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试卷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351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说:“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历经西晋末年到南北朝的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你知道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吗( )
    A . 581年 B . 280年 C . 589年 D . 316年
  • 2. 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
    A . 余杭、涿郡 B . 洛阳、大都 C . 余杭、洛阳 D . 洛阳、涿郡
  • 3. 下列有关隋炀帝暴政的表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营建东都洛阳   ②开凿大运河   ③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   ④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⑤三次征辽东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③④⑤
  • 4.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A . 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凿运河 B . 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凿运河 C . ①开凿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 . ①建立隋朝   ②开凿运河   ③灭亡陈朝
  • 5. 关于隋朝的历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隋朝是581年由北周外戚杨坚建立的 B . 隋朝的开国皇帝是隋炀帝 C . 隋朝是继秦朝和西晋之后,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统一 D .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 6.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指的是(   )

    A . 黄河 B . 长江 C . 淮河 D . 大运河
  • 7.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著作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科举制 D . 三省六部制
  • 8.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对隋朝的历史进行研究后,针对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总结,下列结论中最准确的是( )
    A . 隋炀帝的暴政 B . 大运河的开通 C . 农民起义的爆发 D .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 9.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繁荣而短暂 B . 实现了统一 C . 统治者残暴 D . 大运河开通

二、非选择题

  • 10. 填图题:

    (1) 在上图中用序号①②③标注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和南北至点,并填注内容。
    (2) 在图中用字母A、B、C、D从北到南依次标注出四段河渠名称,并填注内容。
    (3) 在图中用字母E标注隋都长安、F标注隋炀帝被杀的地点江都,G标注五大水系之一的淮河。
  • 11. 隋朝的统一,开创了隋唐时期300多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隋朝兴亡】

    材料一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 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人才选拔】

    材料三 《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一千三百余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经济繁荣】

    材料四

    项目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材料五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1) 隋朝走向繁荣开放主要与哪位皇帝有关?
    (2) 材料二中列举了隋炀帝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你认为隋朝由盛而速亡的原因有哪些?
    (3) 材料三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 请你完成材料四中的结论部分。材料四、五反映了隋朝社会出现什么景象?
    (5) 材料四、五反映的隋朝社会景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6) 【探究感悟】通过上述史实探究,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