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七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44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jié)石      黄(yùn)    酝(liàng)   繁花(nèn)叶 B . 巢(kē)    草(duò)   粗(kuàng)   淅淅(xì)沥沥 C . (huo)   镜(léng)  落(zhuó)    咄咄(duō)逼人 D . (qí)     蓄(chù )   护(kān)    精神抖(sǒu)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瞭亮      静默      烘托      披衰戴笠 B . 澄清      姣媚      铃铛      翻来复去 C . 婉转      决别      高邈      喜出望外 D . 静谧      莅临      吝啬      盛气凌人
  •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 . 放学后,和同学呼朋引伴去看场电影、理个时尚的发型是不少同学的选择。 B . 班主任很善于发扬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C . 为保持公司的新鲜度和迎战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美国运动巨头耐克近日公布一系列高层人事调整。 D . 为庆祝教师节,礼堂被布置得花枝招展 , 师生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有大约800年左右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尖塔倒塌,屋顶烧毁,损失惨重。 B . 武威文庙是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 C .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D . 高校自主招生增加体育测试项目,把身体好不好作为“好学生”的重要标准。
  • 5. 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 . ③①⑥②⑤④ B . ③⑤②⑥①④ C . ③⑥①②⑤④ D . ③②①⑥⑤④

二、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专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刘基《诚意伯文集·郁离子》)

    注:①良桐:上等桐木,即梧桐,青桐,木质理疏而坚,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②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③期(jī)年:满一年。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为琴      斫:砍削 B . 使国工视之    使:让:派 C . 抱以市      适:到……去 D . 之以百金    易:容易
    (2) 下列各组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弦而之             方琴而志在太山 B . 工之侨之           求之若此 C . 埋诸土           家无井出溉汲 D . 以为天下之美也     可以为师矣
    (3) 请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①又谋诸篆工,作吉簌焉

    ②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4) 《工之侨献琴》的寓意是什么?

三、诗歌鉴赏

  • 7.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 从诗中的“”、“”、“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 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四、句子默写

  • 8.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2)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3) 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6)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7)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序交替,光阴荏苒的诗句是:
    (8)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想闻,愿逐月花流照君”艺术境界相近的诗句是:

五、综合性学习

  • 9. 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决。
    (1) 活动之前,班级为此出了一期“新同学,新朋友”的黑板报,其中小标题有:相处之道,名人间的友谊故事,友谊的(诗词)警句,请你为此再拟写一个小标题。
    (2) 活动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等,请举出两个交友的典故。
    (3) 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讨论之中,请就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交友,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锁不住的目送

        ①我锁着母亲,锁着她半年了。我把她的白发和叨唠锁在了四楼。她趴在阳台边,像一棵半枯的藤蔓,在阳光里呼吸,在风雨里憔悴。她,在淡然地承接着岁月的眷顾。最让母亲不堪的,这座灰旧的小楼还不是我的家。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母亲常独自诉说。那时的母亲是孤独而忧郁的,她的叨唠里,最大的心结是走不回月下的故乡了。

        ②这是我工作的学校,现在也是母亲没有预计的旅店了。母亲常说,无事莫如三堂。三堂,就是学堂、庙堂、祠堂。年初,我连哄带骗、好说歹说,让母亲离开了她空巢的老家。短短几天,母亲便意兴萧索了。我知道,离巢的老人比老人空巢更加无助、冷清和落寞了。

        ③锁着母亲,其实是我最大的心殇。年前,要强的母亲、88岁的母亲,终于用一根拐杖走上了暮年。她是摔伤的,卧病一年后又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只是她迈上几步,两腿颤颤巍巍的,让一边看的人更加着急。刚开始,母亲在我房间里走走,坐坐。一次,母亲居然一个人走下了四楼。我看见她的时候,她坐在一丛石楠树下,她和一个老婆婆在大声地闲聊。两位耳背的老人,大多听不清对方讲的什么,但这不影响她们交谈,她们聊得那么的开心。

        ④可是有一回,我下班回家,母亲不见了。我找遍了整个校园,不见她的拐杖,也没听见那熟悉的叨唠声。我走出校门,看见母亲了。她坐在路边,正在揉着那奈萎缩的腿脚。我很生气,大声地凶她:“谁叫你出来的?再摔一次怎么办?碰着车了怎么办?走丢了怎么办?”母亲怯怯地看着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唉,再不出来了。我就想看看这条路能走到哪里。”我没听她细说,我一把驮起母亲。我直起身的一瞬,。里微微一疼。母亲是那么轻,好像我背着的是一片叶子,又像是我背着的小时候的女儿。我背着她,轻轻地,走过一片艳阳,走过学生的目光。

        ⑤这以后,母亲不出去而我上班时,我便锁着母亲了。

        ⑥锁着母亲的日子,我回家更勤了。我怕她摔倒了,怕她烫着了,更怕她年迈的孤独了。有次,我出门,母亲明明是坐着的,可我走出楼道,偶一回头,母亲趴在阳台上了,她一动不动的看着我。这种情形,小时候母亲送我上学、迎我回家是常见的,可这时候她的目光里多了一份依赖和不舍。

        ⑦母亲是听不见我的脚步声的,她一定在“里默数着我的步履,数着我走下四楼、三楼,再看我走出一楼的那一刻。我想母亲是老了,她能看见我一定是她最大的安了。母亲眼睛不好,她的目光抵达不了远方,但她浑浊的目光总能锁住儿子的背影。即使人来人往,亲情这个坐标,母亲说什么也不会丢失的。

        ⑧阳光满天时,母亲喜欢看云,喜欢看落在阳台上的麻雀,喜欢看楼下忙碌的人影;下雨天,阳台上的母亲叨唠更多了,我想母亲此时更落寞,一定在回想着她青春的往事。

        ⑨每次上班,当我落锁的那一刻,母亲便走向了阳台,她会准时地守候在阳台边。她目送着我的离去,搜寻着我渐行渐远的轨迹。

        ⑩我狠心地,有时是快速逃离楼外那块平地。当我走入石楠树下时,我闭着眼,静静地站一会,我轻轻地说:“母亲,我会很快回来的”

    (1) 你如何理解文章标题“锁不住的目送”。
    (2) 赏析第①段中的划线句子。
    (3)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⑩段划线的词体现了作者什么心理?
    (4)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所谓父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生活中某次目送的经历。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十一号楼的猫

        ①我们十一号楼三层的楼道里养着一只流浪猫。说是流浪猫,早就没有了流浪猫的样子。是一只米黄色的长毛猫,眼睛微微透着绿,洗过澡也梳过毛,毛色油亮有色泽。它常常蹲在三层电梯口的小厅堂,端正地坐着,优雅地看着电梯里的人,仿佛知道我们是来看它的一样。旁边的墙边放着猫粮盆和水盆,还有几个小玩具。

        ②多数时候,它只是看你一眼,有时也会跟着你走入电梯。进来后就跟所有乘电梯的人一样,乖乖等着。到了一楼,它在人们的脚步间左拐右拐地穿插着走出居民楼,往楼下社区院子里的树下一躺,晒着太阳睡半天。天色晚了,就再跟着上楼的人一起回去。我住的这幢楼里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它的存在,看到它走进来了,就帮它按一下“3”。三楼的门一开,它就不急不慢走出去,重新在电梯口小厅堂坐下。

        ③有一次我深夜加完班,一个人抱着一堆东西,从北区的工作室穿过漆黑的花园,走回南区的家。半路被蚊子叮了一腿的包,边跺脚边走,走到楼下的时候,脚震得又麻又疼。我用下巴很卖力地点开电梯开关。前脚刚进去,后脚它就跟进来了。我盯着它,它盯着我,我只好用额头顸了我自己的楼层,又用下巴按了它要下的楼层。等搞定之后,原本.路走回来的沮丧感消失不见,我一个人在电梯里笑符前仰后舍。它出去的时候,在靠近我的腿一边翘着尾巴蹭了一下。大半夜,我和一只猫同乘了电梯,还为它按了按钮,这太喜剧了。

        ④听楼下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说,它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从电闪雷鸣中逃进楼里来的。当时它毛都掉得斑秃,眼睛全被眼屎糊住,身上还有伤,走路一跛一跛的。三楼住着的刘奶奶撞见它,心生怜悯,就把它抱回家,收养了它。为了照顾好这只猫,刘奶奶甚至多次缺席了最爱的广场舞。它渐渐地恢复了体力,脱胎换骨,变成一只美貌的家猫。但它大约是流浪太久,不习惯被禁锢在小小的屋子中,成日趴在窗口喵喵呜呜地叫,刘奶奶就又把它放出去了。

        ⑤可自打那以后,它似乎把三层当成了坚实的后盾,在外面野几天就回来,回到三层就安静蹲在那里等着。慢慢地,整个三层的人都习惯了,没事就采放点儿吃的、喝的,有时候甚至还有猫玩具。它也越来越把这儿当成家,从半个月一回到几天一回、一天一回,比上班下班的白领还准时。

        ⑥很快,整幢楼都知道了它的存在,渐渐地,它从三层的猫变成了十一号楼的猫。我经常看见同楼的住户跟别人说,这是我们楼的猫,一会儿就回去了。别人问保安,怎么总能见到那只猫?保安头也不抬地说,噢,那是十一号楼的猫,出来溜达溜达。听得我差点儿当场笑出来。那只黄毛碧眼的猫咪突然间变成我们的流动标签,让一些事情变得格外有意思起来。

        ⑦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一进家门就一惊一乍地说:“你们邻居还真热情啊。这‘远亲不如近邻,,在你家我算是见识到了。”她很疑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全楼的人好像都是认识的,出个门回个家在电梯里见到了,还点个头示个意。她说:“这场面,我除了小时候住我爸的纺织厂家属大院的时候领略过,真是多年不见啊。我刚才提着一堆东西上电梯,被超过三个人问要不要帮忙。”我就带她去参观那只猫,她不可置信地反复问我,它真的会坐电梯?它就住在三层?它几岁了?……

        ⑧因了猫的到来,十一号楼的人原本互相陌生,现在都变成了猫的主人;也因了它的到来,大家仿佛都成了别人生命的依靠,变得坚强而乐观起来。刘奶奶作为这只猫的原始救命恩人,也很欢喜。她跟我们说,孙子知道她养了一只这么有灵性的猫,一到假期就住过来看它。原本搭救了一只猫,结果还让宝贝孙子成了常客,简直就是节日大酬宾。说话间喜气洋洋,仿佛不是她给了它新生,倒是它带动了她的幸福生活。

        ⑨这只猫自己大概永远都不会明白,它变成了所有人的精神亮点。人们喂饱它,还喂饱自己的心。

    (选自《智慧少年》2016年第8期,有删改)

    (1)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
    (2) 赏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当时它毛都掉得斑秃 , 眼睛全被眼屎糊住 , 身上还有伤,走路一跛一跛的。

    (3) 文章第⑦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4)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⑨段“人们喂饱它,还喂饱自己的心”的理解。

七、作文

  • 12. 请以“阳光下,我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战胜了自己”“聆听老师(父母)的教诲”“学会了独立(自信)”等词语。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