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7年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五) 工业文明的兴起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修改时间:2021-05-21 浏览次数:654 类型:二轮复习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图是《万国宇宙志》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当时欧洲人产生这种想象的客观原因是(  )

    A . 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的恐惧 B . 对东方异教徒的想象与揣测 C . 新航路开辟后对东方人的丑化 D . 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 2. 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

    A . 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 . 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 .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D .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 3. “一群法兰克人穿着东方服装,坐在地毯上进食,他们享用以前欧洲从来没有的咖啡、柠檬、胡椒等食品;他们用支票甚至信用状做生意。”这一情景最早应出现在(  )

    A . 14—15世纪 B . 15—16世纪 C . 17—18世纪 D . 18世纪中期
  • 4.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

    A . “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 .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C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D . 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 5. 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但是,这对于印第安人则意味着(  )

    A . “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B . “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C . “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D . “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 6. 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A . 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B .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 . 教会势力日益衰落 D .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 7. 在1502-1505年的4年中威尼斯人在亚历山大港每年平均只进口价值100万英镑的香料,而在15世纪的最后几年,他们平均每年进口的香料价值达到350万英镑。这一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 商业革命 B . 政治革命 C . 工业革命 D . 价格革命
  • 8.

    下图反映了西欧某国的早期殖民扩张,该国是(  )

    A . 葡萄牙 B . 西班牙 C . 荷兰 D . 英国
  • 9.

    以下是不同时期三角贸易结构图。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③①② B . ①③②       C . ①②③ D . ③②①
  • 10. 在早期的殖民争霸战争中,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了荷兰,又通过多年的战争,在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并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英国在殖民争霸战争中获胜主要得益于(  )

    A . 商业资本的代表 B . 政治制度的先进 C . 工业资本的先锋 D . 民主与法制的成熟
  • 11. 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由此可以得出(  )

    A .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和社会根源 B . 新航路开辟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动 C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 D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12. 下列对电影《哥伦布传》主题曲《1492,征服天堂》的解释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理想让我们坚强//冲破黑暗的阻挡//理想让我们坚强//绝不放弃希望//……//深邃的时空里//生命的光芒

    A . 天堂:哥伦布心目中的天堂是美洲新大陆 B . 理想:哥伦布远航最大的理想是寻找黄金 C . 希望:造船、航海等技术进步使他看到希望 D . 光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贡献永放光芒
  • 13. 有同学看到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发现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在1400年的时候尚未进入排行榜,1700年的时候不仅都跻身排行榜,而且排名靠前,分别位列第二、第五和第六。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

    A .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B . 资产阶级革命 C . 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D . 文艺复兴运动
  • 14.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    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

    A . 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 . 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 . 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 . 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 15. 19世纪英国的学校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极其有限的课程,在于培养其未来做好妻子、好母亲而非职业培训;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电铸术、骨相学等利于就业的课程。男女课程的差别表明(  )

    A . 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 B . 工业革命促进了男女合理分工 C . 工业革命强化了性别分工 D . 妇女不适合学习男子所学专业
  • 16. 研究英国的崛起,不能忽视其文化的保守性,但也不能不看到其文化的创新性。下列能为18—19世纪英国文化创新提供证据的是(    )

    ①工业革命    ②《权利法案》 ③责任内阁制 ④经典力学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7. 一般认为,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反对专制,确立民主制度,但研究近代史时,有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

    A .  新航路开辟 B . 《航海条例》的颁布 C . 代议制的确立 D . 英国工业革命
  • 18.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生产的萎缩说明(     )

    A . 传统的东方贸易退居次要位置 B . 意大利缺乏本土工业原料优势 C . 意大利工商业行会竞争意识不足 D . 两地生产没有面向大众消费
  • 19. 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由此可以推断( )

    国家

    西班牙

    英国

    荷兰

    法国

    倍数

    4.2

    3

    2.6

    2.2

    A . 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 B . 商业革命引发价格革命 C . 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 D . 殖民战争导致价格动荡
  • 20. 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克里奥尔(Creole)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 . 西欧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B . 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 C . 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扩展 D . 欧洲工业革命纵深推进
  • 21. 1650年,英吉利共和国发布《航海条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点:一、禁止外国商人和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美洲殖民地有任何贸易关系;二、外国商船如无共和国政府的许可证,不得与美洲的英国殖民地通商。以下关于此条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其目的在于压制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B . 其颁布有利于工业资本家在海外的扩张 C . 主要为打击西班牙殖民势力扩张而颁布 D . 反自由贸易,以保护主义促进国家利益
  • 22. “亚洲的贸易须在公司自己的武器的保护和威力之下,始得以驱动和维持,而购置武器的费用又须以贸易利润支付;故贸易不可无作战,作战亦不可无贸易。”上述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言论反映了(  )

    A . 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争夺 B . 荷兰与中国贸易冲突加剧 C . 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D . 荷兰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 23. 英国政府1701年9月29日宣布,对来自印度、中国、波斯的丝织品、混纺品,“除白底棉布以外的所有染过色的白细布、薄毛织品,均封存仓库”。上述“违禁品”一经发现,均予没收。对其所有者和贩卖者课以二百英镑的罚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 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B . 英国保护自身棉纺织业的发展 C . 斯图亚特王朝试图“闭关锁国” D . 英国为工业革命开拓国内市场
  • 24.

    下图反映了(  )

    A . 近代科技研究方法形成 B . “蒸汽时代”的终结 C . 科技结合推动文明发展 D . 实验促进科学进步
  • 25. 19世纪,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从1750年的23.2%上升到1900年的62%,同一时期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重却从61.1%降至10.3%。对这一数据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形成了中心—半边缘—边缘的世界分工体系 B . 欧洲处于现代世界体系的主导力量和中心地位 C . 欧洲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文明尚未波及亚洲 D . 欧洲造就了现代世界,现代世界造就了欧洲
  • 26. 下表为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表

    时间

    国家

    代表性展品

    1876年

    中国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1876年

    美国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2010年

    中国

    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2010年

    美国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表中两届博览会展品的变化表明(  )

    A . 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 B . 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 C . 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 D . 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
  • 27. 1901年,摩根、洛克菲勒、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1902年司法部长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指示,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对该垄断组织的起诉(  )

    A . 意在整顿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B . 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C . 体现了政府对垄断组织的否定 D . 限制了垄断组织的发展
  • 28. 19世纪早期法国思想家傅立叶说:“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这样处在蓄意与群众斗争的状态中。”这种现象表明(  )

    A . 社会转型中人们精神的扭曲 B . 经济危机中社会秩序的混乱 C . 工业革命加剧人们私利观念 D .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限追求

二、材料分析题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州十三行与东印度公司

    1685年,清朝在广州设立商行——十三行。

    1757年,乾隆宣布仅留广东的粤海关口对外通商。广州十三行成为清帝国惟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全部聚集于此,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1842年,贸易特权被取消,1856年,十三行毁于大火灾。

    ——《清宫档案揭秘》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

    1670年,查理二世发布了五条法律,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令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地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利。东印度公司的敌人包括商业竞争者、敌对国家和国内的敌对势力,因此它需要更多的保护权利。

    1680年,公司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

    1858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

    ——伦敦大英图书馆《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美第奇家族与罗斯柴尔德家族

    美第奇家族是13世纪到17世纪期间称雄于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家族三代传人专注于银行业、羊毛加工业和贸易业;专注于用最大的财力资助文化艺术家,在美第奇家族资助的名单中,有达·芬奇、但丁、拉斐尔、薄伽丘、马基雅维利、伽利略……在美第奇家族的历史上,产生了3位教皇、两位皇后、3位大公。由于战乱,英国纺织业兴起,贸易和金融的中心也渐渐北移,美第奇家族每况愈下。

    ——王巍《财经:美第奇家族传》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19世纪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其四个儿子分别主宰伦敦、法兰西、奥地利、德意志金融,老大在政界发展。借家族势力,五子相互扶持,据称“拥有半个欧洲”。他们在铁路、煤炭、钢铁、金属器材、石油及有色金属领域等方面投资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他们还在自己的关系网中揽入了许多作家(巴尔扎克和海涅等)、音乐家(肖邦和罗西尼等),以及建筑师和艺术家。伴随着一战和二战、美国的崛起,不可避免的衰弱了。

    ——魏鸣仁《金融第一帝国:罗斯柴尔德家族传》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两个机构的不同属性,并分析说明两个机构在19世纪中期消亡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运用大历史观分析美第奇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大历史观:从历史的纵横联系上把握微观的历史研究对象,强调从较长的时段来观察历史,注重历史的结构性变动和长期发展趋势。)

  • 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7~1839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平均每年不到100万镑,1845年则增长到239万镑。……从1846年起开始下降。这一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为179万镑,比1845年降低了1/4。直到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也只有100万镑,甚至低于鸦片战争前的一些年份。……同时,上海附近的嘉定县,“往昔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仅得往日之半耳。”在广州、厦门一带,也出现因倾销洋布导致妇女纺织半数停工的情况。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有些则去念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材料三 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

    18~19世纪,英国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随着1701年条播机的发明,开始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同期,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有关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占 269万公顷耕地和公有地。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已近尾声。

    ——新浪网《圈地运动》

    材料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英国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了。”18世纪英国小说家哥尔斯密在《荒村》中描述圈地运动前后一个村庄时写道:“甜美微笑的村庄,草地上最可爱的村庄,你的游乐消散,你的魅力褪光;在你的茅屋之间看见暴君的手,荒凉使你的翠绿罩上一片忧愁。”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华输出货物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现象。你怎样看待这一矛盾现象?

    (3) 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圈地运动的进程及其对英国农村农民的影响,并谈谈你对马克思和哥尔斯密评价圈地运动的理解。

    (4) 在农村农民近代化进程中,中国与英国的途径有何主要不同?你认为农村农民走向近代化的关键是什么?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