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320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先锋”是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表彰对象勇立时代潮头、_______,奋力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标志特征,使用“改革先锋”名称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关于“中国改革友谊奖章”,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及相关政策法规规定,目前国家对外籍人士表彰的名称有“友谊勋章”“中国政府友谊奖”等,形成了功勋荣誉表彰体系的“友谊系列”。为体现外籍人士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友好态度、合作意识和所做贡献,(       )。

        在奖章设计上,也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改革先锋奖章以“春华秋实”为设计主题。累累硕果象征改革开放40年的丰硕成果,迎风飘扬的旗帜诊释获奖者砥砺奋进、________、阔步前行的先锋精神,丰碑象征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编织的中国结寓意全国人民携手并肩,_________,共同编织“中国梦”。中国改革友奖章以“友谊之春”为设计主题。牡丹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以绽放于春天的牡丹花寓意国际友人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编织纹和蓝色丝带象征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融与合作。指针和橄榄枝意指在中国共产党引领下,继续走和平开放的发展道路,诚邀国际友人参与中国改革开放新征程。

        改革先锋们为推动改革开放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人民群众的优秀代表。每名人选背后,都有一段中国的________历史进程,彰显了改革开放的鲜明特征。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身先士卒    筚路蓝缕    众志成城    气势磅礴 B . 敢为人先    披荆斩棘    集腋成裘    气势磅礴 C . 身先士卒    筚路蓝缕    集腋成裘    波澜壮阔 D . 敢为人先    披荆斩棘    众志成城    波澜壮阔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含有“友谊”字样的名称会被优先授予 B . “友谊”字样使表彰名称的意义更鲜明 C . 把“友谊”字样鲜明地刻在表彰名称上 D . 表彰名称中含有“友谊”字样更为鲜明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牡丹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以绽放于春天的牡丹花寓意国际友人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B . 牡丹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以绽放于春天的牡丹花寓意国际友人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C . 牡丹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以绽放于春天的牡丹花寓意国际友人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D . 牡丹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以绽放于春天的牡丹花寓意国际友人向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能也无非人类的一种技术发明与创新。技术哲学认为,任何技术都是让人类逐渐从劳动的辛苦中摆脱出来。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那么人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为什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却大惊失色?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取代人类作为工具性的肢体,此时的工具性技术就已经比人类强大。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而且其强劲的动力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例如一台蒸汽机或内燃机的动力不知要超过多少人力。因此,从替代或超越人类来说,从人类发明各种技术开始,多种多样的技术就从不同方面超越人类或取代人类。智能机器则因为其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而逐渐取代人类的脑力劳动,这样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合二为一,人类的劳动功能被彻底取代,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再也难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因此人类不得不惊呼“狼来了”。从历史来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部分人因劳动或工作被新技术取代而失业,不得不面临转型。转型的方向总是从技术含量低的“低海拔”地区转向技术含量高的“高海拔”地区。而人工智能的发展让凭智力吃饭的人们也逐渐丢失饭碗,这让人类不得不担忧自己的未来。在目前依然是按劳分配的社会财富分配体制下,失去了劳动机会也就失去了对社会贡献的机会以及分配财富的机会,因此人们在人工智能大潮逐渐逼近之际表现出“狼来了”的担忧就显得十分合情合理。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给大部分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让人们感觉无所适从、无处可逃,因此人们普遍表现出惧怕、担忧的情绪,甚至想方设法阻挡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因为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转型的痛苦,他们甚至会彻底丢失工作的机会。

        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却是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在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后,也需要实现脑力劳动智能化和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让人类全面解放的长期梦想有可能得到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将工具、动力和智力三位一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人类不知疲倦地生产出巨大的财富。人类从此可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期异化,获得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过的人类全面解放。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终于可腾出时间和精力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可以充分享受不受劳动束缚之后的闲暇,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不需要从事繁重体力和脑力劳动的人们,可以尽情地从事自己想做而没机会做的事情,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理论探索》第2018.5期黄欣荣《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及其应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论是工具性技术、机器技术还是智能技术,都是人类为摆脱劳动的辛苦而创造的。 B . 智能机器集劳动工具和劳动者为一身,取代人类的劳动功能,让人类再无存在感。 C . 目前人们对人工智能感到恐慌是因为他们得以从社会分配财富的劳动将会被取代。 D . 劳动是人类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重要活动,其实也限制着人们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先指出人工智能的本质,接着谈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和担忧,然后展望智能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B . 文章以蒸汽机、内燃机为例,论证了机器替代了人类的工具功能,其强劲的动力远胜人类的气力。 C . 文章通过人们对技术革命和人工智能的态度的对比,论证了人类还没有完全做好应对人工智能的准备。 D . 文章从短期和长期效应两方面入手,论证了人工智能起初会对人类造成恐慌,但最终可能会让人真正自由。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人类逐渐摆脱劳动的辛苦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所起的具体作用相同。 B . 在人类历史上,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是为了让一部分人向高技术含量的工作转型。 C . 人工智能技术,是人类实现脑力劳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需要,可能让人类全面解放。 D . 人工智能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但也加大了对人类造成伤害的风险。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值得忧思。

        (摘编自海涌《美育为何难落实》,2017年1月17日)

        材料二: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有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新华社北京2018年9月6日电)

        材料三: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却被扭曲的“眼球经济”推波助澜。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2018年10月4日)

        材料四: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文艺界需要真正的优质偶像》,2018年8月30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在开放多元的社会中可以拥有不同的审美选择,但不能变审美为“审丑”。 B . 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C . 新时代军人身上奉献、刚毅等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D . 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每一代青少年经历倾慕偶像的心理体验也属正常。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会转型期难免会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育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 B . 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 C . 当前文化领域存在的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有的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密切联系。 D . 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文化品格的提升。
    (3) 如果要扭转当下存在的病态审美心理,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我们应做出怎样的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抉择

    于而凡

        他已经好几天没睡好。越近判决日,心越不宁。明天就要判决,他却还没有做出决定。这案子审判半年了,半年里他就是在煎熬中度日。他心里很清楚,按理他应该判被告谋杀罪,给予重罚,不是死罪也是无期徒刑。可是,这被告不是别人,而是旺伯的小儿子少雄啊!

        他不会忘记,当年旺伯是怎样对他一家伸出无私的援手的。在家里发生困难时,旺伯总会出面帮忙。父亲在法院败诉导致生意破产,是旺伯帮父亲还清债务,当父亲重病需要动手术时,是旺伯掏腰包解决。最后,连他上大学读法律的学费也靠旺伯支持。他还记得,父亲临终时对他的叮咛:“我们家欠旺伯的恩情大多无法偿还,以后他们家有难,你定要尽心竭力帮忙。”

        现在旺伯的儿子有难,他怎能撒手不教?救不教的问题先不说,可起码也不能当一名刽子手,把少雄判下重刑推进地狱里!少雄的哥哥少勇在信中说:“我教不好弟弟,让他阀了大祸,是愧对爸爸。爸爸在世时,对你的期望很大,我相信你定能不负所望,助我们一家渡过难关,让他在天之灵也得以安息。”

        他远在棉兰的老妈打过电话:“孩子,做人哪,千万别忘恩,旺伯对你对我们全家恩重如山,这是你回报他们家的时候了。”

        面对这一切,他曾有过减轻少雄刑罚的想法。可是几个月来见证判案过程,他无法不动摇初衷。他看到了那绝望的寡妇----死者的母亲!丈夫年纪轻轻就去世,多年来她自己一人把独子养大,终于苦尽甘来,挨到儿子学成就业了,谁知儿子却惨遭杀身之祸。你能想象她有多么苦痛?在法庭上,他看过她好几次在嚎哭中昏倒。

        他明白,明天判决日,他这一票是关键。三名法官中,他知道一人已经被少勇收买,很可能会判被告无罪。剩下两人,只要他也判无罪,少雄就可获款。可时至今日,他还不能有所决定。按公理行正义呢,他无法面对旺伯一家人;顾情面帮少雄呢,他无法面对那苦命的寡妇,也无法面对公众雪亮的眼睛。

        “一直以来,书中英雄含身取义,大义灭亲那么容易,而轮到自己施行起来为何却那么难?”

        已经是半夜了,他还无法安定,头上阵痛变得更强烈,几个钟头前的便药看来无效。他又打开妻子平常放药的抽屉,拿几片妻子吃剩的重药吞下去。前几天,他妻子带孩子回老家看望她生病的妈妈,家里只留他一个人。

        到了凌晨,他仍然无法入睡,明天的判决问题仍然盘踞脑海。“上天,我可以选择拒绝经手这案件吗?饶了我吧,不要让我承担这一切!告诉我,你要我做怎样的抉择?”辗转不能睡,他的神经面临崩渍。“不能这样下去,今晚我一定要睡好,睡好了明天脑子才会清醒。明天的事留到明天再说吧!只希望……神灵会在梦中指点。”他又从另一个抽屉里拿出几粒安眠药。这药,他已服用了好几天。

        终于渐渐入睡。酣睡中,忽有一片柔和的白光把他唤醒。白光引领他穿过洁白的走廊,走廊尽头,他发现自己置身在一栋老屋前,这不是棉兰的老家吗?

        他看到阿旺伯站在门前,微笑着向他询问:“孩子,你为什么要学法律,还记得吗?”他当然记得,当年年少的他是怎样回答旺伯的:“爸爸上法院败诉而破产,是因为我们不懂法律,在法庭上让他们牵着鼻子走。那些贪污的法官,看的是有势官大人的面,吃的是有财大老板的钱,把正义拍卖。我就要学法律,在法庭上向他们讨一个公道,也给无财无势的民众撑腰!”

        旺伯点点头鼓励:“你学法律是为了伸张公义,伯伯支持你!那么,你还有什么好犹豫呢?”突然,他见到父亲站在旺伯旁边,质问:“旺伯那么支持你,你又怎么报答他?你可不能恩将仇报啊!你难道要做忘恩负义的小人?”……

        今天是判决日,法庭里早早就挤满了人,有死者与被告者的亲友,有新闻记者,也有各界市民,他们都想知道这轰动全市的谋杀案最后的判决。中午一点钟过去了,法官还没出来,庭里人们有的正襟危坐,有的开始焦急不安。

        两点少十分,两位法官进堂,往绿桌后的高椅上入座。法官主席捶捶桌面表示正式开庭,简短开场白后,向庭众宣布:“各位尊敬的来宾,我们有一个重要的丧事向大家公布:今天早上,负责这案件的法官之一----库纳万法官先生,在家突然昏述不醒,送进医院后抢教无果而离世。为此,判决会不得不延期,重开庭日程容后再公布。现在,让我们一齐站起来,为死者的亡灵默祷……”

    (选自《台港文学选刊》)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极写当年旺伯对他一家无私援助以及远在棉兰的老妈给他打电话,都说明旺伯善良热心,乐于助人。 B . 死者母亲的绝望与苦痛,深深地震撼了他,使他改变了减轻少雄刑罚的初衷,站到了正义和公理的一边。 C . 本文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使事件显得自然、客观;将现实与幻觉结合在一起叙述,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和吸引力。 D . 小说叙述了一个关于“抉择”的动人故事,在曲折的情节中蕴含了作者对伦理道德、社会公理等的思考与探索,意蕴丰富。
    (2) 小说中的库纳万法官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小说以“库纳万法官的突然离世”为结尾,耐人寻味,请赏析这样结尾的艺术效果。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 , 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辞官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②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③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B .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C .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D .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孝廉是汉朝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指孝顺父母,“廉”指品行廉洁。 B . 版,即笏板,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投版喻指弃官,与“解褐”意同。 C . 仁义是传统道德的最高原则,本意为仁爱与正义,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D . 传舍,供驿长、驿夫以及往来官吏休息食宿的地方,又名邮舍或驿舍。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滂身正节清,胸怀大志。他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他担任清诏使,有澄清天下之志。 B . 范滂弹劾权贵,毫不妥协。他因为弹劾人数过多,受到尚书的怀疑,但他不为所屈,表示自己若检举失实,甘受死刑。 C . 范滂整治邪恶,举荐贤士。他代理功曹期间,撤职驱逐了一些有违孝悌、不遵仁义的人,推荐品德高尚的人,提拔贫寒之士。 D . 范滂身陷党祸,以死明节。建宁二年,皇帝下诏缉捕范滂等人,吴导和郭揖的行为表明他们与范滂结党,范滂决心以死平息祸患。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②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杜甫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 , 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①杜甫曾一度离开成都草堂,避难于梓州、闽州等地。广德二年(764)二月,闻严武再度出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决定重返成都。②黄阁老:指严武。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情致充盈,兴寄微婉,欢欣与感慨相融,瞻望与回顾同叙,思想情感深厚。 B . 首联诗人遥想离开成都后草堂环境的自然遭遇,也暗含对风风雨雨的社会现状的焦虑。 C . 颔联情感鲜明而又分寸恰当,时过千年,人们仍用它表达对于客观事物的爱憎之情。 D . 颈联回顾过去,亦喜亦忧。喜的是友人关照生计有了着落,忧的是多年流离,身体衰朽。
    (2)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两句描写居室周围宁静、雅致的景色,令人赏心悦目。
    (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广开言路,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一开始就有“”的好局面。
    (3) 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免于步行,但还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因为他“”;只有做到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邀游于无穷的境域,才算逍遥游。

六、语言表达

  • 8. 某中学科幻社邀请从本校毕业的著名科幻作家回校做讲座,下面是科幻社社长赵泳和作家之间对话的部分内容,请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使对话准确、连贯、得体。

    赵泳:①

    作家:我也要感谢你们让我有机会回到母校。

    赵泳:②

    作家:谢谢你们对我的作品的支持和认可,我这次去也会带一些我的新作品送给同学们。

    赵泳:③

    作家:这个主题定得很好。科幻作品虽然很强调想象力,但科学思想一定是其基础。

  • 9. 下面是一种依靠互联网终端和物联网支持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的使用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七、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4月12日,美股上市公司阿里巴巴集团(NYSE:BABA)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马云谈996》的文章。文章称,在阿里巴巴的一次内部交流活动上,中国首富、阿里巴巴(Alibaba)创始人马云对996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网友总结了马云讲话的要点:

        能996是很幸福的事;996是修来的福报,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一天不干够12小时,你来阿里干什么?如果要讲法律,那么事情就比较复杂了。法律有规定这么齐全的设备吗,法律有规定这么好的食堂吗?人生不996你都不知道干吗。

        所谓“996”,是指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晚上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马云这番言论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批评者有之,赞同者有之。不久的将来,你也将走上工作岗位,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