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卷(一)

修改时间:2021-05-21 浏览次数:364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 . 兼爱尚贤 B . 主权在民 C . 以民为本 D . 道法自然
  •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

    A . 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 .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C .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 . “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 3. 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作为论据的是(   )

    A . 《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 . 《西游记》: “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 . 《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 . 《三言二拍》:“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
  • 4. 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来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其思想主旨是(   )

    A . 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B . 发展经世致用之学 C . 主张理性独立思考 D . 抨击君主专制统治
  • 5. “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这是柏拉图批判雅典民主制的核心理念。此话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是( )

    A . 民主城邦里应限制公民自由 B . 城邦不应该实行民主制 C . 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 D . 自由是导致国家衰败的主要原因
  • 6. “‘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

    A . 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 B . 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 C . 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 . 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 7.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人是社会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

    A . 三权分立 B . 社会契约论 C . 天赋人权 D . 人民主权
  • 8. 作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之一是出现了“哥伦布交换”,玉米从美洲移植到其他大洲,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中记载了这一作物种植经验的是(   )

    A . B . C . D .
  • 9.

    下图说明(   )

    唐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

    A . 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B . 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 . 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 . 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 10. 宋代公私刻书业都很兴盛,当时不仅皇家秘阁和州县学校藏书丰富,士庶之家亦皆有藏书,且动辄就有万卷之众。这说明宋代(   )

    ①印刷术先进       ②商业繁荣       ③普及了教育       ④文化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明代冯梦龙原著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叙述了临安城内小商贩卖油郎朱重与王美娘相爱、历尽坎坷终成眷属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出明清小说关注世俗现实生活的风格,该故事和其文风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①城市生活丰富    ②商品经济发展    ③包办婚姻逐渐废除    ④重商观念正在形成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2. “宇宙中物质的每个粒子都对其他粒子有引力;引力与两个粒子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他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一理论(   )

    A . 由普朗克创立 B . 指导人们发现海王星 C . 发展了经典力学 D . 改变近代物理学传统观念
  • 13.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最直接的社会意义在于(   )

    A . 鼓励了社会的竞争意识 B . 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C .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 . 进一步挑战了教会的权威
  • 14. 下列选项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改变时空距离的发明是(   )

    A . 飞机 B . 电话         C . 无线电报 D . 电子计算机
  • 15. 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这个变化反映出(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 .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 C . 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 D . 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
  • 16.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想发展历程(   )

    A . 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 . 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C . 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 . 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 17. 刘大白在诗《红色的新年》中写道:“拿锤儿的说:‘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坐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注:刘大白,最早反映工农生活的诗人,该诗创作于民国七年)其创作的背景是(  )。

    A . 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 B .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 C .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提出  D . 李大钊创立中国共产党,宣传社会主义
  • 18.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

    A . 变法维新 B . 三民主义 C . 民主科学 D . 社会主义
  • 19.

    下图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论断的准确内涵是(    )

    A .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B . 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开辟解放区,以夺取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D . 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 20. 邓小平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下列最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是(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 对外开放方针的确定 C .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D .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行
  • 21. 我国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③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2. 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美丽的传说,它反映了人类飞天和探索宇宙苍穹的梦想。当代中国人为实现这一梦想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神舟”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C .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D .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23. 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 “百家争鸣”的提出(   )
    A . 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 . 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C . 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D . 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 24. 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

    A . 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 . 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 . 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 . 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 25. 一位美术老师为一位环卫工人画肖像,看着画,有人判断该工人是一位妙龄少女,有人判断该工人是一位五旬老汉,甚至有人判断老师画的是一棵树。据此,该老师的绘画风格是( )

    A . 浪漫主义 B . 现实主义 C . 印象派 D . 现代主义

二、主观题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是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参考书目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主张。归纳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2) 材料二、三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

    (3) 如果要对启蒙运动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材料四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明你的理由。

  • 27.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 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 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 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