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某个时期,中国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B、国民大革命“联俄联共”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苏区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战斗组织。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红军家属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从而保证"扩红"运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生产和收集粮食、筹集物资以满足前线需要。合作社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查处和清除混入合作社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腐败分子,维护贫困农民在合作社中的地位,保证合作社的纯洁性。

——摘编自易棉阳《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

材料二  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九月,中共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总结土地改革运动的经验,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一场中国农村社会的大变动,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国民党政府财政严重入不敷出的状况,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本来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货币飞速贬值,物价如脱缰野马般猛涨,米价在一九四八年二月突破每石三百万元,到七月就突破三千万元。蒋介石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足忧虑。”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1951年9月,全国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召开,会议形成《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三种形式,即临时性的季节性的互助组、常年互助组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就当时条件而言,中央明确要求大量发展互助组。1952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关于1952年农业生产的决定》,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大量发展简单的、季节性的劳动互助组;在互助运动有基础的地区,推广常年的、农副业结合的互助组。1953年11月,全国参加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的农户约有4790多万户,占当时全国总农户的43%,其中,参加互助组的户数约占组织起来的农户总数的94%以上。

——摘编自赵胜《论建国初期农村的互助组制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