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初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模拟卷Ⅳ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018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sài)     寒(jìn)   锐不可当(dǎng) B . 靖(suí)     歪(zè)    怒不可( è ) C . (jiào)    箱(qiè)   转弯角(mǒ)  D . 念(diào)    疾(nù)    阡交通(mò)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B .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挡。 C . 美国“监控门”事件揭秘者斯诺登获准避难俄罗斯,这令急于抓捕他的美国一愁莫展。 D . 习总书记教师节前夕在北师大的讲话,通俗易懂,言简意该,在青年学子中产生强烈反响。   
  • 3. 下面对诗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B . 《春望》中“家书抵万金”一句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 C .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两句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D . 《爱莲说》中用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豁达大度的美好品质。
  • 4.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倾听使人_______,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_______,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_______ ,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 __________ ,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 . 谦虚      安宁      警醒      丰富 B . 丰富      谦虚      安宁      警醒 C . 警醒      丰富      谦虚      安宁 D . 安宁      警醒      丰富      谦虚
  • 5. 下列各句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你不要再故弄玄虚了,快把实情告诉我吧。 B . 他犯了错误,不仅不承认,还跟老师据理力争 C . 张老师眼睛一瞪,教室里立刻万籁俱寂 , 谁也不说话,等着听他的批评。 D . 对新教材的修订,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想再补充几点,就权当抛砖引玉吧。
  •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祖国大陆将进一步采取惠及15项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 B . 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 . 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 D . 一个天使般的微笑若能化解一个人多年的苦闷,就应该是无价的,也应该是解决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语言表达

  • 7. 综合性学习。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班级开展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完成下列题目。

    (1) “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中国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认为“武”是典型的会意字,他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请说说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情感。

    (2) 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出2个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三、默写

  • 8. 按照要求,补充完整诗句。

    ,带月荷锄归。

    ②荡胸生曾云,

    ③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④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⑤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交往之雅的诗句是

四、名著导读

  • 9.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他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②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只见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第①段文字中的他出自我国著名作家的《》。第②段文字中的他是,是人民艺术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的主人公。

五、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两首诗都用一个“望”字统领,而“望”的内涵却不同。

    《望岳》中“望”可理解为:远望群山连绵,仰望泰山巍峨,细望归鸟飞翔,展望人生未来。

    《春望》中“望”可理解为:

    (2) 请就【甲】 【乙】两诗句任选一句作简单赏析。

    【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我选:

    赏析:

六、文言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引凄异                   良田美池桑竹之 B . 上下白                   湖心亭 C . 哀转久                   湖中人鸟声俱 D .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往湖心亭看雪
    (2)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余强饮三大白别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B . 便扶向路,处处志        浙江之潮,天下伟观也 C . 更有痴似相公            莲,花之君子 D . 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竹柏影也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峡》一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 . 《三峡》一文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 . 《湖心亭看雪》第一段交代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有人 “痴”做铺垫。 D . “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作者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雪,一个“绝”字写出了雪之大。
    (4) 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 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

七、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下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 结合语境,解释第①段中划线的“败笔”一词的意思。

    (2) 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3) 第②段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除了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中“池沼”的设计原则。

    (5) 下面是描写苏州园林的两首诗,请分别从选文中摘选与它们意思最相近的一句话。

    ①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②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 13. 现代文阅读

    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龙应台

          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放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

          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

          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

          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说:“我不认得这里,我要回家。”

          身为医生的弟弟本来像个主治医师一样,背着两只手走在后面,就差身上没穿白袍,这时一大步跨前对妈妈说:“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说话时,脸上不带表情,看不出任何情绪或情感,口气却习惯性地带着权威。三十年的职业训练使他在父亲临终的病床前都深藏不露。

          妈妈也不看他,眼睛盯着磨石地面,半妥协、半威胁地回答:“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她开步走了。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陪她在乡下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着碎步戚戚低头走路,我说:“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的手,不会跌倒的。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向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势,“你看,脚大大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她真的把脚大跨出去,但是没走几步,又戚戚低头走起碎步来。

          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弟弟在电话里解释:“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

          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霎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我指着墙上一整排学士照、博士照,说:“都是你儿女的照片,那当然是你家喽。”

          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看过去。半晌,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

          还没开灯,她就立在那白墙边,像一个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说:“……不认得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比作旅人,构筑了一个虚无的意象,给读者以怅然若失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妈妈的迷惘,表达了作者对妈妈青春不在的惋惜和对时光匆匆的慨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比作旅人,构筑了一个虚无的意象,给读者以怅然若失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妈妈的迷惘,表达了作者对妈妈青春不在的惋惜和对时光匆匆的慨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比作旅人,构筑了一个虚无的意象,给读者以怅然若失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妈妈的迷惘,表达了作者对妈妈青春不在的惋惜和对时光匆匆的慨叹

          火车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键,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因为是晚班车,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头假寐,陷入沉静,让火车往前行驶的轰隆巨响决定了一切。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她看看前方,一纵列座位伸向模糊的远处。她转过身来看往后方,列车的门紧紧关着,看不见门后头的深浅。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只有动荡不安的光,忽明忽灭、时强时弱,随着火车奔驰的速度像闪电一样射进来。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里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

          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段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1) 赏析文题。

    (2) 请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 结合语境,品析语言

    ①“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里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②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4) 文中妈妈为什么对她所待过的熟悉的地方感到陌生呢?她要回的家到底是哪里呢?

    (5) 爸妈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 可是爸妈也经不住岁月的沧桑 他们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看着与我们渐得渐远的父母,我们又该如何做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八、作文

  • 14. 作文:

          要求:①两题任选一题咕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个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可选文题:   初二,我成长着    

          那一刻,梦想花开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