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10 岳阳楼记同步练习

下面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举一反三
古诗文阅读。

(一)黄州安国寺记

(宋)苏 轼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 , 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 , 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 , 无所附丽 , 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注释】①指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②罪垢:指罪孽。③染污:烦恼。④翛(xiāo)然:超脱的样子。⑤附丽:附着,依附。⑥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

(二)行香子·述怀

(宋)苏 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 , 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①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②石中火: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

一脉华夏水,悠久茶文化。班级开展“茶文化”探究之旅,请赶紧行动吧。

【甲】

叶嘉传

叶嘉①,闽人也,少植节操,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世。

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 , 曰:“吾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有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④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⑤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⑥猥士⑦,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节选自苏轼《叶嘉传》)

【注释】①叶嘉:实指茶叶。②陆先生:指陆羽。③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④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⑤鼎镬(huò):锅鼎。⑥山薮(sǒu):深山密林。⑦猥士:卑贱之人。

【乙】汲江煎茶①

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②入夜瓶。

雪乳③已翻煎处脚,松风④忽作泻时声。

枯肠⑤未易禁⑥三碗,坐听山城长短更。

【注释】①写于诗人被贬至儋州期间。②分江:从江中取水,江水为之减了分量,所以说是分江。③雪乳:一作茶雨,指煮茶时汤面上的乳白色浮沫。④松风:形容茶滚沸之声。⑤“枯肠”借用唐代卢全的《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⑥禁:承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