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2016年广西桂林、百色、崇左、来宾、贺州联考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瑄,字廷玺,江浦人。正统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郎中,有能声。

    景泰时,赐救为吉安知府。俗尚巫,瑄遇诸途设神水中俄遘危疾父老皆言神为祟请复之碹怒不许疾亦愈岁岁大饥,陈上官,不俟报,辄发廪振贷。

    居八年,用荐擢广东右布政使。广西贼莫文章等越境陷连山,碹击斩之。又破阳山贼周公转、新兴贼邓李保等。既而大藤峡贼频陷属邑,碹坐停俸。成化初,韩雍平贼,录瑄转饷劳,赐银币,给俸如初。碹按行所部,督建预备仓六十二,修陂塘圩岸四千六百,增筑广州新会诸城垣一十二。民德碹,惟恐其去,既转左布政使,会满九载,当赴京,军民相率乞留。巡抚陈濂等为之请,乃仍故任。

    八年始以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平贼林寿六、魏怀三等。福安、寿宁诸县邻江、浙,贼首叶旺、叶春等负险。瑄捕诛之,余尽解散。帝降敕劳之,改抚河南,议事入都,陈抚流民、振滞才十八事,所司多议行。黄河水溢,碹请振,且移王府禄米于他所,留应输榆林饷济荒,石取直八钱输榆林,民称便。还理院事。寻迁南京刑部侍郎。久之,进尚书。

    二十年,星变 , 被劾,帝弗问。居三年,给事御史复劾之,遂落职。孝宗立,复官,致仕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瑄遇诸途/设神水中/俄遘危疾/父老皆言神为祟/请复之/瑄怒/不许/疾亦愈/ B、瑄遇诸/途设神/水中俄遘危疾/父老皆言神为祟/请复之瑄/怒不许/疾亦愈/ C、瑄遇诸/途设神水/中俄遘危疾/父老皆言神为祟请/复之瑄怒/不许/疾亦愈/ D、瑄遇诸途/设神水中/俄遘危疾/父老皆言神为祟请/复之瑄/怒不许/疾亦愈/
(2)、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统称“进士”。 B、牒,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 C、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古人依“天人合一”思想,谓星变将有凶灾。 D、致仕,免除官职,即撤职。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碹恪尽职守,关心民生。在广东右布政使任上,督建粮仓,挖掘水库,修筑堤坝,加砌城墙,赢得百姓爱戴。 B、张碹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他在赴任吉安知府路上,见当地百姓天天迎神,便把神像丢进水里,引发疾病、饥荒,他仍坚决反对迎神活动。 C、张碹极力平贼,恩威并施。无论在广东任职还是在福建为官,始终竭诚平定叛贼。在福建任巡抚时,剿灭贼首,胁从不问,得到皇上的褒奖。 D、张碹治政有方,办事灵活。遇到饥荒时,他一边向朝廷报告,一边开仓赈灾;黄河泛滥时,他随机应变,将榆林粮饷改为救济粮,百姓十分便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民德瑄,惟恐其去,既转左布政使,会满九载,当赴京,军民相率乞留。

②帝降敕劳之,改抚河南,议事人都,陈抚流民、振滞才十八事,所司多议行。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人。父一清,元福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以宁用是知名。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尹,坐事免官,滞留江、淮者十年。顺帝征为国子助教,累至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在朝宿儒虞集、欧阳元、揭傒斯、黄溍之属相继物故,以宁有俊才,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明师取元都,与危素等皆赴京,奏对称旨,复授侍讲学士,特被宠遇。帝尝登钟山,以宁与朱升、秦裕伯等扈从拥翠亭,给笔札赋诗。

    洪武二年秋,奉使安南,封其主陈日煃为国王,御制诗一章遣之。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事竣,教世子服三年丧,令其国人效中国行顿首稽首礼。天子闻而嘉之,赐玺书,比诸陆贾、马援,再赐御制诗八章。及还,道卒,诏有司归其柩,所在致祭。

    以宁为人洁清,不营财产,奉使往还,襆被外无他物。本以《春秋》致高第,故所学尤专《春秋》,多所自得,撰《胡传辨疑》最辨博,惟《春王正月考》未就,寓安南逾半岁,始卒业。元故官来京者,素及以宁名尤重。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素宋、元史稿俱失传,而以宁《春秋》学遂行。门人石光霁,字仲濂,泰州人。读书五行俱下,洪武十三年,以明经举,授国子学正,进博士,作《春秋钩玄》,能传以宁之学。

(节选自《明史张以宁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清,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渐疏薄。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阴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于是上罢九龄政事,以林甫兼中书令。

    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绂、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自是谏争路绝矣。

    李林甫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取材于《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泌字宗源,歙州歙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时言事者众,诏阁门,非涉侥望乃许受之。由是言路稍壅。泌抗疏陈其不可,且言:“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颙颙之情得以上达。淳化二年,久旱,复上言时政得失。王禹偁上言:“请自今庶官候谒宰相,并须朝罢于政事堂,枢密使预坐接见,将以杜私请。”泌上言曰:“睹明诏,不许宰相、枢密使见宾客,是疑大臣以私也。今陛下囊括宇宙,总揽英豪,朝廷无巧言之士,方面无姑息之臣,奈何疑执政,为衰世之事乎。王禹偁昧于大体,妄有陈述。”太宗览奏,即追还前诏。会修正殿,颇施采绘,泌复上疏驳之。亟命代以丹垩,且嘉其忠荩。一日,得对便殿,太宗称其任直敢言,泌奏曰:“陛下从谏如流,故臣得以竭诚,昔唐季孟昌图者,朝疏谏而夕去位。”太宗动色久之。时,群臣升殿言事者,既可其奏,得专达于有司,颇容巧妄。泌请自今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金谷送三司。从之。太宗孜孜为治,每御长春殿视事罢,复即崇政殿临决,日旰未进御膳。泌言:“请自今长春罢政,既膳后御便坐。”不报。真宗初,边人屡寇。泌上疏曰:“敌所嗜者禽色,所贪者财利,余无他智计。先朝平晋之后,若不举兵临之,但与财帛,则幽蓟不日纳土矣。察此,乃知其情古犹今也、汉祖、明皇所用之计,正可以饵其心矣。”近制,文武官告老皆迁秩。泌言:“请自今七十以上求退者,许致仕;因疾及历任犯赃者,听从便。”诏可。徙知福州,代还,民怀其爱,刻石以纪去思。大中祥符五年,疾革,服道士服端坐死,年六十三。

(节选自《宋史·谢泌传》,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才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

    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侯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

[注]  ①贰师:指贰师将军李广利。②上:汉武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