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9届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242 类型:中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今年,厦门将以举办金砖会晤为契机 , 加快产城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B .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C . 国产手机企业都会选择与电商联合,苏宁已经入股努比亚,阿里巴巴抓住了魅族,腾讯和百度也不会袖手旁观的。 D . 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中国女排姑娘们死灰复燃 , 顽强拼搏,连扳三局,最终赢得了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
  •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产手机品牌不但转变成为引领很多技术创新的主角,而且已远离“山寨”二字。(将“转变成为引领很多技术创新的主角”和“已远离‘山寨’二字”对调) B . 赛事是发展青少年足球的关键要素之一,但绝非不是唯一需要下功夫的地方。(将“非”或者“不”去掉) C . 近年来,微信里的各类美食群和代购群,是不少在美华人最活跃的社交。(“活跃”改为“便捷”) D . 2015年8月,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了奖项被誉为“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的雨果奖。(去掉“奖项”)

二、句子默写

  • 3.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2)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
    (4)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两句诗,借景抒情,化实为虚,表现了诗人高膳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
    (5) 请将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

    去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三、字词书写

  • 4.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bān  lán的山雕。

    ②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chuī  máo  qiú  cī之人。

    ③但是他刚强地打起精神,绝不让这种令人zhì  xī的疲倦把他淹没。

    ④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jìn  zhí  shǒu

四、语言表达

  • 5. 阅读下面的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提取主要信息。

        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在答问中提到的“新环保法‘有牙齿’”,是全国人大首场发布会的一大亮点。

        污染的“硬骨头”如何啃?法律的“牙齿”如何长出来?两会期间,百姓对新环保法发出了一系列追问。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氦排放量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氨氧排放量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氨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我们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

五、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疑质理

    其欣悦

    ③同舍生皆绮绣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B .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不敢质疑的一面。 C . 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艰辛,扣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D . 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六、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有才不能任性

    陈鲁民

        ①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这一回跌了个大跟头。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对琼瑶起诉于正等侵权案进行宣判,于正被判公开道歉,被告停止对《宫锁连城》的复制、传播和发行,被告共计赔偿五百万元。这让我突然想起一句流行语:“有钱也不能任性。”这句话已成为大家基本共识,那么“有才”能不能任性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于正的马失前蹄就是最好例证。

        ②“才”是极其稀缺宝贵的,用才就像跳高,正常时可以上下翻飞,摘金拿银,失衡时则会摔得很重。所以,有才一定要珍惜,要用好。否则,有才不用是暴殄天物,用才来做坏事就会增加破坏力。而现实生活中,有才的人一般都是有个性的,或桀骜不驯,或恃才傲物……这其实就是任性的意思。

        ③古往今来,那些吃亏的才子,追根究底,多多少少都与任性有关。西晋才子嵇康,广闻博识,多才多艺,却豪放不羁,目中无人,当朝大臣钟会慕名前来拜访,他爱答不理,连起身招呼都不打,只顾自己打铁,这就得罪了钟会,为其诬陷,被司马昭处死。编剧于正的任性,不仅使他付出巨额经而且多年英名毁之一旦,今后在编剧圈里很难再混下去了,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同样是才子、编剧的宁财神,则因为随心所欲,不计后果,被警方拘留十五天,虽还算不上身败名裂,但名声受损,事业受挫是肯定免不了的。

        ④所以,任性使气,自命不凡、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早晚会有吃亏的一天。而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本来就容易才高见嫉,有很多人对才子羡慕嫉妒恨,你再不检点,被人拿了把柄,才子倒台,扔砖头、看热闹的人会更多。

        ⑤但,倘若才用得法,用以正途,则会起到巨大作用。被世人称为“力学之父”的牛顿,20多岁就创立了微积分,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并没有自命不凡,也没有把功劳全归于自己,因此更受世人的尊重。孙叔敖面对吊问者,没有怪罪,反而谦虚待见,终获得宝贵的意见。

        ⑥人才难得,得人才者得天下,全社会都要爱才、敬才、用才;才子则要自爱、自重、自律,低调做人,谨慎行事,万万不能任性妄为。毕竟,人才的价值就在于他善用自己过人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

    (1) 下列能说明“有才不能任性”的是(    )
    A . 恃才放旷的杨修,成为刀下亡魂。 B . 豪放不羁的李白,成为了一代“诗仙”。 C . 平凡庸俗的刘禅,成为亡国之君。 D . 高调的奥本海默,成为“原子弹之父”。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从“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说起,引出本文的论点“有才不能任性”,同时也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引起读者的兴趣。 B . 第②段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有才一定要珍惜,要用好,不可任性”的观点,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 C . 第⑤段从反面论证了“才用得法,用以正途,则会起到巨大作用”。 D . 第⑤段和前文形成了对比,使全文论证更深入,更严密。
    (3) 阅读全文,概括“有才不能任性”的原因。
  • 8.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老赵的麦田

    刘立勤

        老赵的麦子终于黄了,眼前是金灿灿的一片。浓浓的麦香冲破重重的混凝土气息在老赵的胸腔肆意地冲撞,他的脸上是说不出的悲伤。

        为了这块麦田,老赵把人都得罪完了。

        城市是条贪吃的狼,要吃掉老赵的村子,老赵的麦田也被卖了。老赵不答应,他任凭村干部磨烂嘴皮子,也不愿让出自己的土地,而且不顾劝说地在地里种下了一茬麦子,他想用一地的麦子来阻挡拆迁的步伐。可那又有什么用呢?土地是集体的,村长还是带着挖机“轰隆隆”开往麦田。谁想老赵却不知死活地钻进挖机的轮下,愣是不让挖机进地。

        老板见多识广,以为老赵想讹钱,就拿来了大把大把的钱。那些钱够老赵盖三间大瓦房,也够买老赵种了一辈子的麦子呢。村里人眼红得不得了,都劝他见好就收。老赵还是不答应。有人不明白一向和善的老赵怎么会是这样,还有人骂他心重得像是吃了秤砣。老赵依然不管不顾,还是躺在轮子下面不出来。

        还是镇长出面,当了一辈子顺民的老赵才松了口,答应让出自己的土地。老赵也不要老板的青苗补偿,老赵的条件是等到夏天麦子黄了,他要收回自己那一季的麦子。

        老赵说,这也许是我这辈子能收获的最后一季麦子了。

        老赵是种庄稼的好手。只要有土,他就会撒下一把种子,或苞谷,或麦子,或黄豆,种下就是生机一片,让人眼气得恨不能挖了砍了拔了,却又让人喜欢得下不了手。就说老赵那一地的麦子吧,真是一地的好麦子呀,绿油油,齐壮壮,看一眼就会想到黄亮亮的麦粒、白胖胖的蒸馍、筋道道的捞面,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镇长讪讪地走了,村干部气愤愤地走了,老赵的亲戚来了。亲戚也舍不得那块麦子,可亲戚更关心老赵的日子。亲戚知道老赵是一根筋,亲戚就帮老赵算账。一笔一笔算,算到最后,亲戚说一根麦草都值两块钱了呢!老赵还是咬住那句话:我舍不得那一地的麦子。

        亲戚不高兴地走了,老赵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儿子不喜欢种地,初中毕业就去了南方打工,打了几年都是穷光蛋,混得远不如他这个种地的,臊得几年都不好意思回家。老赵不明白儿子为什么舍不得回家,不明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往城里跑。

        儿子不喜欢种地,也不喜欢地里的麦子,可儿子喜欢地里麦子换来的钱。儿子逼着老赵让了土地好去领钱。儿子说,拿了钱可以在城里买房,可以在城里开店,可以买车,还可以给老赵娶一个儿媳妇生一个孙子。但任凭儿子说得天花乱坠,老赵就是不答应。儿子急了,就和他吵,和他闹,而且嚷嚷道要把地里的麦子割了去喂牛。儿子混,老赵不胜其烦,只好把攒的钱都给了儿子,把儿子赶进了城里。

        老赵好不容易保住了那一地的好麦子。他和老伴就在麦田的尽头搭了一个窝棚,守护着那一地的麦子。晴天里,老赵忙着给麦子拔草,杀虫,施肥;雨天了,就看麦子洗澡,喝水。四周的拆迁工程已经开始了,村里的人高兴地大呼小叫,麦田边的老赵呢,心里是一片宁静,安心等待着一田的麦子。

        麦子终于黄了,该割麦子了。镇长来了,村上的干部来了,老赵的邻居亲戚也来了,他们想看看老赵的麦田,想看老赵的麦田收割的是金子,还是银子。

        早先的挖机也来了,等着老赵收完了麦子,好在那块田里种上一座楼,或是一间厂房,或是一条街道。

        谁想到,老赵只割了三把麦子就离开了,挥手让挖机开进了麦田。挖机好像对麦田有仇一般,老赵的手还没有放下,就“轰隆隆”冲进了麦田。立马,麦田便是一片狼藉。片刻之间,麦田就没了。

    (1) 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将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开端:老赵的麦田因拆迁被村里卖掉,他不愿让出自己的土地,不顾劝说在地里种下了一茬麦子。

    发展:

    再发展:镇长出面,老赵答应收回自己那一季的麦子之后让出自己的土地。

    高潮:

    结局:麦子黄了,众人前来围观,老赵只割了三把麦子,就挥手让挖机开进了麦田。

    (2) 第⑦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第①段“浓浓的麦香冲破重重的混凝土气息在老赵的胸腔肆意地冲撞,他的脸上是说不出的悲伤”一句中的“肆意”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②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划线的句子。

    (4) 这篇小小说最初发表时,题目是“老赵的麦田”,其他刊物转载时改为“老赵”。你认为哪个题目恰当些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七、命题作文

  • 9.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动画片《咕咚来了》说的是木瓜掉水里发出的声音“咕咚”引发了森林里动物的惊慌;秦文君小说《表哥驾到》说的是学习优秀的表哥来了给主人公莫大的压力,也引发了故事和思考;“诗词大会”来了,就在社会引起了学习古诗文的热潮。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会有不同的人、物或事突然闯入,也会有事情发生。

    请以“                       来了”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字数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八、名著阅读

  • 10.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祥子的心一动,这个语声听着耳熟。胡同里很黑,车灯虽亮,可是光都在下边,他看不清车上的是谁。车上的人戴着大风帽,连嘴带鼻子都围在大围脖之内,只露着两个眼。祥子正在猜想。车上的人又说了话:“你不是祥子吗?”

        祥子明白了,车上的是刘四爷!他轰的一下,全身热辣辣的,不知怎样才好。

        “我的女儿呢?”

        “死了!”祥子呆呆的在那里立着,不晓得是自己,还是另一个人说了这两个字。

        “什么?死了?”

        “死了!”

        “落在他妈的你手里,还有个不死?!”

        祥子忽然找到了自己:“你下来!下来!你太老了,禁不住我揍;下来!”

        刘四爷的手颤着走下来。“埋在了哪儿?我问你!”

        “管不着!”祥子拉起车来就走。

        他走出老远,回头看了看,老头子—一个大黑影似的——还在那儿站着呢。

    (1) 根据原著说说祥子对刘四爷为什么如此无礼。
    (2) 以选段为例,分析作品的一个语言特色。
    (3) 联系选文及原著,分析祥子的性格特点。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