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下列“相”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及时相谴归;②儿已薄禄相;③会不相从许;④还必相迎取;⑤叶叶相交通;⑥仰头相向鸣;⑦相机行事;相时而动;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⑨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⑩伯乐相马;⑪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A、①③⑤/④⑥/⑦⑩⑪/②/⑧⑨ B、①③④/②/⑤⑥/⑦⑩/⑪/⑧⑨ C、①③/⑤④⑥/②⑦/⑩⑪/⑧⑨ D、①③④/②/⑦⑩/⑤⑥/⑧⑨⑪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

柳宗元

    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桂州多灵山,发地峭坚,林立四野。之左曰漓水,水之中曰訾氏之洲。凡岭南之山川,达于海上,于是毕出,而古今莫能知。

    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来莅兹邦,都督二十七州事。盗遁奸 , 德惠敷施。期年政成,而富且庶。当天子平淮夷,定河朔,告于诸侯,公既施庆于下,乃合僚吏,登兹以嬉。观望修长,悼前之遗。于是厚居氓,移民于闲壤。伐恶木,刜奥草,前指后画,心舒目行。忽焉如飘浮上腾,以临云气。万山面内,重江束隘,联岚含辉,旋视其宜,常所未睹,倏然互见,以为飞舞奔走,与游者偕来。乃经工庀材,考极相方。南为燕亭,延宇垂阿,步檐更衣,周若一舍。北有崇轩,以临千里。左浮飞阁,右列闲馆。比舟为梁,与波升降。苞漓山,涵龙宫,昔之所大,蓄在亭内。日出扶桑,云飞苍梧。海霞岛雾,来助游物。其隙则抗月槛于回溪,出风榭于篁中。昼极其美,又益以夜,列星下布,灏气回合,邃然万变,若与安期、羡门①接于物外。则凡名观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让,以推高是亭者乎

    既成以 , 欢极而贺,咸曰:昔之遗胜概者,必于深山穷谷,人罕能至,而好事者后得,以为己功。未有直治城,挟阛阓②,车舆步骑,朝过夕视,讫千百年,莫或异顾,一旦得之,遂出于他邦,虽物辩口,莫能举其上者。然则人之心目,其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者耶?盖非桂山之灵不足以瑰观非是洲之旷不足以极视非公之鉴不能以独得。噫!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③乎

【注】①安期、羡门:指已悟道成仙的人。②阛阓(huán huì):市场,商场。③藉: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 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帝时,赵高有罪,蒙毅案之,当死,始皇赦而用之。长子扶苏好直谏,上怒,使北监蒙恬兵于上郡。始皇东游会稽,并海走琅琊,少子胡亥、李斯、蒙毅、赵高从。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而上崩。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杀扶苏、蒙恬、蒙毅,卒以亡秦。

始皇天下轻重之势,使内外相形以禁奸备乱者,可谓密矣。蒙恬将三十万人,威振北方,扶苏监其军,而蒙毅侍帷幄为谋臣,虽有大奸贼,敢睥睨其间哉?不幸道病祷祠山川尚有人也而遣蒙毅故高斯得成其谋。始皇之遣毅,毅见始皇病,太子未立而去左右,皆不可以言智。然天之亡人国,其祸败必出于智所不及。

呜呼,秦之失道,有自来矣,岂独始皇之罪?自商鞅变法,以诛死为轻典,以参夷为常法,人臣狼顾胁息,以得死为幸,何暇复请!方其法之行也,求无不获,禁无不止,鞅自以为轶尧、舜而驾汤、武矣。出亡而无所舍,然后知为法之弊。

(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

材料二: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而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

(节选自姚鼐《李斯论》)

【注】①参夷:古代诛灭三族的酷刑。②燔:焚烧。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