,她很轻松地做到了对文学家萧伯纳的仰视。 B . 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证明了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平等的,只是由于后天的发展不同才造成了差异。 C . 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证明了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无视功利的公正,是抛却杂念的单纯。 D . 运用道理论证、比喻论证,证明了歧视别人不仅不能抬高自己,反而还会降低别人的人格。
    (3) 结合选文,下面对怎样才能做到平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需要心的勇敢与严谨 B . 需要情的纯洁与高尚 C . 需要识的广博与深邃 D . 需要度的准确与合理
  • 9. 阅读《倾斜65度的阳光》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倾斜65度的阳光

    孙道荣

    ①阳光穿过云层,越过前面大楼的楼顶,闯进了我们的办公室。连续阴雨了十来天,天终于放晴了。

    ②他急匆匆走到我身边,向我请假,说要回家一趟。我看看时间,下午两点一刻。每次,只要天气晴朗,他都会在这个时间,请上半个小时假,回家转转。我对他的家庭情况了解并不多,只知道他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他是个孤儿,是奶奶将他一手带大的。如今奶奶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家不安全,常回去看看,是对的。好在单位离他家不远,骑车十来分钟就到,所以,每次我都会准假。我只是不太明白,他为什么总是选在这个时间回去。

    ③正好要到他家附近的一个单位谈一笔业务。我说,那我们一起去吧,你顺便到家里转一下,然后我们一起去谈业务。

    ④骑着车,穿街过巷,阳光时而温暖地洒在我们身上。拐进一条小巷,在一幢灰旧的居民楼前,我们停了下来。四周都是高楼大厦,这幢老楼显得特别矮小,前面高楼的影子,像笼子一样,将老楼罩住。他说,我家就住在这里,进去坐坐?我点点头。走进楼洞,眼前骤然一暗,眼睛一时难以适应。

    ⑤二楼。他掏出钥匙,打开了门。屋里很暗,里屋传来一个老太太的声音:“是彬啊,你回来啦?”彬是他的名字。他大声应道:“奶奶,是我,还有我的领导,也顺路来看看你。” 他招呼我在客厅坐下,便匆忙走进房间,抱了一床被子,走到阳台上,然后又回到房间,搀扶着一位老太太,慢慢走了出来。我站起来,向老人问好。老人颤巍巍笑笑。

    ⑥他将老人搀到阳台上,我赶紧帮忙,上前将阳台的门拉开。很逼仄的老式阳台,摆着一张躺椅,躺椅上铺着一床棉被,几乎将整个阳台占满了,边上放着几盘花草。他将奶奶扶到躺椅上。我看到,一束阳光正好洒在椅子上,那是从前面两幢高楼的间隙照射过来的。老人眯着眼睛,笑着说:“老天终于放晴了,今天的太阳真好啊。”他帮奶奶压好被子,说:“天气预报说,后面几天都是晴天呢。”

    ⑦老人用手遮在额前说:“那敢情好哇。好了,彬,你快去上班吧。”他附在奶奶耳边轻声说:“那等会儿你自己回房间时,小心点啊。”

    ⑧告别老人,走出门,他忽然站住了,和我聊起来。他说,因为前面的楼太高,阳光都被遮挡住了,每天只有下午两点半到三点半这一个小时,才能透进一点阳光,照到阳台上。这个时间的光线,与地面正好处在65度角。他说,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腿脚也不方便,不能下楼晒太阳了,所以,只要是晴天,有太阳,他就会回家,帮奶奶在阳台上放好躺椅,铺好被子,然后把奶奶搀到阳台上,躺着晒晒太阳。

    ⑨原来是这样。我重重地拍拍他的肩膀。曾经有段时间,我对他上班中途请假,还有点看法呢。难得他这么孝顺,这么细心,这么周到。

    ⑩他叹口气,告诉我,小时候,他家前面的大楼,就一幢幢矗起来了,惟独他们这幢老楼,一直未拆迁。高高的大楼,将他们家整个笼罩在阴影中,晾晒的衣服,其实都是阴干的。时间一久,整个老楼,都散发着一股霉味。但是,很奇怪,冬天,他盖的棉被,却总是暖暖的,蓬蓬松松的,弥散着一股阳光的气息。后来他才知道,只要天气晴朗,有太阳,奶奶都会准时赶回家,将他床上的棉被,拿到阳台上晒。太阳能照到他们家阳台上的时间,只有那么短短的一个小时,所以,奶奶拿去晒的,总是他的棉被。

    ⑪他的眼睛湿湿的。他说,小时候,他穿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的,从他身上,几乎嗅不到老楼霉旧灰暗的气息。他说,奶奶把所有能照到他们家的阳光,都收到他的衣服和被子上了。他坚定地挥挥手说,现在,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尽快买一幢能经常沐浴阳光的房子,让奶奶在阳光下安享晚年。

    ⑫回头,前面大楼的影子,已经笼罩了这幢老式居民楼,但我却隐约看见,另一束阳光,一直照射着它,温暖,明亮,持久。

    (1) 文中的“彬”为什么总选择下午二点一刻这个时间回家?
    (2) 开头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 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我”作为线索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4) 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奶奶把所有能照到他们家的阳光,都收到他的衣服和被子上了。

    (5) 文章最后一段说的“另一束阳光”指什么?
    (6) 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和体会。

三、句子默写

  • 10.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 《我爱这土地》中书写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的诗句是:
    (2) 《乡愁》中表达诗人对母亲怀念之苦的诗句是:
    (3) 《沁园春·雪》的主旨句是   。
    (4) ,边秋一雁声。
    (5) 云横秦岭家何在?

四、名著阅读

  • 11. 名著导读
    (1) 艾青,原名,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艾青诗歌的中的主要意象
    (2) 请向你的小伙伴介绍《艾青诗选》中的一个诗,并说出你的介绍缘由。

五、综合性学习

  • 12. 综合性学习

    诗词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积淀,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学校决定开展“诵读经典,吟咏诗词”的活动,为此,九年级(1)班将利用双休日举行一次集体课外吟咏诗词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为了达到“诵读经典”的目的,同学之间进行了经典诗词推荐活动。

    (1) 你推荐的经典诗词是:

    你推荐的理由是:

    (2) 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下这次比赛活动的开幕词。

六、诗歌鉴赏

  • 1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2) 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七、课外阅读

  • 1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 , 与汝南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式元伯曰:

    其日: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3) 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原文回答)

八、作文

  • 15. 作文。

    娱情山水,带给你惬意的感觉;沐浴真情,带给你温馨的感觉;遨游学海,带给你充实的感觉;悦纳他人,带给你包容的感觉……生活中的感觉无处不在,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它们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总会给你自信,让你幸福,促你顿悟,伴你成长……

    请以“有一种感觉叫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