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善借者赢天下

王飙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犹太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0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邮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邮轮出租。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整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

    ③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意思便是“借”。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难成就自己的宏伟业绩。

    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也不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还是“蛟龙借海”,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④段中画线的两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3)、请为本文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借”是门大学问。结合文章及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善借”二字的理解。

材料一:张先生急于用钱,向地下钱庄借了高利贷,结果落入对方陷阱,差点就家破人亡。

材料二:某企业照搬国外营销模式,意在大展宏图,却因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而卡壳,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效益,反而造成巨大损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报讯(记者程凤通讯员孟立)动车飞宜万,蜀道变坦途。昨日上午,武汉至重庆的首趟动车D2251次满载着旅客,在如画美景中穿梭6小时50分钟后,到达重庆北站。至此,沪汉蓉沿江铁路大通道升级为动车通道,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式形成。

    早上7点50分,白色的D2251次列车静静停在汉口火车站内,不少旅客正在和它合影。15分钟后,它载着700多位旅客一路向西,将风光旖旎的巴山楚水连珠串玉。“动车像长了翅膀一样往前飞。”50多岁的武汉市民王女士说,“以前去重庆坐普快车,光路上就要15个小时左右,太不方便了,所以我一直没去。现在好了,7个小时到重庆,我准备去渣滓洞等红色景点看看。”

    10点08分,列车驶出宜昌东站,开进“世界最高建设难度”的宜万线。白云在山顶游弋,列车在隧道中穿行,小溪在山涧下细流。下午2点54分,奔驰了6个多小时的动车慢慢停在了重庆北站。

    1909年,詹天佑主持开建川汉铁路湖北段部分线路。后来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里重提修建川汉铁路的设想。只是这些宏伟蓝图,都消失在崇山峻岭中。100多年后,动车组已在这条动脉上畅通无阻。

    沪汉蓉沿江铁路全线通行动车,标志着横贯我国东西的沿长江铁路快速大通道真正形成。它与南北快速交通干线京广高铁等在武汉十字交会,与四通八达的其他动车线路,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

    武汉铁路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称,每天有701趟列车经停武汉,其中430趟为动车。武汉将与东南西北10000公里范围内的特大城市更加紧密相连,长江经济带上的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圈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实现半日直达,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阅读下面语段, 完成下列小题。

鲁迅自传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 , 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一九三○年五月十六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云纹铜禁

    ①在介绍“云纹铜禁”的那期《国家宝藏》播出后,许多观众都被“云纹铜禁”背后的故事所打动,“云纹铜禁”也因此成为了热门话题。

    ②“云纹铜禁”现存于河南博物馆,是春秋时期的古物,因表面遍布朵朵云纹而得名。“禁”,在我国古代,是贵族宴飨宾客或祭祀祖先所用的案几。后来,周人见证了商人的落败,认为商纣王因肆意饮酒才使得商朝走向败亡,所以西周的统治者就将盛放酒器的案几称为“禁”。

    ③如今人们看到的云纹铜禁,做工精巧,但它刚出土时的模样却让人十分心疼。1978年,河南省西南部的丹江水库水位下降,一座古墓被冲开,数件青铜器和玉器被冲出丹江,河南省文物部门对这座楚国时期的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云纹铜禁就是其中之一。出土时的云纹铜禁是难以计数的青铜碎片,根本分不清谁是谁的“邻居”,而最终让其复活的,是中国青铜古器修复界三大圣手之一——河南博物院高级技师王长青。在一堆铜梗乃至铜渣儿面前,王长青研究断痕,小心拼接,耗时四年多。河南博物院研究员任常中说:“云纹铜禁的修复,是王老先生一生遇到的最大挑战。它越洋过海,到美国展览,至今没有走位变形,堪称经典之作。”

    ④云纹铜禁有着霸气的外形。1米多长的禁身上方攀附着12条龙形怪兽,它们探首吐舌,面向禁的中心,禁身的下方是12条虎形怪兽,蹲坐在禁下支撑着器件,庄严神圣之感让人不禁想到了“问鼎中原”的楚庄王,正如赵世纲先生所说:“它是楚国黄金时代的器物,是楚国能够争霸中原的一种象征!”

    ⑤另外,云纹铜禁令人折服的还有它的制作工艺。云纹铜禁的制作方法相当特别,采用的是失蜡法。即先用蜂蜡做成铸件的形状,再用其他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融掉蜂蜡后,再将青铜溶液灌入其中,冷却之后就成了铸件本身。失蜡法是中国固有的三大传统铸造技术之一,云纹铜禁的出土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100年。对于美国人来说,失蜡法是现代西方制造业乃至西方崛起的温床,他们难以想象中国在2500年前,就能够铸造出这样复杂的器物。

    ⑥因此,学术界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作为中国人,你到河南博物院,想看就能看云纹铜禁;作为外国人,要看云纹铜禁,必须先到中国。”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回忆栾贵明先生二三事

陆文虎

栾贵明先生是我40年的良师益友。前不久,当他的学生田奕告诉我他去世的消息时,我完全不相信,确认后不禁悲从中来。栾先生是有开拓精神的古典文献研究学者,是钱钟书先生的弟子、朋友和事实上的助手,也是给了我许多帮助的好友。这些天,栾先生永远微笑着的鲜活形象似乎总在我眼前。

②有一次,在钱钟书先生家里闲聊,当谈到亲贵明时,钱先生说:“他是一个厚道实在的人,帮我做了许多事。”口吻中饱含欣赏和信任。是啊,我在钱先生家常常看到栾先生像家人一样出出进进,忙东忙西。他帮钱先生寄信、借书,以及查资料、复印文献等等。

③栾先生不仅是一个肯做事的人,还是一个能做成大事的人。1984年,钱钟书先生提出要用计算机处理中国古籍,栾贵明接受了这项任务。他本是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出身,为了让计算机能够处理中国古代文史哲典籍的海量文献,他半路出家,从零开始学习编程、统计、大数据,最后竟成了文科电脑专家。在此期间,他克服了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除了学术上的开拓创新、经费上开源节流等方面的问题之外,一些人为的阻挠、破坏甚至诬陷也给他和他的团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栾贵明、田奕等人越战越勇,完成了国家级水准的中国古典文献数字工程。利用这个平台,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从上古汉字产生以来至公元1912年以前6400年间全部古典文献的收录扫描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开拓万古的文化工程,包括:古来有史可稽的40万人的人名库、17亿字精校作品库、1000万字地名库、6500年日历库、3000万字的《中华语典》……目前已出版《中华史表》1部、“万人集系列”中的《黄帝集》《炎帝集》《子曰》《老子》《庄子》《禅宗六祖师集》《乐经集》等300部。其中,有的是古今中外古籍目录中从未著录、首次辑佚整理的“新古籍”,有的是虽有记载而轶失已久的经典,还有许多是对传世版本的大规模补遗。这些皇皇巨著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千年华夏古籍的旧有面貌。2014年7月,蒙栾先生之邀,我出席了《中华史表》和《老子》等书的新闻发布会,多位知名学术专家的发言让我对中国古典文献数字工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栾先生既能帮大学问家钱先生做大事,也能关心身边的小人物的小事情。我1982年从厦门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到北京工作。此前在写硕士论文时,为了自己方便,编了《管锥编索引》。我的导师郑朝宗教授认为可能会对其他初读《管锥编》的人有用处,就推荐给中华书局。中华书局接受了书稿。但提出了修改意见,例如须将原来的按汉语拼音排序改为按四角号码排序等等。这时,我得到了栾先生的无私帮助,使之得到了大大完善。这件事完全可以印证钱先生给他的“厚道实在”评价。为此,我始终感谢栾先生对我的帮助。

⑤我在北太平庄住了20多年,栾贵明那时住在小西天,我去他家,骑车只需5分钟。因此,我们常常在他家里见面,或者向他请教什么,或者聊大天,或者取回钱先生叫他转交的信件或资料等等。后来,他退休成立了扫叶公司。那里犹如一处藏在京都繁华喧嚣之外的桃花源,门外朴实无华,宛若一进普通的民宅小院,进入后方知别有洞天,古色古香的书本图录和现代电脑完美共生,擘画全局的他和踏实工作的员工犹如师生般亲切相处,整个就是一种和谐默契的景象。我自己去过几次,孙立川先生来北京时,我也陪同去过几次,感觉非常好。我看到,在与北京、香港、台湾的同道谈古论今时,栾贵明完全陶醉在书香墨韵的氛围里,最操心的还是如何继续他心心念念的钱钟书研究,如何完成他的宏大的中国古典数字工程出版计划。

⑥栾先生办事沉稳有章法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我们陪杨绛先生护送钱先生遗体去八宝山火化那天的情景。我一大早赶到北京医院时,栾贵明早就到了。我们在他的带领下一起去八宝山。当时,有社科院领导、文学所的几个人和一两家媒体记者也到了现场。所有事情都井井有条地办完后,我们又陪杨先生回家。那天一切顺遂,没有出任何纰漏。杨先生对栾先生的操办也是比较满意的。

⑦与栾先生40年的交往,使我受教良多,获益良多。往事真是历历在目,栾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永远怀念他。衷心祝愿他在天国安息。

(选自《中华读书报》2023年03月08日07版,有删改)

【注】①辑佚(yì):把前人或今人通行的集子以外的散失的文章或作品收集起来编成书。②轶(yì)失:散失,失传。③擘(bò)画:筹划,布置。④纰(pī)漏:因粗心而出现的差错。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