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633 类型:高考模拟
文学是人类生活的派生物,定性文学应该从人类生活的发生过程,从文学起源和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注重从精神层面、行为指向和实践意义的结合上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回归文学的原生态、还原文学的原本面目,有利于发现文学与人类生活的全方位的联系,有利于摆脱原有概念扣理念的束缚,建立基于我们自己感受经验的对文学的“中国式现代理解”。其中,文学的实践意义是我们试图确立的考察和研究文学的重要维度,从这一维度出发,我们认识到,文学的各种概念化的解释都难免简单化、机械化,真正富有阐释力的应该是从实践意义上对文学行为目的一种表达,这就是:文学是人类的一种审美生活方式。
在文学中,人们的愿望、渴求、理想、旨趣隐涵,寄予在人物、故事、情节等展开的逻辑之中,生活的肌理、价值、意义和人们的基本诉求也蕴含于文学叙事之中。虽然文学虚构的生活图景并非人的真实生活,虽然文学展现的“生活图景”并不能让人们按图索骥地重复,但文学让人们在“虚构生活”中近乎真实地看到了对象化的自我,并可能从中回味出生活的乐趣和动力。文学叙事高于平凡的生活。甚至是理想化的乌托邦,但在文学的修辞手法、多种表现手段构筑下可能美轮美奂,楚楚动人,引起人们极大的冲动和向往。所以,对于文学而言,不在于人们是否能够完全按照文学的描绘生活,而在于能够激起人们多少冲动和向往。因为人类最早创造文学的时候根本就不是出于实用的目的,初衷可能是在疲劳、痛苦、无聊之时玩笑、娱乐、虚化一下自己,甚至是进行一次自我开涮。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叙事就是一种虚幻,就是让人的生活由实向虚的一种转化,而人们在许多情景中常常向往虚幻。当人们的实在生活出现矛盾、困境时,以虚化的图景予以调和、润滑、昭示,困厄也许就细而无声地度过。文学就是要构筑一种“逼真”的“非现实的生活”,而且这种“非现实的生活”还是人们极力憧憬和向往的,是人类发自内心的一种需求。文学虽然不能规划和设计社会生活,却能辅助、引领、指导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的生活充满空灵、清幽、诗意,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渴望,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惬意,展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娴静,产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的豪放,甚至生发出对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慨叹。由此可见,文学的作用在于引导人们诗意地生活。
文学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存在或者文化存在,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实际上就是文学的作用或者有用性。文学的有用性并非对人们物质生活的实用性,而主要是对于人的精神发展的有用性。人的精神发展呈现两个路径:一种是理性思维及其产生的成果,如政治、哲学、宗教等,抽象高深,远离人的生活;二是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及其产生的成果,如文学艺术,直观、形象、生动,相似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种“高于生活”的本质特征是审美,也就是说,文学给我们提供的“生活”是审蔓的生活。文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感受、体验、参悟生活的方式。它让人抛开冗繁,以文学的修辞、形象、故事、意境等对人的生活进行审美性创造,从中发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并在这种“审美性生活”的熏染、启迪、昭示下,树立和坚定生活的信念,开创人的实践意义上的新的美好生活。就此意义而言,文学是人们的一种审美生活方式。
(选自吴圣刚《文学是一种审美生活方式》,有删改)
张瑄,字廷玺,江浦人。正统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郎中,有能声。
景泰时,赐救为吉安知府。俗尚巫,瑄遇诸途设神水中俄遘危疾父老皆言神为祟请复之碹怒不许疾亦愈岁岁大饥,陈牒上官,不俟报,辄发廪振贷。
居八年,用荐擢广东右布政使。广西贼莫文章等越境陷连山,碹击斩之。又破阳山贼周公转、新兴贼邓李保等。既而大藤峡贼频陷属邑,碹坐停俸。成化初,韩雍平贼,录瑄转饷劳,赐银币,给俸如初。碹按行所部,督建预备仓六十二,修陂塘圩岸四千六百,增筑广州新会诸城垣一十二。民德碹,惟恐其去,既转左布政使,会满九载,当赴京,军民相率乞留。巡抚陈濂等为之请,乃仍故任。
八年始以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平贼林寿六、魏怀三等。福安、寿宁诸县邻江、浙,贼首叶旺、叶春等负险。瑄捕诛之,余尽解散。帝降敕劳之,改抚河南,议事入都,陈抚流民、振滞才十八事,所司多议行。黄河水溢,碹请振,且移王府禄米于他所,留应输榆林饷济荒,石取直八钱输榆林,民称便。还理院事。寻迁南京刑部侍郎。久之,进尚书。
二十年,星变 , 被劾,帝弗问。居三年,给事御史复劾之,遂落职。孝宗立,复官,致仕。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八)
①民德瑄,惟恐其去,既转左布政使,会满九载,当赴京,军民相率乞留。
②帝降敕劳之,改抚河南,议事人都,陈抚流民、振滞才十八事,所司多议行。
洗竹
王贞白①
道院竹繁教略洗② , 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选,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矸③节下书。
竹
罗隐
篱外清阴接药阑④ , 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
【注】①王贞白(公元875年 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七年后(公元902年)授职校书郎,曾与罗隐、方干、贯体同唱和。②略洗:稍加砍除从竹的繁枝。③琅玕:翠竹的美称。下文“霜筠”义同。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⑤交戛:交错缠结。⑥王徽之(公元338年公元386年),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大先生
赵威
先生姓凌,有绝活儿,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一块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园三结义”还是“三英战吕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间逃荒来的。凌木匠来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头最短的时候。薄暮下,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了三叔家的院门,继而是一个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进来的,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有一只似乎受了伤,缠着破布条。正在院里喂鸡的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刚要喊人,“鬼”却先开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要饭的来了,给口吃的吧。”三婶仔细一瞧,是个讨饭的。只见他端着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求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给完吃的,三叔三婶看他可怜,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过夜。凌木匠
望着三叔三婶的眼睛,变得浑浊了。天亮后,他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就对三叔说,他会做木工,可以帮忙,给口吃的就行。三叔寻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让他试试吧。没想到,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聊着聊着,又知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小缺个先生。
就这样,凌木匠留在了我们村,成了凌先生。“手艺人”在村人口中格外尊贵,而凌先生的尊贵,一部分来自他的手艺,一部分来自肚子里的墨水。因此,“手艺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称他为“大先生”。
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可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而大先生却总认为自己的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讲越糊涂,化简单为复杂了。渐渐地,就不受娃们待见,老是捉弄他。一开始,大先生气得直跺脚,骂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后来,习惯了,也便没了火气,只顾讲他的,哪管下面乱成一锅粥?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总是跟我们讲,历代风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还是半个。他说李白一半是诗,一半是酒,他最讨厌喝酒,也便只佩服半个李白了。
大先生喜欢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先生说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栏。说这话时,身为木匠的大先生显得颇有把握。我们却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栏呢?每次我们一笑,他就一窘,嗓门提高了,像是要争辩,说:“你们想想,床在屋里,窗户是木头的,还贴着纸,哪会看得见月光?在院子里,就着月光,看到井栏,才会思乡,背井离乡嘛!”
讲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头望着窗外,我们也停止了议论,只有窗外不知谁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着。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变得浑浊。然后。他又扭过头来,说:“这是思归之辞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声,“死鬼之词”,大先生骂李白是个死鬼哩……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灵感,我站起来说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用浑浊的目光向我投来赞许之意,似乎还念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
农村撤点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教了几十年的书,一下子闲下来,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拾起了木匠活儿。第一件作品,就是把祠堂里的旧课桌搬回家,拆掉,打磨,又合到一起,变成一口棺材,严丝合缝。漆了好多遍,晾干,放到厢房里,是留给自己的。不教书了,自己也老了,
大先生认为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只等着哪天躺进去了,身为木匠,那是一生最大的幸福。可是,他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却越活越精神。
想不明白的事不只这一件。国家针对民办教师的新政策出台后,给大先生补上了退休待遇。头次领到工资,他就跑到支书家里,不干了,说:“我教书时,每月不到300块,现在不教了,
怎么还拿3000块呢?不能白拿这钱。”支书跟他掰扯了半天,也没讲明白,命令道:“国家的政策,不拿也得拿!”大先生的眼睛又浑浊起来。
后来,大先生用每月领到的钱买了好多木料,做了结实的课桌椅,给镇上的学校送去。再后来,还设了助学会,村里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他就赞助一笔。直到有一天,他心满意足地躺进自己打制的棺材。
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辞海》,其中一条写:“床,井上围栏。”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2月22日)
“生命呵,你是一只神鸟”
﹣﹣缅怀我的父亲高士其
高志其
①“生命呵,你是一只神鸟”是父亲高士其生前写的诗中他喜爱的一句,我把全诗印在《高士其全集》的封底。父亲去世后,也有知识界与出版界的人士对他的一生作了如此富有诗意的评价。
②父亲自幼爱好文学,是在一户书礼世家诞生的。他熟读中国启蒙读本与诸子百家经典,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1918年踏进清华校园作留美预备生后,“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在他心中扎下了根;同时,他有机会接触到西方文学与哲学。17岁他的第一篇英文作品《我的生活》获得好评。后来他加入万国童子军通讯社,锻炼了英语写作能力。
③父亲在美留学期间,流行性病毒正在祖国肆虐,成千上万的人,包括自己的亲姐姐,都被这“小魔王”夺去了生命,他便认定医学才能救国,就从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转到芝加哥大学改攻细菌学这个冷门。他多次吞食食物毒细菌做自身感染试验。不幸的是,一次在实验室中,装有病毒的瓶子破裂,他受到脑炎过滤性病毒感染,中枢运动神经遭到破坏,手脚活动发生障碍,但他的思维依然非常清晰敏捷,他顽强地学完了全部医学博士课程。
④父亲去美国攻读科学与医学,但仍深爱着文学与哲学。在耶鲁大学图书馆,他阅遍了世界名著。在取道欧洲回国途中,他考察了十七个国家的公共卫生现状和措施,以备供祖国参考。同时,他的文学情结不解,他曾在巴黎圣母院的小书摊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终于买了一本诗集才欢喜地回到旅馆。在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市,他访问了歌德故居,在那儿买到他十分珍爱的歌德名著《浮士德》。
⑤等到他1930年回到上海,他看到被日本侵略的祖国生病了,瘟疫横行,民不聊生,心情沉痛无比,他着手翻译《世界卫生事业趋势》、《细菌学发展史》等文介绍给国人。不久他的病情日益加重,四肢近于瘫痪。但他依然愤世嫉俗,由于不满国民党的贪官污吏,他辞去南京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的职务,失业后贫病交迫,在上海亭子间开始了科学小品创作。19 34年父亲在发表第一篇科学作品《细菌的衣食住行》时,将原名“高仕錤”改为“高士其”,并郑重宣布:“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就在这时,他经在美国就结识的好友﹣﹣读书出版社创始人李公朴引荐,正式投入了文化抗战的译著出版生活。
⑥之后,在李公朴、陶行知、艾思奇、黄洛峰和茅盾的支持下,他不仅成为读书出版社科普创作和译作的重要作者和编辑,还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唯一拿笔奋战且影响最大的著名科普作家。作为一名优秀细菌学专家,父亲准确地预见到了细菌战的可能和反细菌战的必要;作为一名忠贞的爱国者,父亲认为先要从最基础做起,唤醒民众对病菌的防御意识。在父亲看来,从事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但是引起对日敌警惕,更重要的还在于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侵害,以强健之身去拯救和保卫祖国,并使它富强。从此,父亲找到了一种把自己留美学到的专业知识,奉献给浴血奋战的中国大众的最好方式。开始,他还能用抖动的手握着笔杆,艰难地书写近百篇科学小品;以后病情加重,就先打好腹稿,一个字一个字地口述出来,请人记录。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往往需要花费几天时间才能完成。但他每天乐此不疲。
⑦茅盾先生称赞我父亲妙笔生花,将这些专业知识,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时用“访问记”,有时用对话体,或是幽默的叙述体。各种毒菌在他笔下都被拟人化了,贪婪、狠毒、阴险﹣﹣活像一群侵略人体的小魔王,读者能以此和抗战时期的现实生活作形象的比照。茅盾说,这样“使读者不但得了与我们民旋健康有莫大关系的知识,还激发了我们的民族意识,以及疾恶如仇的正义感”。一位惠重疾的瘫痪科普作家,能以自己手中的笔,在抗战中发挥这样的宣传作用,真是太难得了!也曾有人非难父亲,说他政治热情太高了,有时把研究自然现象的科学,用作抨击社会不正之风和投向民族仇敌的刀枪。而父亲对这些非议不以为然,他不像少数科学家那样,无视民族存亡,把自己关在风平浪静的实验室中作居奇的商贾,他坦然地宣称,他的科学研究“投降了大众”。正因为此,父亲写的每一个字,都是为这种“投降”奋斗献身的结果!读过的三联人士及其后人说,他们被高士其的民族大叉与爱国情怀深深感动,读时常常想落泪,
并认为:高士其是文化抗战的耀眼明星。
(选自《科普研究》2015年第4期,有删节)
①大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始终如一、绝不妥协,蔡英文和民进党还是赶快清醒清醒,不要再玩文字游戏,不要做“台独”的白日梦了。
②美国政府3月28日宣布,美国联邦调查局( FBI)在不依赖苹果公司的情况下,成功突破了恐怖袭击事件嫌疑人的智能手机“”的iPhone安全系统。
③2016年马来西亚吉隆坡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中国男团3: 0完胜日本男团,第20次拿下世锦赛团体赛冠军,实现最近的八连冠,这证明了我乒乓长城。
在当下,行走也不失为一种治疗诸多“现代病”的途径,作为与行走者完全不同的人群,“宅男”“宅女”就是信息时代的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长时间面对屋内沉重压抑的白墙和单调乏味的摆设之后,行走显然有助于排遣情绪的忧郁,此时行走不再是一项单纯的运动,而是已经转化成为一种改善人类生存状态的方式。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