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19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一次高考诊断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330 类型:高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这种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甲骨卜辞(    )
    A . 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 B . 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C . 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 D . 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
  • 2. 法国学者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写道:“张骞上表指出了西域和位于阿姆河南北地区的居民对中国的丝绸的强烈兴趣,正是这种原因才决定了汉朝向塔里木盆地和帕米尔开拓的重大决定。”这说明张骞出使西域获得的情报(    )
    A . 加强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 B . 扩大了汉朝的统治区域 C . 推动了汉朝开拓西部疆土 D . 促进了汉朝丝织业发展
  • 3. 明清时期,出现了众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商人群体。正是这些商人群体,通过各自的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促进社会风气的更新,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下列对明清商人群体评价错误的是(    )
    A . 商品经济繁荣的推动者 B . 社会经济转型的推动者 C . 社会风气更新的促进者 D . 特色商业文化的构建者
  • 4. 洪仁玕主张向西方学习,一个根本性的内容,就是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立法,促使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希图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一主张(    )
    A . 与《天朝田亩制度》一脉相承 B . 通过立法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C . 继承并发展了《天朝田亩制度》 D . 实际上否定了空想农业社会主义
  • 5.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中写道:“在城市武装起义失败之后,保存下来的起义队伍被迫转移到农村,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建立了农村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这条“新道路”(    )
    A . 是对过去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 B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C . 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指针 D . 成功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 6. 抗战时期,中国外交已经超越反应式外交,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在旧的国际秩序崩解的过程中,中国抓住了机会,由一个旧体系中的弱者成为新的国际体系的参与缔造者。这说明二战时中国(    )
    A . 外交的主动性前所未有 B . 成为新的国际秩序的缔造者 C . 国际地位得以空前提高 D . 外交由反应式转变为主动式
  • 7. “民工潮”在城市就业体制改革难有突破之时,促成了一个“体制外”的劳动力市场。它使资源配置转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中国沿海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这反映了“民工潮”的出现(    )
    A . 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B . 引发了制度变革和社会变迁 C . 为体制创新提供了动力 D . 推动了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
  • 8. 瓦特研制蒸汽机的成功既是科学家的天才展露,也是一首科学家与企业家联姻的颂歌。他研制成的蒸汽机遇到了有眼光的企业家的赏识,发明家和企业家共同缔造了伟大的“蒸汽时代”。这从本质上说明瓦特的成功在于(    )
    A . 企业家的赏识与支持 B . 书香家庭的熏陶 C . 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 D . 自己的好学深思
  • 9. 从1929年起,美国等资本主义强国先后发生了经济大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一片困顿和恐慌之中,而此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苏联(    )
    A . 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 .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 C .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果 D . 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 10.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20世纪西方哲学思潮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理性思考、理性反映的话,那么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就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感情反映,它是现代人被压抑的思想情感的爆发。”这说明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变化是(    )
    A . 浪漫主义文学获得新生 B . 与西方哲学思潮对社会变化的反映一致 C . 否认理性的作用与地位 D . 努力表现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体验与感受

二、材料分析题

  •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我国已有了茶叶生产,在四川地区还出现了茶叶贸易。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兴起了许多茶叶种植和加工的基地,江南兴起尚茶风习。入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经济力量增强,为茶叶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隋代开通的大运河,使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较为便利,南方饮茶之风北传,北方地区的人们开始喜欢饮茶吸著,影响甚至及于塞外少数民族,他们也逐渐嗜茶。北方的茶叶市场递逐渐形成并不断扩展,这就加速了茶叶商品化过程,南方农户开始大量种植茶树。由于茶叶是古代社会中重要的经济作物,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户与种植稻麦的农户不同,他们是从事以出卖茶叶为目的的生产者,而不仅仅是出售多余的产品。因此,这类农户已兼具商品生产者的功能了。宋政府不断调整赋税制度,以适应兼营茶业农户的生产实际,规定可以用茶叶折税。

    ——孙洪升《唐宋时期的茶叶生产与商业资本的关系》

    材料二:1630年左右,中国的茶叶被荷兰商人带到英国。163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来广州运茶。17世纪末,欧洲上流社会刮起“饮茶风”。到了18世纪初,茶叶取代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欧亚贸易进入“茶叶世纪”。18世纪70年代,茶叶占东印度公司自华输出商品总量的90%以上,进口量是1750年的3倍。茶叶走私贸易盛行。在18世纪,英国茶叶消费量足足增长了200倍。与此同时,东印度公司对华输入的英国产品却打不开销路,英国的贸易逆差在继续扩大,英国人担心:到哪儿去弄那么多的银子从中国购买茶。

    ——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艾丽斯·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茶叶种植销售的特点及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茶叶贸易在中英贸易中的地位,分析其对英贸易及中英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桑弘羊是具有法家思想的理财家,他具有兴功利的思想,肯定商业活动,认为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本末并重。颁布了算缗告缗令。所谓算缗,就是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所谓告缗,就是向朝廷揭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实行盐铁官营,禁止私卖私铸。实行“酒椎”即酒类专卖,由官府统一销售。改革币制,废除一切旧钱,由国家统一铸造货币。实行均输和平准。所谓均输,就是调剂物资运输;所谓平准,就是平抑物价。这次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解决了当时的财政困难,从而使正在进行中的对匈奴战争和对边疆的经营能够继续进行下去;其次,基本上解决了汉初以来豪商大贾和地方割据势力;再次,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的政策,不仅是有益于当时的国计民生,而且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概括桑弘羊的经济思想及其措施。
    (2) 根据材料,分析桑弘羊经济改革的作用。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导条约》全名为《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由美国和苏联于1987年12月签署。条约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两国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范围内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2014年开始的美俄《中导条约》之争,是冷战后新军备竞赛的一个表现,也是美俄全面争斗中的重要一环。俄罗斯希望打破苏联解体后造成的战略劣势,重新回到世界领导国家的地位。而美国则想固化苏联解体的成果,维持其世界统治地位,这候然是一场新的冷战。和冷战时期相比,当前的对峙内容发生了一些根本的变化。冷战时期,苏联占有常规力量优势,美国和其北约盟国更依赖核力量,包括战术核武器。而如今,美国和北约占有常规力量优势,俄罗斯更为依赖核力量。

    ——摘编自凌胜利《美国为何执意退出<中导条约>》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导条约》签署的背景及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2) 根据材料,指出冷战后美俄军备竞赛的目的和重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法显(约367—423)是中国西晋高僧。晋隆安三年(公元99年),法显由长安起步,经河西走廊过西域,由中亚到南亚,留学天竺,探寻并记录了大量释教经典,之后来商船到新子国(今斯里兰卡),模激印度进,经那要提(今苏门条腊),绕行南洋抵达山东半岛崂山附近,接着由陆路行进,一路跋涉,终于晋义展九年(413年)回到东晋首都建康。

    在长达十五年的行程中,法显经过三十多个国家,步行走过四万里路程。这期间他经历了荒无人烟的大戈壁,飞沙走石的葱岭,以及“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的印度洋。虽同行十一人,但坚持始终的唯法显一人。归国之后,与天竺祥师佛驮践陀罗耗时五年多之久,共同翻译了《摩柯僧低律》《大般泥酒经》等六部经典。与此同时,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游记,即《法显传》。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法显的贡献。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显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不仅具有“生产力”方面的功能,而且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功能。科技进步带来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推动了整个现代化进程。厖科技与人文之间积极互动,自近代至今,一直是历史的主流。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围绕“科技与人文”自拟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