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修改时间:2020-09-07 浏览次数:271 类型:单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望(kuì)       行( zǎn)       气( òu)       噪(guō)     B . 怒(chēn)    亲(xǐng)       地(nèn)     干(xì) C . 当( gòu)      下(piē)      怨(chàng)     计(jiǎo) D . 自(wù)        尴(gà)       辩(chéng)     刀(pō)
  • 2. 有人拟了一副对联。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请你根据上联“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选择与之对应的最为恰当的下联(    )

    A . 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 B . 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C . 报仇雪恨,黑旋风泄愤山神庙 D . 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
  • 3.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国务院决定在农村进行税费改革,是为了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   B . 《通知》严禁上级部门不得违反有关规定干预下级机关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置,强调机构改革涉及的人员要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服从组织分配。     C . 美国总统10月16日在白宫正式签署了国会上周通过的授权总统对伊拉克使用武力的决议。     D . 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关系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
  • 4.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在班主任的耐心教导帮助下,小鸣终于和他的同桌和好如初,破镜重圆了。 B . 中国女足在前不久结束的世界女足大赛中惨遭失败,他们立志要卷土重来 , 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C . 这个曾被认为有教无类、不堪造就的孩子,在本次国际钢琴比赛中竟然脱颖而出。 D . 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经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是冰山一角 , 大量珍宝还珍藏地下。
  • 5.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监押  逞辨  剜口割舌  面面厮觑      B . 晌午  晁盖  赤日炎炎  诺诺连声 C . 窥忘  枯焦  无可奈何  舒头探脑 D . 尴尬  藤条  絮絮聒聒  口渴难熬
  • 6. 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 . 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B . 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家乡),一向有失亲近。” C .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影响美观的微小缺点)。 D . 那时家里样样要节省,……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计算比较)。21
  • 7. 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赤日炎炎似火烧。 B . 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 C . 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 D . 你便剁做我七八段,也是去不得了!

二、语言表达

  • 8. 《信息时报》消息:高考临近之日,网络上兴起了一股“拜神”热,“百度拜神帖”和“考神公共主页”应运而生,学生纷纷留言祈求考试过关。而中国古代名人——屡败屡考的秀才范进被考生们封为“考神”,考神主页上的粉丝已经超过44万人。对封范进为“考神”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

三、名著导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被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1)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2) 从这段文字来看,林冲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
    A . 疾恶如仇 B . 胆小怯懦 C . 谨慎细心 D . 武艺高强
    (3) 有关林冲的故事有的已演变成了歇后语。请你完成下列歇后语的填写。(选做两个即可)

    示例: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①  林冲上梁山——

    ②林冲误闯白虎堂——

    ③林冲到了野猪林——

四、文言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明末高邮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子急归,迟恐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何。何以书示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

    (节选自《广阳杂记》,有删改)

    【注】①高邮:地名,在今江苏。②旬:十天。③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指药物。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子急归

    ②以书

    (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  以  一  书  寄  何。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

    (4) 本文与《范进中举》讲的是类似的故事,哪个作品的讽刺意味更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浓缩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

    天歌

        ①不仅咖啡可以浓缩,如今的纸质书都可以。最近,一款在线浓缩知识文库悄然走红,一套大部头的作品,在线文库可以给你浓缩成最精华的句子,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质的阅读。不少网友表示,这样阅读节省了很多时间。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一页一页翻书通读的乐趣再也找不回来了。

        ②由这个“浓缩书”,很容易让人想起“精华本”“缩写本”,比如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在市场上都能找到它们的“精华本”“缩写本”。这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小学生的阅读需要,因为长篇累牍的原著,对中小学生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于这些“精华本”“缩写本”的编写者而言,既要大幅度缩减字数、篇幅,同时还要保留原著的精华,不损害读者的阅读快感,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③但是,近期在一些网友和读者中走红的“浓缩书”,不要说和原著相比,即便和“精华本”“缩写本”相比,也已经完全是两种东西了。这是因为“浓缩书”已经不仅仅是减少字数篇幅、取其精华进行缩写那么简单,而是把原著进行高度的概括与总结,一本几十万字的图书,经过“浓缩”以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可能只有“导读”“要点速记”“方法归纳”等几百字的内容。

        ④很显然,“浓缩书”从里到外都透着快节奏时代对效率的极度渴求。读者阅读一本原著的时间,可以读完十几本、几十本“浓缩书”,确实满足了对阅读效率的追求。但问题在于,这样的阅读,还是真正的阅读吗?还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获得传统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吗?在很多网友看来,阅读“浓缩书”是对效率的一种过度追求,最终导致其沦为一种象征性的阅读,丧失了通读全书的阅读体验,所以是得不偿失的。

        ⑤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不妨打个比方——我们为什么要吃饭?从终极目的来说,因为不吃饭,就无法获得维持身体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身体就会垮掉,甚至是走向死亡。既然如此,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我们完全可以把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从食物中提取出来,浓缩成营养胶囊吞下去,而不用每天都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吃饭。

        ⑥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愿意这么做?那是因为不管是吃饭,还是吃水果,喝各种饮料,我们都不仅仅摄入了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还得到了满足感、幸福感,获得了愉悦的体验。阅读“浓缩书”和阅读原著的区别与此类似,如果为了效率只读“浓缩书”,我们也就失去了只有阅读原著才能产生的满足感、幸福感,失去了阅读的愉悦体验。更进一步说,如果一切都可以浓缩,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

    (摘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 本文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2) 第⑤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述其作用。
    (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精华本”“缩写本”是为了方便中小学生的阅读需要,因为长篇累牍的原著,对中小学生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B . “浓缩书”已经不仅仅是减少字数篇幅、取其精华进行缩写那么简单,而是把原著进行高度地概括与总结。 C . “浓缩书”虽然满足了对阅读效率的追求但不是真正的阅读。 D . 人们之所以喜欢只读“浓缩书”,是因为不仅仅摄入了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还得到了满足感、幸福感,获得了愉悦的体验。
    (4) 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和本文的观点,请谈谈你是怎样看待“浓缩阅读”的。

    【链接材料】近日,“浓缩书”受到白领和学生群体的追捧,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它把十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长篇巨著压缩。2018年4月4日《济南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浓缩书”正流行,“快餐文化”引争议:浓缩的不一定都是精华》,其主要观点如下:

    观点一:长篇巨著成为学习笔记。

    观点二:浓缩的精华失去原著的营养。

    观点三:浓缩书迎合碎片化阅读新需求。

  •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浒传》中“血腥描写”的相关争论

        《水浒传》中有关食人、虐杀与滥杀行为的“血腥描写”并不多,但因多附着于人物和情节之中,所以显得刺目虐心,为许多读者所诟病,近今甚至成为某些学者以“暴力崇拜”否定《水浒传》价值的主要根据。

        再加上《水浒传》被多次改编搬上银屏,其“血腥描写”的影响无可避免地被放大,从而引出对《水浒传》影视的否定与批判,并延及对《水浒传》价值与传播的质疑。

        吴世昌动议禁演《武松》。1982年2月27日,由山东电视台拍摄的十八集电视连续剧《武松》在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前四天,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红学家吴世昌致函中央电视台指出:《水浒》这部小说中……最残暴、最野蛮、最无理的凶杀情节正是武松《血溅鸳鸯楼》这一回。除了他的三个“仇人”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外,他还杀了……十七人。这被杀害的十七人,除夫人外,都是封建社会中受压迫的“下等人”,而武松自己的出身却是“都头”(相当于警察局长),这种故事,也算是“农民革命”吗?……在《血溅鸳鸯楼》这一故事中,武松宣布他的杀人哲学是:“杀了一百个,也只一死”……不是一种疯狂嗜血的杀人哲学吗? ……因此,我紧急动议:立即停止播映《武松》这类货色!

        2010年,基于以上基本相同的事实,长期旅居海外的刘再复指《水浒传》等为“中国人的地狱之门”。2014年,全国政协委员李海滨提议“禁播《水浒》”,认为《水浒》这样的电视剧和暴力相关。《水浒》是旧时代的名著,与我们时代不适应。

        潘知常等学者对《水浒传》也多有责难,认为《水浒传》描写的是“暴力盛宴”,要求踢出《鲁提辖》,打倒《林教头》,撵走《武行者》,主张将《水浒传》从四大名著中扫地出门,将《水浒传》从中学课本中彻底删除。因为在他们看来,读《水浒传》只会助长人们的暴力倾向,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在他们眼中,像李逵等,不过是个嗜血者,最多是“淳朴的嗜血者”。

        另有学者认为:读者阅读欣赏文艺作品,是以审美的感受为标准,而不是用科学和道德的标准来接受和衡量的,不能用文化批判、道德批判代替审美批判。任何理解都必须从文本出发,以文本为参照,而且是整个文本,而不是断章取义,穿凿附会,必须是审美欣赏,而不是实用价值,否则就是胡言乱语,无稽之谈,成为对文本的误读,甚至歪曲。就像我们读《背影》不能只读出父亲“违反交通规则”,读《水浒》也不能只盯着“暴力”“血腥”。

        山东师大教授杜贵晨:《水浒传》中包括食人、虐杀与滥杀等“血腥描写”,既是历史的真实反映,又是上古文化传统的产物,同时是当时小说写人艺术由“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之幼稚与蒙昧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进阶。读者只有以历史与美学的观点,对《水浒传》主旨、总体构思及叙事写人艺术作全面具体的分析,才有可能对这些“血腥描写”产生历史的同情与审美的接受。至于某些人以《水浒传》“血腥描写”是“宣扬暴力”的指责,则是非文学或不善读书及杞人忧天的批评。《水浒传》通过有关描写已表示了对“血腥”行为的否定。当前,《水浒传》阅读与传播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变化,需出现与时俱进的关于《水浒传》乃至其他古典小说的研究与批评,以扶正纠谬,探幽烛隐,引导构建名著阅读与传播“新常态”。

        网友“轻烟残月”:《水浒》中的一些情节的确过于暴力,即使“不说禁播,起码要从名著中剔除。这么一部把杀人狂、无良灭门者、开黑店卖人肉等恶人都歌颂成英雄,还脑补打败辽国,这种负能量爆棚的(作品)跟其他三大经典并列名著,太亵渎其他经典了”。

        网友“影子”:“《水浒》中的英雄个个杀人无数,血腥暴力,堪称恐怖分子中的杀人冠军军团,价值观与现代文明社会的法律相差甚远。”

        网友“007”:我活了二十多年,也亲身拜读、受教过《水浒》,向来不知道这本书竟然能够引导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如果这本小说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的话,我想社会也不至于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因‘青少年犯罪率升高’就迁怒怪罪于这本书,那是否为了禁止早恋,就废止《红楼梦》;怕老百姓学得有心眼儿,是不是也应该把《三国演义》焚毁了?”

        网友“郁崇幽”:如果《水浒》和时代不符,暴力情节太多,那么抗日游击战争中那么多的情节和时代相符吗?这些都不暴力吗?代表们能不能关注点实在的问题!禁播《水浒》的提议,没有文化真可怕。

        《水浒传》的传播与接受确实受到了来自政治和道德伦理方面严峻挑战,其所反映的是当下中国文化发展与转型中一个有关古典名著理解与对待的严重困局。为此,有关《水浒传》“血腥描写”的理解与评价,不能不成为当下为《水浒传》阅读与流传解困的第一要紧的话题。

    (1) 下列表述与上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历年来,读者与专家对《水浒传》的质疑与批判,除了小说自身的“血腥描写”,也与电视剧《水浒》放大“血腥描写”有关。 B . 那些直接或间接地批判与否定《水浒传》的专家与网友,其出发点和目标大多不在文学鉴赏,而在于《水浒传》对现实社会政治的影响。 C . 有专家认为《水浒传》通过有关描写已表示了对“血腥”行为的否定,所以应将《水浒传》从四大名著中扫地出门。 D . 有关《水浒传》“血腥描写”的理解与评价,成为当下为《水浒传》阅读与流传解困的第一要紧的话题。
    (2) 议论性文字要求具有说服力,请在下面备选项中选择一位专家或网友的言论,分析他是如何做到的。

    备选项:专家吴世昌、网友“007”。

    (3) 在阅读《水浒传》过程中,你可能被小说的很多精彩之处吸引,同时又困惑于书中的一些“血腥描写”。有学者主张将《水浒传》从中学课本中彻底删除,你是否赞成?结合上文与自己阅读《水浒传》的体验,亮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说一声也不打紧。(不打紧:不要紧) B . 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晓事:明事理) C . 左右将到村里去卖。(左右:不久) D . 不说价。(一了:向来,从来)
    (2) 指出文中划线的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七个客人”是指

    ②两处“一个客人”中,前一处指;后一处指

    ③“那汉”指

    (3) 对这段话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白胜挑酒装作路过,故意不卖,只是为了增强诱惑力。 B . “贩枣人”买下一桶酒,当面吃尽,以此来显示酒中无药,借以迷惑杨志。 C . “贩枣人”故意在另一桶舀酒,一面吃一瓢以此来消除杨志的疑虑,另一人再来舀酒,已巧下蒙汗药。 D . “贩枣人”与“卖酒汉”假戏真做,把杨志撇在一边,让他当观众。这一幕精彩的表演,不由杨志不信,终于上了圈套。
    (4) 读了此段,你认为是哪一个人什么时候将蒙汗药放进桶里的?
    (5) 这段文字向我们刻画描写了一个群像,请简要概述一下选段中群像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
    (6) 《智取生辰纲》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另一条是,这两条线索没有明、暗之分,因为两股势力的斗智斗勇始终在正面进行着,而两条线在相交合,就形成了故事的高潮。

六、诗歌鉴赏

  • 14.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连用两个“难”,突出强调了“别亦难”。 B . 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感情之深。 C . 颈联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的角度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 . 尾联是一种寄语,希望青鸟代为传信,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喜悦之情。
    (2) 请赏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七、写作题

  • 1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2018年2月4日,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一场普通的毕业典礼倍受关注。81岁的“奶奶同学”薛敏修完成了所有专升本课程的学习,在这一天拿到了天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本科毕业证书,而为了这一刻她已经奋斗了整整四年。

        2014年,77岁的薛敏修进入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她成了“身边的榜样”,成为老师和同学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她每天都是凌晨5点起床,基本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她说:“只要学习我就高兴,学习我就有收获。”

        她会五门语言(中文、英语、法语、俄语、拉丁语),还会用制表、修图等软件,确实令人惊叹!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请从“梦想”“坚持”“榜样”“学无止境”“勇于挑战”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