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东昌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30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

  • 1.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 .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 . 加强水利灌溉 C . 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 . 为了对高丽战争
  • 2. 隋朝的统治类似下列哪个朝代(    )

    A . 秦朝 B . 东汉 C . 西晋 D . 东晋
  • 3. 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说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
    A . 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 .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 . 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        D . 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 4. 下列关于隋朝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
    A . 589年,北周外戚杨坚灭陈朝,统一全国,建立隋朝 B . 隋朝科举制既重视门第,也重视真才实学 C . 隋朝时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最大的当属开凿大运河 D . 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隋朝被农民起义灭亡
  • 5. 史学家白寿彝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这句话中的“新形势”主要是指(   )
    A . 统一与发展的需要 B .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 . 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D . 北方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 6. 被郭沫若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皇帝是(  )
    A . 唐高宗 B . 唐玄宗        C . 唐太宗 D . 武则天
  • 7.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 . 最高统治者比较开明 B .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C . 统治阶级放弃了剥削 D .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 8. 唐朝和西汉相似的地方是(    )

    ①开国皇帝都是吸取前王朝灭亡的教训     ②两朝都出现过治世局面

    ③两朝都有过对边疆少数民族友好往来     ④都城都在长安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③
  • 9. 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唐代的中央官制是( )
    A . 三公九卿制 B . 科举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九品中正制
  • 10.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或改革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任用人才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1. 唐太宗被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唐朝国力强大 B .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 . 唐太宗本人的素质很高 D . 唐朝的经济繁荣
  • 12. 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辛弃疾 D . 白居易
  • 13. 归纳法是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对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 繁荣与开放 D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14. 唐朝时期,与亚洲各国友好交往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根本原因是(  )
    A . 对外交通发达 B .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制度先进,文化昌盛 C . 采取对外开放政策 D .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 15. 七年级负责本月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下列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 文成公主入藏 B . 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中国文化 C .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D . 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 16. 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

    A .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B . 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 . 朱温建立后梁 D . 安史之乱的发生
  • 17. 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下列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的是( )
    A . 唐玄宗荒废朝政 B . 发生了严重灾荒 C . 节度使权力膨胀 D .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 18. 下列不属于唐朝衰落的原因的是( )
    A . 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 B . 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C .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央王朝无法与之对抗 D . 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 19. 五代十国是五代(907~960年)与十国(902~979年)的合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B .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 .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 . 宋末以后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 20. 下列关于唐朝后期历史的说法有误的是(   )
    A .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B . 黄巢起义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推翻了唐朝 C . 唐朝政权被后梁政权取代 D .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 21.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观点(   )
    A . 正确,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           B . 错误,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 C . 正确,揭露了君主生活的腐败            D . 错误,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
  • 22.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五代”都在北方黄河流域

    ②“十国”都在南方地区

    ③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④起止时间是907-960年

    A . 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3.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五代指北方黄河流域并存的五个政权 B . 十国中的十个政权全部都在南方 C . 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D . 是宋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 24. 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颁布前需要通过(   )的批准。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5. 唐太宗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最主要原因是(  )
    A . 唐朝国力强大 B .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 . 唐太宗本人的素质很高 D . 唐朝的经济繁荣
  • 26. 唐朝时期,与亚洲各国友好交往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根本原因是( )
    A . 对外交通发达 B .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制度先进,文化昌盛 C . 采取对外开放政策 D .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 27.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改变唐末以来的武将专权的积弊,宋太祖时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A .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B .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C . 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D . 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 28. 北宋时,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别掌管行政、军政和财政大权,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北宋采取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
    A . 削弱相权   B . 完善中央机构 C . 重文轻武   D . 加强皇帝专权
  • 29. 假如你有四位亲戚、朋友,你的朋友是宋代的一位经过科举考试而做官的人,而你的表哥则是一位在瓷窑制瓷的手工业者,你的表弟是一位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而你的舅舅是一位农民,那么他们在当时的社会地位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 朋友——表哥——表弟——舅舅 B . 朋友——舅舅——表弟——表哥 C . 舅舅——朋友——表哥——表弟 D . 朋友——舅舅——表哥——表弟
  • 30. 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地方割据问题,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

    ①分割相权 ②地方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 ③文臣掌地方行政 ④控制地方财政 ⑤设通判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⑤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三、非选择题(共30分)

  • 3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 材料一中的“此河”指什么?作者对大运河持什么态度?
    (2) “隋亡”是因为开凿大运河吗?你认为隋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二,说出“此河”的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4)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请再写出两个古代著名工程。
  • 36. 五代之后的辽宋夏金元时期,是各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进一步交融、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时期。据此回答。
    (1) 辽宋夏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什么?
    (2) 请举出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至少两个)
    (3) 在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中,北宋往往是败多胜少,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