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氧气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 C、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D、用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
举一反三
现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F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blank#}1{#/blank#}  b{#blank#}2{#/blank#}  c{#blank#}3{#/blank#}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blank#}4{#/blank#} , 请用化学式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blank#}5{#/blank#};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blank#}6{#/blank#}。(填写字母编号,下同)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用的发生装置是{#blank#}7{#/blank#} , 请用化学式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blank#}8{#/blank#} , 其中二氧化锰起{#blank#}9{#/blank#}作用。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试写出验满的方法(包括操作、现象、结论){#blank#}10{#/blank#}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实验室通常用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在常温下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小芳同学在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她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blank#}11{#/blank#} , 收集装置是{#blank#}12{#/blank#}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blank#}13{#/blank#} , 如图F所示,向烧杯中注入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blank#}14{#/blank#}{#blank#}15{#/blank#}。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blank#}16{#/blank#}
碘酸钾(KIO3)为白色固体,可溶于水,常作为补碘剂被添加到食盐中。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

【进行实验1】用下图装置完成实验,探究KIO3的热稳定性。记录如下:

序号

1-1

1-2

装置

现象

加热较长时间后,产生大量气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1结束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先{#blank#}1{#/blank#},后{#blank#}2{#/blank#}。

(2)1-2中现象说明,1-1中收集到的气体是{#blank#}3{#/blank#}。

(3)由实验1可知,KIO3受热{#blank#}4{#/blank#}(填“能”或“不能”)分解。

【进行实验2】按下表数据、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KIO3与维生素C的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记录如下表。

资料:淀粉溶液遇I2变为蓝色,遇KIO3、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醋酸(化学式为C2H4O2)不变色。

装置

序号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

实验现象

KIO3

维生素C

2-1

0.1

0.1

溶液立即由无色变为蓝色

2-2

0.005

0.005

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蓝色

2-3

0.0025

0.0025

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入5滴稀醋酸后,溶液逐渐变为浅蓝色

【解释与结论】

(4)实验2-1中,KIO3溶液与维生素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lank#}5{#/blank#}(填“相等”或“不相等”)。

(5)对比实验2-1、2-2,可探究的影响KIO3与维生素C反应的因素是{#blank#}6{#/blank#}。

(6)由上述实验得到结论“KIO3能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I2”,实验证据是{#blank#}7{#/blank#}。

【反思与评价】

(7)甲同学由实验2-3得出结论:醋酸会促进KIO3与维生素C的反应;乙同学认为不严谨,理由是{#blank#}8{#/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