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威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阶段检测题(人教版必修三)

修改时间:2018-12-11 浏览次数:227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反了(  )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③城市经济的繁荣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知则知之。故日: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这段文字出自谁的作品(    )

    A . 孔子 B . 庄子 C . 韩非子 D . 墨子
  • 3.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

    A . 君权神授 B . 基督教思想      C . 启蒙思想 D . 马克思主义
  • 4. 苏轼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这类作品突出表现了(    )
    A . 多彩的生活 B . 真实的景象 C . 个人的情感 D . 繁华地街市
  • 5. 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发展顺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

    ②唐朝科举制度以诗赋取士,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作者被誉为“诗圣”

    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为豪放派的代表作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6. 《泰西水法》是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四库全书总目》介绍此书并指出:“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这说明(    )

    A . 传统科技观念影响了西学东渐 B . 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 C . 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 D . 明末政府已突破闭关政策的局限
  • 7. “君权神圣”和“君权神授”是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主张,它们的最大区别是(  )

    A . 提出的人不同 B . 代表不同的阶级 C . 对人民的态度不同 D . 权力的来源不同
  • 8. 一位科学家提出他的理论后,“科学家争先恐后地保护他,教士则不顾一切地攻击他;有人害怕人类的尊严、道德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会因他的理论而瓦解。”这位科学家是(    )
    A . 牛顿 B . 伽利略 C . 达尔文 D . 爱因斯坦
  • 9. 某著作写道:“把统治权看作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力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该著作是(    )
    A . 《社会契约论》 B . 《论法的精神》 C . 《理想国》 D . 《纯粹理性批判》
  • 10. 以下是某艺术节上展出的几幅日本、韩国友人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能够体现中国书法(    )

    A . 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B . 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 C . 在书写上已经规范化 D .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11.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 )

    A . 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 B . 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 C . 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主导地位 D . 北宋时期迷信色彩浓厚
  • 12.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指反映了爱因斯坦的物理学成就是

    A . 经典力学理论 B . 万有引力定律 C . 狭义相对论 D . 量子论
  • 13. 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以下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

    ①孔子    ②董仲舒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4. “文艺复兴相信尘世是进行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的场所,反复出现在文艺复兴时代种种乌托邦计划中的对正义和人道的统治的承诺,这些都并非来源于古代,而是来源于基督教。”这一观点认为文艺复兴(    )

    A . 摒弃神学信仰,主张以人为本 B . 汲取宗教养分,彰显人的价值 C . 立足宗教传统,建立理性王国 D . 传承近代文化,追求现世幸福
  • 15.

    G20杭州峰会期间,只要写下对G20峰会的祝福,就能在“六和钟声”免费敲钟。这是六和塔文化公园“助力G20·文明我先行”推出的特别活动。右图为北京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它是仿照杭州“六和塔”建造的,为古代建筑的精品。它是(    )

    A . 仁寿殿 B . 智慧海  C . 佛香阁 D . 玉澜堂
  • 16.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

    (  )

    A . 都城不在洛阳 B . 造纸术没有被发明 C . 雕版印刷术没有被发明 D . 赋这种形式没有诞生
  • 17.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 . 提倡维新变法 B . 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 . 宣传科学救国 D . 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 18. 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材料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
    A . 使西欧全民皆为教徒 B . 破除了信仰宗教 C . 宣扬了人文主义 D . 确立了因信称义
  • 19.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最痛心的条款就是五口通商,认为洋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防不胜防,现在他们更可以横行天下,文人优国者也莫不以此为华夏巨侮。然而到了清末,统治者发现通商口岸无一例外都繁荣起来,于是又主动要求增开商埠。清廷前后态度的巨大迴异反映了(    )
    A . 列强对华侵略放松 B . 中国近代化渐成潮流 C . 列强资本输出减少 D . 中国半殖民地化受阻
  • 20. 马丁•路德指出,只有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才更容易为上帝所接受。加(卡)尔文认为,一个人能否获得拯救,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经由上帝注定了,他毕生所能获得的财富就是上帝慈悲的证明。这些主张( )

    A . 崇尚金钱与现世享乐 B .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C . 反对天主教会的说教 D . 肯定了个人奋斗的主导作用
  • 21. 有学者在评论卢梭思想时指出,“卢梭的学说不但批判了现存的社会结构,而且批判了一切社会组织……卢梭思想的盛行,使那种通过感情冲动和纸上谈兵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倾向大大增加。”该学者认为卢梭的思想(  )
    A . 推动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 B . 兼具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 C . 使人们彻底抛弃了理性精神 D . 揭示了启蒙运动思想真谛
  • 22. 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A . 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 . 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C . 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 . 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 23.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皮肤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 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B . 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 C . 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 D . 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
  • 24.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 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 . 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 . 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 . 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 25. renaissance的本意是“人的再生”。所谓“再生”,依牟宗三的理解,就是:“对于现实的人生,现实的自我,个性的自我,有一种春天之情的喜悦感,而且有一种现实的人间爱。”据此可知,此时的人文主义(    )
    A . 否定人的才情气质之性 B . 忽略人普遍理性的一面 C . 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D . 贬低个性的自我觉醒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眼中有不同的变化: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阶级和经济原因。

    (2)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形象”成为“流行语”的背景及在欧洲人心目中变化的原因。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其父母都是路德宗虔诚教徒。受休谟等人的影响和启发,他建立了先验批判哲学,从而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对西方哲学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王阳明提出良知学说,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羁绊,对晚明的启蒙思想起着一定的激发作用。

    他们分别以“自由意志”和“良知”为核心建立先验道德哲学。

    材料二:康德认为,自由意志就是善良意志,它是无条件的,先天的至善,是先天的绝对命令。

    王阳明认为“天理”即良知,是存在于人性中的天赋理则,是先天固有,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

    康德认为意念具有选择善恶能力。人本来就具有“向善的素质”,人性中的恶是由于意念受感性欲望的影响产生。王阳明认为“有善有恶意之动”,在《大学问》里也说:“盖心之本体本无不正,自其意念发动而后有不正。故欲正其心者,必就其意念之所发动而正之。”王阳明认为,要“为善去恶”,就要穷理修身工夫,具体表现为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相互贯通的过程。王阳明指出穷理修身工夫在于正心。对康德来说,为善去恶就是“意念之纯粹化”,即“恢复我们内在的具有向善的素质”。

    ——以上材料摘编自《康德“自由意志”和王阳明“良知”之比较》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康德和王阳明哲学思想出现的背景。

    (2) 根据材二。指出康德“自由意志”学说和王阳明“良知”学说的共同点。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宇,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 29.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政治为道德的延伸,参政是道德精英——儒生、君子的特权;所以当20世纪初引进西方新政治体制势在必行时,在未经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分子中,“共和”显然比“民主”更有市场……1900年后,新一代知识分子出现了,这些受新式教育培育出来的新青年,不再属于绅士阶层。在他们看来,推翻帝制之后仍然由绅士阶层垄断政治和文化是不可接受的。故当民初共和政治面临危机之时,新知识分子立即发起批判绅士阶层和儒家伦理的新文化运动,从此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主角。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1) 材料中所说的“新一代知识分子”有何特点?

    (2)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民初共和危机以来,“新一代知识分子”在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影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