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宁波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与丘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魏文侯守信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①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②焉之:到什么地方去?焉:哪里。

(1)、下面各组划线词意义相同的是(    )
A、过中至          尊君在 B、陈太丘与友行    文侯与虞人 C、下车引          公将焉 D、无礼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君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这两篇短文都讲到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个主题是
(4)、中国文化中有很多敬辞和谦辞,辨别下列词语,把它们填到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即可)。

A.惠顾    B.赐教    C.小店        D.陛下    E.拙见    F.敝人

敬辞有;谦辞有

(5)、如何评价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散 步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戊寅冬,余携竹兜一、苍头一,游栖霞,三宿之。山上下左右鳞次而栉比之,岩石颇佳,尽刻佛像,与杭州飞来峰同受黥劓 , 是大可恨事。山顶怪石巉岏,灌木苍郁,有癫僧住之。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诘之。日晡 , 上摄山顶观霞,非复霞理,余坐石上痴对。复走庵后,看长江帆影,老鹳河、黄天荡,条条出麓下,悄然有山河辽廓之感。一客盘礴余前,视余,余晋与揖问之为萧伯玉先生因坐与剧谈 , 庵僧设茶供。伯玉问及补陀 , 余适以是年朝海归,谈之甚。《补陀志》方成,在箧底,出示于伯玉,伯玉大喜,为余作叙。取火下山,拉与同寓宿,夜长,无不谈之,伯玉强余再留一宿。

(张岱《陶庵梦忆·栖霞》)

【注释】①苍头:老仆人。②黥劓:古代残毁人身体的酷刑。③日晡:天将暮时。④补陀:即普陀山。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