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济南市初中综合素质测试模拟历史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418 类型:中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始租,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guǐ,古代盛食物的器具)”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祭祖活动。这位“人文始祖”是(    )

    A . B . C . D . 黄帝
  • 2.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 .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 . 实现富国强兵 C . 缓和社会矛盾 D . 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 3. 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张骞通西域 B . 商鞅变法 C . 秦兴修灵渠 D . 百家争鸣
  • 4. 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    )

    A . “麻沸散” B . 印刷术 C . 火药 D . 指南针
  • 5. 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它向人们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④①②③
  • 6.

    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

    A . 《水经注》 B . 《齐民要术》 C . 《天工开物》 D . 《本草纲目》
  • 7. “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 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

    A . 《时务报》 B . 《新青年》 C . 《民报》 D . 《申报》
  • 9. 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胜利 B . 五四运动爆发 C . 中国共产党诞生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0. “马嘶人叫号角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诗歌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红军长征 C . 百团大战 D . 淮海战役
  • 11. 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其主要原因是(    )

    A . 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 B . 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短工时 C . 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 D . 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与压制
  • 12.

    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 . 高指标、瞎指挥泛滥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13. 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是指(    )

    A .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土地改革运动
  • 14. “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的观点出自(   )

    A . 马克思主义 B . 列宁主义 C . 毛泽东思想 D . 邓小平理论
  • 15.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国庆节都是为了纪念本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这一主题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

    A . 英国——《权利法案》的发表 B . 美国——《独立宣言》的颁布 C . 法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D .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6. “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段材料反映了拿破仑(    )

    A . 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B . 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C .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 . 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 17.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此言论应出自 (    )

    A . 华盛顿 B . 林肯 C . 亚历山大二世 D . 明治天皇
  • 18.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说:“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文中“另一条道路”是指实行(    )

    A . 斯大林模式 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新经济政策 D . 农业集体化政策
  •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了一项重要的措施,既帮助了处于困境中的欧洲,又刺激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这项措施是(    )

    A . 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B .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C .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20.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B .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思潮 C . 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突袭波兰——德国投降

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勇于探索的航海家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产生和加强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人类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西欧血与火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活动为欧洲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做出重要贡献。

    材料二: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进一步繁荣与发展的同时,有时还会带来环境污染、国际金融风险加大等严重问题,这需要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挽起手来,齐心协力,打造和谐的全球经济,营造和谐的地球村。

    (1) 材料一反映出使“人类开始走向整体世界”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还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2) 结合第二,三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说明哪些科技革命成果“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

    (3)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有哪些?结合材料二,三,谈谈如何认识这一趋势?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历史学家田余庆教授在论文《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中对中国历史上的三个统一时期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文章的第一部分阐述了国土开发和国家统一的关系。阅读以下相关摘要:

    材料一: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朝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材料二:……到了元以后,中国的统一,从地域方面来说进入了第三个时期,理当是开发大西部。元以后,实际上在东部的南北,没有再出现分裂的可能性,问题在于西部。但是元以后中国缺少开发的条件,广大的西部长期处在一个待开发的落后状态。……。

    (1) 根据材料一,说明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前期为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在西部地区采取的主要措施。

    (3)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有哪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值得汲取?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1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到半年,侵占整个东北。……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在日寇铁蹄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材料二:“本月七日夜十时,日本在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冯治安部队进攻……现双方尚在对战中。……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的口号是:……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三:日本天皇宣读投降诏书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九一八事变对我国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通电的背景及主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天皇宣读投降诏书的实质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