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第29课《文成公主进藏》同步练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郑和远航

    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1)、请找出这第二段中心句。

(2)、第二段话的开头“然而”在意思上表示,可以换成,在结构上有作用。

(3)、画线的句子主要用的修辞手法。这样描写让你真切的感受到

(4)、第二段话从哪两方面写出航海的凶险,请你用上关联词“不但……而且……”把这两方面的内容连起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最感人的一句话

    市里电视台举办了一次征集最感人的一句话的活动,应征的信件和短信有数千条之多。其中有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有恋人间的真情告白,有朋友间暖心的话语。经过工作人员认真地审阅评选,最终有10句话入围。然后这10句话在电视台上播出,由观众投票选出最感人的一句话。最后一位67岁的老妇人所说的一句话以得票最多而荣登榜首。

    电视台为老妇人做了一期专访,主持人问她:“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呢?”老妇人说:“那是去年的时候,我儿子的公司倒闭了。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从小他就很优秀。后来大学毕业后在政府机关工作,一开始还挺顺利的,连连提升。可后来就不行了,工作越来越不顺心,最后索性辞职下了海,自己开了一家公司。他的公司也曾红火了一阵子,可由于他心眼太实,被朋友坑了,落了个一无所有的结果。那天,一向好强的他突然抱住我的腿哭了,对我说:‘妈,我对不住您,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要为我操心上火,可我却没能让您过上几年真正的好日子!’当时我抚着他的头说,孩子,妈不求你大富大贵,只要你在生活的大风大浪中能平平安安,就是你的福分,也是妈的福分!”

    就是这么朴实的一句话,引起了太多父母的共鸣,也感动了太多儿女的心灵。想起了老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平安是福!真的,老人们对儿女最大的心愿就是永远平安,从他们呵护着我们长大,从他们那一声声细心地叮咛嘱咐中,那份心愿就已植根在他们心中了。

    在电视机前,我像观看直播的所有做儿女的人一样,淌了一脸的泪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死也不倒下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他,把他(dài  dǎi)捕了。

    吉鸿昌被送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即(chù  chǔ)决”四个字,(wàng  wǎng)图吓唬他,要他投(jiàng  xiáng)。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nán  nàn)的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

    “那你说怎么办?”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馒头

    ①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②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趁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③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④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会,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⑤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咕咕地叫着。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一个。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

    ⑥干脆,把娘那一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耙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耙呀!

    ⑦当我回到家里,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

    ⑧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进了门,怎样躲过妹妹的眼神。妈妈笑笑,没吭声。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来了吗?你看我们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家来,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⑨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⑩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后来,我发现,就是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