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①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敖丹娜、段雪莲)当地时间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以及来自爱尔兰的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来自日本的科学家大村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也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

    ②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日中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长乌尔班·伦达尔当天在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了获奖结果:“诺贝尔委员会卡罗琳医学院评审委员会今日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授予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敏,以表彰他们在创新丝虫病疗法方面的贡献;另一半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在疟疾新疗法方面的贡献。”

    ③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生于1930年,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带领科研组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运用现代科技,发掘中药的活性,创制了具有国际影响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世界卫生组织也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治疗疟疾的“基本药品”目录。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成员扬·安德森在评价屠呦呦的医学发现时表示:“早在1700年前,关于中药青蒿对治疗高热有效果的理论就已经存在。但是,屠呦呦的贡献在于如何确定青蒿中哪些是有效的,以及如何提取这些有效,这可以说是医药研究创新的范例,这一成果最终通过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实现了此类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

    ④几千年来,寄生虫病一直困扰人类,成为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获奖者都在寄生虫疾病疗法上作出了革命性贡献。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成员汉斯·福斯贝格教授表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意义巨大:“寄生虫疾病长期以来威胁着人类健康,即使在今天,它仍旧困扰着世界上亿万易感染人群。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敏的医学发现为我们抗击淋巴丝虫病和盘尾丝虫病提供了革命性疗法;而屠呦呦的发现为抗击疟疾提供了显著有效的治疗方案。”

    ⑤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主席朱琳·吉拉斯当天也表示,3位获奖者的医学成就和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完全符合诺贝尔奖设立的初衷:“诺贝尔奖的宗旨是表彰那些为人类福祉作出了贡献的人,从这点上来讲,我想他们是很好的例子。这些医学新疗法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有效预防了残疾的产生和传染病的扩散。同时,它们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增长。所以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3位科学家,我想诺贝尔本人也会赞同的。”

    ⑥据了解,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88万美元),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将获得一半奖金,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另一半奖金。

(1)、这则消息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分析下列句子中的数字的表达效果

①早在1700年前,关于中药青蒿对治疗高热有效果的理论就已经存在。

②即使在今天,它仍旧困扰着世界上亿万易感染人群。

(3)、第④段中引用汉斯·福斯贝格教授的话,有什么作用?
(4)、阅读第⑤段,说说屠呦呦和另外两位科学家能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原因有哪些?
(5)、第⑥段是新闻的结语,有人认为这内容可有可无,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候,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 , 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刚风(强劲的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快乐不等于幸福

邓笛(译)

      ①我住在好莱坞的迪斯尼乐园里,只要愿意可以整天玩各种游戏,你或许认为,住在这么一个富有魅力、充满乐趣的地方的人一定比住在别的地方的人要幸福得多。如果你这样想,就说明你把快乐等同于幸福。有这样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

      ②事实上,快乐与幸福少有,甚至毫无共同之处。快乐是人在某项行动中的感受,幸福则是在行动之后的感受。较之快乐,幸福更为深刻,持续的时间也更长。游玩迪斯尼乐园或者打球、玩牌、看电影,这些都是能够带来快乐的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放松下来,暂时忘却现实中的烦恼,甚至还让我们开怀大笑。可是,快乐不等于幸福,因为快乐的情绪会在快乐的活动结束之后不久消失。

      ③好莱坞明星是那些可以经常参加快乐活动的人,他们购买名车,接触名流,出席盛宴,居住豪宅,时常狂欢,但是这些快乐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幸,他们当中悲观厌世、酗酒吸毒、家庭解体、自杀轻生的情况并没有比普通人群少。即使有这样的事实,很多人还是坚信快乐就等于幸福。这样的想法不但不能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相反还可能让我们失去真正幸福的机会,因为一旦认为快乐等于幸福,就会认同痛苦等于不幸福,我们就会选择及时行乐而逃避那些与痛苦有关联的事情。可是,事实真相是,能导致真正幸福的事情往往与痛苦相关联,比如婚姻、子女抚养、职场发展、慈善公益、个人素养的提升等等。

      ④如果你去问一个独身主义者为什么不愿意结婚,倘若他与你坦诚相待的话,他会告诉你他其实是不想承担责任。承担婚姻的责任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有时相当痛苦,他不可能像单身时那样随心所欲地行乐、冒险、昼夜颠倒。同样,不想生孩子的夫妻也是宁要不痛苦的快乐,也不要痛苦的幸福。一个孩子,从嗷嗷待哺到成长为风华正茂的少年,父母要付出多少艰辛和劳动。但是,在孩子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过程中,在你和孩子一起领略他童年生活的酸甜苦辣的过程主,在你与自己的爱人一年年地相伴欣赏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那种为人父母的幸福,将永远萦绕心头,不会因为孩子长大成人而消失。这样的幸福,是那些不愿为人父母的独身者们无法体会的。我也喜欢做快乐的事。我打球、玩牌、说笑话,还会玩很多种其他的愉快项目。但是,所有这些娱乐形式都不足以构成真正的幸福。那些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的事情,比如写作、抚养子女、与妻子培养感情、多行善事,给我带来的幸福感远比那些娱乐活动要多得多,因为娱乐之乐瞬间即逝。

      ⑤一旦人们知道快乐不等于幸福?他们的生活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首先,他们不再会花太多的时间在娱乐活动上;其次,他们会觉得花过多的金钱购买新车或新衣服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这些并不能增加他们的幸福感;第三,他们不再会对别人心存忌妒,因为他们明白了那些曾被他们忌妒的“幸福之人”﹣﹣富人和名流们,由于被过多的娱乐活动充斥了生活,或许根本就没有幸福了。

(选自2012年7月16日《环球时报》)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有一次,他从昏迷中被一种喘息的声音惊醒了。他听到病狼喘着气,在慢慢地向他逼近。它愈来愈近,总是在向他逼近,好像经过了无穷的时间。他始终一动不动地躺在那儿,静静地等着。它已经到了他耳边,那条粗糙的干舌头正像砂纸一样地摩擦着他的两腮。他的两只手一下子伸了出来,他的指头弯得像鹰爪一样,可是抓了个空。

       狼的耐心真是可怕。人的耐心也同样可怕。

       这一天,有一半时间他都一直躺着不动,尽力和昏迷斗争,等着那个要把他吃掉,而他也希望能吃掉的东西。

       当他又一次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的时候,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舔去。他静静地等着。狼牙轻轻地扣在他手上了,扣紧了。狼正在尽最后一点力量把牙齿咬进它等了很久的东西里面。突然,那只被咬破了的手抓住了狼的牙床。于是,慢慢地,就在狼无力地挣扎着,他的手无力地掐着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也慢慢地摸了过去……

       五分钟之后,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了狼的身上。他的手的力量虽然还不足以把狼掐死,可是他的脸已经紧紧地压住了狼的咽喉,嘴里已经满是狼毛。半小时后,这个人感到一小股温暖的液体慢慢流进他的喉咙。后来,这个人翻了一个身,仰面睡着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大部分中学生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耳熟能详,但是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拖延现象却屡见不鲜。拖延是个人在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人们对拖延行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在考场上,面对题目繁杂的试卷,如果拖延,考试成绩就会很难看。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几秒钟的拖延就会让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哈里克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

也有人认为,拖延一下并不要紧。人们一般只对不喜欢做的和觉得拖一拖也没问题的事拖延。从某种角度上说,拖延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当你面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时,拖一拖,能缓解你的不良情绪,让你能平静地面对要做的事情。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往往能激发自身更大的潜能,完成任务的效率会更高。当然,这样的拖延考验着你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对时间节点的准确把握,对做事节奏的控制。

(材料二)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定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

调查表明,现实生活中认为自己患拖延症的人不少:5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6%的职场人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其中50%的职场人不拖到最后一刻不开始工作,13%的职场人不拖到领导再次催促,绝不去完成工作。拖延症常见的类型如下图:

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观因素:有的人因害怕失败,不想承担失败的后果而拖延;有的人因过于追求完美,害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拖延;有的人本身就懒惰,不愿做事情;还有的人是受负面情绪影响,行动受阻。其次,也有外界因素,如任务过多或者难度过大,超出了个人的能力,会让人拖延或逃避任务;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也往往会导致拖延行为。

(材料三)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焦虑不已,也想改掉,但依然一边焦虑,一边拖延。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中心曾对2004名拖延症患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88.7%的受访者只顾着焦虑却迟迟行动不起来。拖延症患者很难直接做困难的、需要意志力维持的事情,因此容易耽误学业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项新的职业——自律监督师应运而生。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患者打败拖延症。他们帮助患者学会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因为小目标能消除拖延症患者的畏难情绪;同时训练患者的自控力,因为自律才是拖延症最有效的克星:还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抵制不良欲望,消除外界干扰,排除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完成任务的障碍。另外,他们还会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促使患者逐渐消除拖延症。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我的邻居吴冠中

阎纲

①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气。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

②第一次见吴老,我问他:“记得吗?我们报纸曾编发过你的专版,有你一帧正在写生的大幅照片……”吴老抢着说:“记得。”我说:“大标题很醒目﹣-《鲁迅是我的人格老师》!你注重绘画和文学的沟通,使人更理解你的绘画,也更理解你的散文。”

③先前见过他在路边小摊上理发,后来在理发店也和他擦肩而过。这个“福云理发店”,优惠老人,只收五元。我去理发时,老板娘总会提到吴老,他是那里的老顾客。

④邻居都知道这个很不起眼的小老头是个大画家,却不知道他的作品被拍卖过成百上千次。拥有万贯家产却“穷”得布衣素食。老头倔,价值几百万、几千万的传世名画一捐就是百多幅,消费却极端平民化。当理发店的老板娘得知这个老头的画卖到十多亿人民币的时候,她惊呆了,知道老人来小店理发绝非省钱图便宜。我问过吴老:“有消息称,你的一幅画又拍了四千多万元,创下新的纪录……”他____,然后说了句:“这都与我无关。”

⑤吴老脑勤而心静,不大愿意接待访客,大家知趣,尽量不去打扰他。一次,约好去他家说事,踏进家门后我大吃一惊。他的住房同我家的一样大小,108平米,没有装修,依旧是洋灰地、木制的窗框窗格子,一应的原生态,书房之小,堪称斗室,哎呀,太委屈一个大画家了,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他的画作就是从这间普普通通的住房走出,进入国际画廊。

⑥吴老以前常在楼下买煎饼,近年来,他不吃了。那个卖煎饼的安徽妇女对我说:“老头想吃,可就是咬不动了。”还说:“老头人好,没有一点架子。有一年,他送我一本挂历,说上面有他的画。”她还看见他亲自抱着字画从她身边走过,问他怎么自己抱着,他说抱得动的,没关系,马路边等车去。

⑦他和相濡以沫的老妻又从公园的林间小道缓缓走来,不认识的人都把他们当作退休多年的老职工。她三次患脑血栓,严重失忆。他伴着她,寸步不离,肩并肩搀扶着,平和而亲昵。我遇上他,总是聊上几句,她也总是和我的小孙儿说几句话。

⑧一天,又邂逅他和她。她飘着白发,扶着手杖,我的孙儿大声地喊:“奶奶好!”她无言地笑。《他和她》里正好写道:“她走在公园里,不相识的孩子们都亲热地叫她奶奶,一声奶奶,呈现出一个灿烂人生。”我便说:“吴老呀,你写的散文,特别是《他和她》,空谷足音。当下散文,写暮年亲情,无出其右者。”他摇头。我又说:“开篇普普通通的五个字'她成了婴儿'就打动人心。”他微微一笑。

⑨多次接触后,我对吴老的文字观略有所悟,就是特别注重用文字表现感情内涵。吴老说:“我本不想学丹青,一心想学鲁迅,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固然,形象能够表现内涵,但文字表现得更生动。愈到晚年,我愈感到技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涵,是千姿百态的生命,是令子孙后代肃然起敬的民族壮景。”

⑩他丰满而瘦小,平易而固执,誉满全球却像个苦行僧。人们觉得怪异,其实,不难理解。他“一心想学鲁迅”,称鲁迅是自己的“精神的父亲”。回顾他坎坷的人生经历,读读他最满意的那幅油画《野草》,凝视鲁迅枕卧在杂花野草上瘦削却坚韧的头颅,这一切也许会变得很容易理解。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