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54 类型:单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积累

  • 1. 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 .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C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 亦若则已矣
    (2) 知我不知鱼之乐
    (3) 有至道
    (4) 选贤
    (5) 一食或粟一石
    (6) 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 3. 解释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 ①庄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②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 ①故曰:教学相        ②幼有所
    (3) ①矜、寡、孤、、废疾者   ②不子其子
    (4) ①之不能尽其材           ②不饱,力不足
  • 4.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 白居易《卖炭翁》中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的诗句是:

    (3) 韩愈《马说》中强调伯乐作用的句子是:
    (4) 当朋友离别时,你会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哪两句诗劝勉他?

  • 5. 根据同学们搜集的“以和为贵”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 【任务一】解释下面三则材料中划线的字。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B.事父母者莫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C.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不推诿。——曾国藩《与鲍春霆》

    ①作:;②善:;③过:

    (2) 【任务二】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把【任务一】中的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②;③

二、阅读

  • 6. 小文准备参加以“理想”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及其经历,为她提供材料。不超过80字。

    备选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平凡的世界》  《名人传》

  • 7. 古诗阅读

    山雨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 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庄子·秋水》)

    (1)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3) 下面的故事来自古籍,它的作者可能是庄子吗?结合你对【甲】文风格的了解,说说你的理由。

        任公子垂钓,以五十头牛为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投轩东海,期年钓得大鱼,白浪如山,海水震荡,千里震惊。任公子得此大鱼,浙江以东,苍梧以北的人们,都饱食此鱼。

    (4) 庄子为什么不愿接受楚王的礼遇?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的理解。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相梁》)

    【注释】①练实:竹实,竹子所结的子。②鸱:猫头鹰。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鱼之乐也

    ②非梧桐不

    (2) 对于【乙】文中“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一句中“吓”字的解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①恐吓,威胁;②同上句“仰而视之曰:“吓!”中的“吓”,指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你更喜欢哪个解释?请结合文章的内容阐述理由。

    我喜欢(填序号)。理由:

    (3) 《庄子》故事中有许多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形象各具特点,并折射出庄子独特的个性和思想。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比较【甲】【乙】两篇文章,完成表格。

    动物形象

    形象特点

    【甲】鲦鱼

    【乙】鹓鶵

    ②如果围绕一个主题词分析两篇选文中的庄子形象,你会选怎样的主题词?请结合文中的动物形象和选文内容说一说你的依据。

    示例:快乐  自由  洒脱  浪漫(也可选自己的词)

    我选“”这个词。因为:

  •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学记》)

    (1)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 甲、乙两文在论述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共同点?
    (4) 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谈谈你对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 11.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放言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 王葬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释】①钻龟、祝蓍(shī):古人占卜的方法,用来占卜吉凶。②周成王年幼为王,周公摄政,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说周公要害成王,于是周公躲避起来。后来成王发现是流言,便迎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③王莽在篡夺汉朝政权之前,为收揽人心,常以谦恭退让示人,后来篡汉自立。

    宁戚饭牛

    [西汉]刘向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桓公闻之,执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反至,从者以请。桓公曰:“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合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其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遂举,大用之,而之以为卿。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

    (《新序·杂事》)

    【注释】①干:求取(官职)。②赁:给人做雇工

    (1) 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3处)。

    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

    (2) 写出下列句子中“之”的指代内容。

    ①桓公闻之

    ②桓公大说,将任之

    (3) 请根据上下文,写出“桓公反至,从者以请”一句中“从者”所“请”的内容。
    (4) 下列表达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放言》中白居易借周公和王莽的事例告诫人们:爱惜生命方能成就大业。 B . 宁戚因处境贫困,无法接近齐桓公。一天,他在下车吃牛肉的时候看见了齐恒公。 C . 齐桓公想任用宁戚,大臣们因为宁戚是卫国人而不赞成,齐桓公没有采纳大臣的意见。 D . 齐桓公认为人本来就难以十全十美,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小毛病而丢掉他的大优点。
    (5) 小强最近在整理古人对人才的看法时有了以下发现。请你帮他把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三、作文

  • 1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平桥村是迅哥儿的乐土,延安是贺敬之的“母亲”城,各拉丹冬是马丽华敬畏的圣地,丽江有阿来的人文情怀……一个地方,一份记忆,一种心情。在你记忆深处,肯定也有一个印象深刻、不能忘怀的地方。请以“在那           的地方”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写发生在那个地方的故事。不少于600字。

        提示:(1)可以先列提纲,把主要情节构思好,要让情节有些波澜;(2)选择的某件事只是一个基本素材,可在此基础上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丰富细节;(3)可赋予故事中的人物一些突出的特点,围绕这些特点展开情节。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