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三棵树》同步练习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888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 1.  读《三棵树》,本文作者,当代作家,选自

  • 2.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乌 黄 苦

     一 残 悲

  • 3. 词语解释

    蓝图:

    夷为平地:

    郁郁寡欢:

    局促:

  • 4.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邂逅(hòu)   粗糙(cāo)  笼(lǒnɡ)罩  潜(qiǎn)移默化 B . 蠕(rú)动    创(chuànɡ)伤  筵(yán)席  改弦(xiàn)更张 C . 阴霾(mái)   伉(kànɡ)俪   饿殍(piǎo)  忍俊不禁(jīn) D . 渐(jiān)染   谲(jú)诈    伫(chù)立    妍媸(chī)毕露
  • 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撕打 莫须有 夷为平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 . 泽被 迷魂汤 璀灿夺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 . 窥测 里程碑 言简意赅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D . 回环 破天荒 欲扬先抑 明查秋毫,不见舆薪
  • 6. 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 筹划     一筹莫展     落弟      粗制滥造 B . 馈赠     抑扬钝挫     滞留      无可置疑 C . 沮丧     美不胜收     拮据      冥思暇想 D . 奥秘     正襟危坐     狼藉      沧海桑田
  • 7.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次台湾的水果免税进入大陆,有台南的荔枝、龙眼、菠萝蜜、台中的香蕉、台北的苹果等等。 B . 辛弃疾有句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以此描述钻研学问的一种境界。 C .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D . 要在城西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古树将怎么办?
  • 8.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不下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B .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你出海远行。 C .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D . 我知道今天卫生委员安排谁打扫教室?
  • 9.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         , 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①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    ②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酡红所慑住

    ③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

    ④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

    A . ③④①② B . ④③①② C . ④①③② D . ③①②④
  • 10. 下列句子中画线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鲁迅那一篇篇如匕首投枪般的杂文至今仍显露出________的思想锋芒。

    ②________是可以杀人的。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言可畏”。

    ③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还感到________。

    ④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________街头。

    A . 锋利 流言 内疚 流连 B . 犀利 流言 歉疚 踯躅 C . 锋利 谎言 歉疚 踯躅 D . 犀利 谎言 内疚 流连
  • 11.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文字和书法代表了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根,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 B . 莫言的获奖作品《蛙》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 , 击节叫好。 C . 自从今年八月底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政策出台后,人们对于异地高考的具体方案就翘首以待 D . 面对世界各国主流媒体,总理从容自信地谈改革、谈民生、谈国际关系,即兴发挥,对答如流
  • 12.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发现山林中有人盗挖古墓,老张赶紧拉响警笛,全村老老少少纷纷开门揖盗 , 把盗贼围困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 B . 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司法者,法律将仅仅是一种摆设,成为装点法治社会,烘托天下太平的道具,所谓的司法公正也将仅仅是一纸空文而已。 C . 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 , 发展十分迅速。 D .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 , 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
  • 13.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建设部公布了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几部热线电话,农民工可以直接投诉,各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部门可以监督清理工作。 B . 聂绀弩的刚烈之气,愈到晚年,愈为显扬,他对腐朽、污秽、庸俗的事物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与愤怒。 C . 《十面埋伏》这部影片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效应,好评如潮,但是我看后却并不怎么喜欢。 D . 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无疑是一种基本保障。
  • 1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 . ⑤①⑥②④③ B . ⑤⑥①④③② C . ⑥④③②①⑤ D . ⑥②③①④⑤
  • 1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因为尘埃和水汽的结合可以变成云滴,成片的云滴就组成了厚厚的云层。

    ②温度太高,不但人类无法忍受,就是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也会被“烤干”。

    ③有了尘埃,就使得近地面的低空多了一层保护膜。

    ④没有尘埃,地球表面将会热得不得了。

    ⑤云层具有“反光镜”的作用,可以将照在其上的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从而有效地削弱了太阳的威势。

    A . ④③②①⑤ B . ④⑤②③① C . ④②③①⑤ D . ③④②①⑤

二、问题理解

  • 16. 读《三棵树》,文中的“三棵树”是哪三棵树,各有什么特点?

  • 17. 读《三棵树》,在作者的一生中,这是他拥有的三棵树,但是应该说在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里,他没有得到树,那么关于树的其他的情节,请你概括一下

  • 18. 读《三棵树》,在这样一个寻找的过程中,你觉得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

  • 19. 读《三棵树》,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有树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呢?你如何理解?

  • 20. 读《三棵树》,作者在对果树的描写中还提到了孩子和鸟儿,作者驱赶鸟和孩子,果树却迎接它们的到来,没有怨言、执着地付出,无边无际地奉献。那么两相对比的话,我们在果树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什么精神?

  • 21. 读《三棵树》,为什么作者一直在寻找树呢?没有树会对“我”有怎样的影响?

  • 22. 读《三棵树》,你是如何理解“没有树是我的隐痛和缺憾”?

  • 23. 读《三棵树》,联系全文看,“三棵树”的含义是什么?

三、课内阅读

  • 24.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很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在我的视线里出现。午后一点钟左右,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来了,我看着车窗下方的那块白色的旅程标志牌:上海——三棵树,开始想像三棵树的景色:是北方的一个小火车站,还是就是树了,三棵树,是挺立在原野上的三棵树,很高很挺拔。我想像过树的绿色冠盖和褐色树干,却没有确定树的名字,所以我不知道三棵树是什么树。

    ②树令我怅惘。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我没有树。我从小到大在一条狭窄局促的街道上走来走去,从来没有爬树掏鸟蛋的经历。

    ③我种过树。我曾经移栽了一棵苦楝的树苗,是从附近的工厂里挖来的,我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不是我的错误,我知道树与花草不同,花入土,树入地,可我无法把树苗栽到地上——是我家地面的错误。天井、居室、后门石埠,不是水溪就是石板,它们欢迎我的鞋子、我的箱子、我的椅子,却拒绝接受一棵如此幼小的苦楝树苗。我只能把小树种在花盆里。我把它安置在临河的石埠上。从春天到夏天,它没有动窝,但却长出了一片片新的叶子。我知道它有多少叶子。后来冬天来了,河边风大,它在风中颤动,就像一个哭泣的孩子,我以为它在向我请求着阳光和温暖,我把花盆移到了窗台上,那是我家在冬天惟一的阳光灿烂的地方。就像一次误杀亲子的戏剧性安排,紧接着我和我的树苗遭遇了一夜狂风。狂风大作的时候我在温暖的室内,却不会想到风是如何污辱我和我的树苗的——它把我的树从窗台上抱起来,砸在河边石埠上,然后又把树苗从花盆里

    出来,推向河水里,将一只破碎的花盆和一抔泥土留在岸上,留给我。

    ④这是我对树的记忆之一。一个冬天的早晨,我站在河边向河水深处张望,依稀看见我的树在水中挣扎,挣扎了一会儿,我的树开始下沉,我依稀看见它在河底寻找泥土,摇曳着,颤动着,最后它安静了。我悲伤地意识到我的树到家了,我的树没有了。我的树一直找不到土地,风就冷酷地把我的树带到了水中,或许是我的树与众不同,它只能在河中生长。

    ⑤我没有树。没有树是我的隐痛和缺憾。我的树在哪里?树不肯告诉我,我只能等待岁月来告诉我。

    (1) 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要写移种苦楝树苗的经历?

    (2) 文中第⑤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2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田上的百合花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 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荚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放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个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花。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荚,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 本文主要运用了的写作手法,塑造了百合花的性格特征。

    (2) 作者为什么将本文题目定为“心田上的百合花”?如果改为“一株百合花”或“顽强的百合花”有什么不同?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