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A、氖气的化学式﹣Ne2
2个氖原子﹣﹣2Ne
B、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元素周期表元素排列顺序﹣﹣核内质子数
C、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D、分子﹣﹣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图I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乙烧杯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blank#}1{#/blank#},此实验说明分子{#blank#}2{#/blank#}。
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并进行如下操作:
B处放置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用注射器注入少量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blank#}3{#/blank#}
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blank#}4{#/blank#}。
为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1)图1是按课本进行的实验,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blank#}1{#/blank#},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blank#}2{#/blank#}。
(2)图2与图1相比,优点是{#blank#}3{#/blank#}(写一条即可)。
【实验延伸】为了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微型实验。
【查阅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二者接触会反应产生白烟,白烟是氯化铵(NH4Cl)固体。
(3)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像皮塞。稍后,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
①产生白烟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blank#}4{#/blank#}(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
②由图3实验可知,相同条件下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氨分子的运动速率{#blank#}5{#/blank#}(填“快”或“慢”)。
(4)准备两套(甲、乙)如图3所示的装置,将甲装置放在室温环境中,乙装置放在比室温高30℃的环境中、乙出现白烟现象比甲快,原因是{#blank#}6{#/blank#}。
【拓展实验】
(5)再取一根V型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在左右两端同时塞入分别滴有浓盐酸、浓氨水的脱脂棉,再塞紧橡皮塞。稍后,在靠近浓氨水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如图4。
图4实验中,最先出现白烟的位置与图3实验相反,说明相同条件下{#blank#}7{#/blank#}。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