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632 类型:中考真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罚(chéng)     凛冽       义愤填(yīng)     毛骨悚然 B . (liǎng)     干涸       然而止(gá)       赅人听闻 C . 恶(zèng)      斑斓       顶礼拜(mó)       广茂无垠 D . (sù)        招睐       然长逝(cuì)      根深蒂固
  • 2.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马航失联事件牵动亿万民众的心,人们在心中为失联人员默默祈祷 B . 众目睽睽的世界杯足球赛在人们的期盼中拉开帷幕。 C . 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另观众回味无穷 D . 近日南方连续暴雨,大家对受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 3. 下列词语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随着长沙地铁2号线的投入使用,使长沙人的未来与地铁密不可分。 B . 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 . 湖南省图书馆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200余人次。 D . 长沙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我爱星城”的活动,得到市民很多的响应。
  • 4. 下列陈述(或做法)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 为了欢迎来访的兄弟省教师代表参观团,学校挂出了欢迎标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B . 毕业了,张小明在王丽丽的毕业留言本上写下一则赠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 小芳过生日,小燕送个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她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 D . 李华将写好的作品送给出版社的季老师审查,并附了一句话:“尊敬的季老师,这是我的拙作,请您斧正!”
  • 5. 习近平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为了让传统节日文化更广泛的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某校组织开展“我与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
    (1) 【了解节日习俗】不同的传统节日,人们有不同的传统习俗。例如春节会贴春联,吃团年饭……,请列举出元宵节的2个习俗。

    (2) 【讲述节日故事】不同的传统节日,有着不同的故事或传说,例如端午节就与“屈原投江”的传说有关,请分别写出一个与中秋节和七夕节(乞巧节)相关的故事或传说的名称。

    ①中秋节 嫦娥奔月

    ②七夕节(乞巧节) 牛郎织女的故事

    (3) 【策划节日活动】班上将开展一次“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一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示例】项目:中秋诗词朗诵会

    目的:增加古诗词的积累,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①项目:元宵灯谜会

    ②目的: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深入了解传话文化的精髓。。

  • 6. 名著阅读

    (1) 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绰号或自号常常能体现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自称“齐天大圣”,表现了他性格中的特点,有如《水浒》中宋江绰号“呼保义”,又号。体现了他为人仗义,好结交朋友的性格特点。

    (2) 《水浒》塑造了三位身怀绝技的英雄:善盗的是鼓上骚时迁,的是小李广花容,山行的是神行太保戴宗。

    (3) 英国18世纪著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名著以清新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主人公的有趣经历展现了小说的童话色彩,不过,这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才是小说的灵魂所在。

  • 7.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人有悲欢离合,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4) 如何处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论语>十则》中的“”一句。对此做了很好的诠释。

二、阅读了解

  • 8.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1) 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的品质。

    (2) “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曾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 , 抚四弟、九妹予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 , 不减扬雄 , 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③[宦]出仕。④[工]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雄]人名。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奉继母益

    出其力

    能过也

    ④遂与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3) 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肌肉运动的奥秘

          【资料一】肌肉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肌纤维”则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肌纤维中,除了有细胞必备的配置外,还有大量的“肌丝”,也就是肌蛋白。肌丝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造成肌纤维的伸缩,而不计其数的肌纤维发生伸缩,就是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资料二】物以类聚,“肌”以群分,肌肉根据“工作需要”,有着不同的类型,其特点如下:

    类型

    位置

    运动特点

    肌纤维特点

    骨骼肌

    大多位于四肢,躯干等部位,

    可以看到和感觉到。

    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同时又大多依附在骨骼上,靠牵引骨骼而产生运动。

    是所有肌纤维中最长的,能达到40毫米。

    平滑肌

    人体的消化系统,血管,膀胱和呼吸道中,看不到,也感觉

    不到。

    收缩舒张自发进行,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长度较短,只有20﹣300微米。

    心肌

    只存在于心脏,看不到,也

    感觉不到。

    不受人的意识控制,但又能快速收缩

    直径比骨骼肌粗,排列成网状

          【资料三】人体骨骼肌共有600多块,它从一丝纤维开始,到最后组成一块肌肉,并不是简单的堆积、捆绑,而是“逐级累加”﹣﹣每条纤维的外部,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N条肌纤维平行排列在一起集合成纤维束后,又会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而这些纤维束再聚到一起,还会再有一层膜来包裹。如此便形成了肌肉块。这样一层一层分级包裹,就如同生产钢缆时,从钢丝到钢缆的制作过程,可以让组织的负荷强度最大化。

          【资料四】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如果肌肉持续强力收缩,导致血流中断,乳酸就无法被快速代谢,量大了就会刺激神经,产生酸痛感。等停止运动一分钟左右,这种感觉就会消失,而运动过后的肌肉酸痛,其实并非主要由乳酸造成,而是因为肌肉长时间“闲置”,突然大幅用力,造成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受损,也就是俗称的“肌肉拉伤”,只不过拉伤程度较低,感觉与乳酸堆积类似。当然,肌肉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自我修复这种“肌肉拉伤”的。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1) 下列说法与上面资料提供的信息不符的一项是(    )

    A . “肌纤维”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其中含有大量的肌蛋白。 B . 肌肉根据人体运动的需求,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C . 骨骼肌纤维比心肌纤维长度要长,直径要大。 D . 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资料一的说明对象是肌肉,其基本特征是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 B . 资料二中运用“大多”“只”等词语,使表达更科学准确。 C . 资料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的介绍了骨骼肌是如何组成的。 D . 资料四用并列式结构介绍了运动中和运动后产生酸痛感的不同原因。
    (3) 阅读链接材料,根据上述资料内容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由于学习紧张,小张同学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进行锻炼了,星期日突然打了一场篮球,结果第二天就浑身肌肉酸痛。

    ①小张第二天浑身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什么?

    ②为了避免出现第二天肌肉酸痛的现象,小张应该怎么做?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著述出书的最高境界

           做学问有三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也;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非常形象,生动,精到,被广泛认可。其实,著述出书也有三种境界。

           其一,为满足追名逐利的私欲而著述出书。随着出版政策的宽松和印刷技术的发达,一些人写书出书的热情汹涌澎湃,他们仿佛文曲星下凡,洋洋万言倚马可待。皇皇巨著隔夜而成,但是泥沙俱下难免鱼龙混杂,沽名钓誉必然经典难觅,这样的书,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司马迁所言:“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遇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 文以自见。”其实司马迁自己都是在遭受李陵之祸后,于巨大屈辱之中,因“郁有所结而不得通其道”。乃“述往事,思来着”,这才有了《史记》的问世,又如【甲】这样的书,情感充沛,令人唏嘘,但常常困于个人小圈子。

           其三,为完成立言传世的使命而著述出书,如孔门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论语》,内容广博,涉及政治、教育、礼仪、经济、文学、天道观、认知论等等;弘扬了孔子思想,传播了儒家文化,对后世影响至深。又如【乙】。这样的书,寓意深远,警醒世人,其思想至今影响中国和世界。

    相比而言,第一种其实根本算不上境界不值一提;第二种虽令人感叹,但大多郁结了个人之遭遇,境界不够广阔;只有第三种,崇高的精神令人敬佩敬仰,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最高的境界。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从下面四个论据中选择恰当的两个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只填序号)

    ①鲁迅为了改造国民劣根性,毅然弃医从文,愤世著书。为后人留下了数量巨大,品味极高的精神文化遗产。

    ②傅雷以自己深厚的父爱吗,为儿子留下了充满拳拳爱子之心的《傅雷家书》。

    ③诗人屈原,因屡屡遭受来自贵族的排挤和打击,于是“发愤抒情”,写下了流芳千古的《离骚》《天问》。

    ④陶渊明远离浑浊官场,回归田园,给我们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3) 请根据文意,将文章中两处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外财富

           ①雨,从天外飘来。

           ②我打着一把伞,走在一条寂静的小街上,走着走着,忽然发现路边树下站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正淋着雨水。

           ③“快进来!”我扬了一下伞,向她喊道。

           ④女孩飞快地跑到我的伞下,用小手拉着我的胳膊,缓缓地与我同行。

           ⑤“你是往前走吗?”我问她。“嗯,哪儿都行”她随口而答。

           ⑥“去做什么?”“找一个人,不,不找了,已经找到了。”女孩声音满含欣慰。

           ⑦“他在哪儿?”“就是你。”她扬头告诉我。

           ⑧“找我吗?”我笑笑,觉得小姑娘很有意思。

           ⑨“我得了一笔财富,”她说,“可我不想要,我要把它送给雨天给我打伞的人。”

           ⑩“看来,这个人就是我喽?”我试探着问。

           ⑪“是的,所以我要把这笔财富给你。”她把手伸进了口袋。

           ⑫我不觉得欣喜,只觉得有意思,于是便信口问:“真是天外飞来的财富!你要给我多少?一块钱还是两块钱?”“不,是十万!”

           ⑬“十万?你带在身上?”

           ⑭“对,带在身上。”女孩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摸出一张花花绿绿的大钱。递到我手里。这是一张画满谁猜得硬纸片,上面写着十万元。这是小姑娘自己做的“钞票”。

           ⑮我大笑起来:“哈哈,这是天外财富!谢谢你,我收下了。”我把“大钱”装进了口袋。

           ⑯“你失望了吧?﹣﹣可你没让我失望。”女孩的声音很清晰,也很兴奋。

           ⑰“我读到一篇小说﹣﹣一个女孩得到一笔财富,她要找一个在雨天让她共伞的人,把钱给他。第二天,她就去了。”

           ⑱“找到了吗?”“第二天没下雨。”

           ⑲“后来呢?”“后来下雨了,但没人理她。她在树下站了一天,只有那棵树为她遮雨,后来她哭着把钱塞进树洞里。”

           ⑳“这真悲惨。”“可我不信。我觉得不会这么坏,我非要自己试一试。”

           ㉑“所以,你就试了?”我问。“对,而且我没失望!”我看了她一眼,那是一双渴求而感动的眼睛。

           ㉒雨还在下着,从雨丝里透过清香的空气。

           ㉓“你没想过会失望?”我问。“想过,可我还是没失望。”她的手更紧地挽住我的胳膊。

           ㉔“只是我没有财富。”女孩歉意地说。

           ㉕“不,我们都得到了财富。”

           ㉖来到一个车站,我把女孩送上了车。她透过缓缓移动的车窗,大声说道:“我懂,不是钱,是财富,对吗?”从她的语气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感动。

           ㉗我整整雨伞,继续向前。细雨从天外飘落至我的伞顶,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暖流浸润着我的心;丝丝细雨用无限的温柔抚摸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

           ㉘我真希望,在这日益被柴米油盐所羁绊的日子里,在这日趋被钢筋水泥所包裹的城市中,能有更多这样的“财富”!

    (作者北原,有改动)

    (1) 请从小女孩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地点

    情节

    心情

    路边树下

    找到共伞的人

    小街路上

    兴奋

    与“我”告别

    (2) 文章第㉗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细雨从天外飘落至我的伞顶,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暖流浸润着我的心;丝丝细雨用无限的温柔抚摸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

    (3) 文章第㉘自然段中的“财富”比喻什么?请结合全文,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和感悟。

三、写作

  • 13. (一)请在《天外财富》一文中第㉓自然段的横线上作一个关于“女孩”的神态和“我”的心理活动的片段描写。

           要求:①符合上下文情境;②运用一个比喻的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150字。

           (二)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那份不一样的真情

           题目(二)我们一起品味过的           (快乐∕忧伤)

           要求:①若选题目二,须先从“快乐”“忧伤”两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校名、地名;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