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试卷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好日子为何养出弱孩子

材料一:中学生运动会记录“沉睡”40年无人破、高中班里引体向上少有人达标、体育课长跑改短跑……在多地调查发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体质下滑引发“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担忧,被广泛关注。

材料二:广州市教育局公布的2016学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测结果显示,对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优秀率仅2.6%,不及格率达16.2%,重度近视率为49.8%。

大连某小学一位从事23年体育教学的教师表示,他能明显感觉出孩子们体质的下降。“2000年前后,我带过1993年出生的孩子训练,60米能跑到6秒1,100米能跑到11秒94,现在体校找这样的孩子都很难,100米跑12秒78的就算不错了。”这位教师说。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统计显示,我国各级各类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有7000个左右,而在美国,仅体操一项就有5000个左右。

材料三:业内人士表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相互之间缺乏支撑和内在联系,“三张皮”没有缝成“一件袄”,导致学校体育缺少社会体育的课外支持,竞技体育在组织孩子们普及锻炼方面仍有提升余地。

西部某省会城市体育局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多地体育系统与教育部门并没有形成成熟的人才共育体制机制,难以调动孩子运动的积极性。

北方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刘和昌表示,由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社会体育组织是民办性质,由体育主管部门支持建设,场地却属于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下的学校,在场地使用、经费支持等方面仍有待探索出激励性更强的政策。

“我们小时候课余时间踢足球、打篮球都‘玩疯了’,现在的家长却生怕孩子磕着碰着,有的甚至为此找老师、找学校。”宁夏银川市体育总会秘书长丁晓晶说,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看法”,有时对孩子的选择是决定性的。

材料四:专家建议,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不能越养越弱。应加强对青少年健康素养和运动技能的培育,整合社会、学校、家庭力量参与,倡导家庭体育,让运动健身真正成为青少年的生活习惯。

虽然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但记者梳理发现,不少省份的细则至今仍未出台,多位体育部门工作人员建议,将学生的达标测评纳入学校的考核范围,适当提升体育课比重,探索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实行问责。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谦等建议,在继续加大力度助推中小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的同时,应鼓励体育部门、相关协会、社区等广泛推广亲子、家庭体育运动项目,通过举办家庭趣味田径赛、智慧体育进家庭等活动,让体育运动在社区、家庭扎根。

(1)、好日子却养出弱孩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写出你从材料二中得出的三条有价值的结论。
(3)、下列表述与材料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今天孩子的体质之所以越来越弱,是因为居民生活水平太高了造成的。 B、今天广大孩子的体质要增强,光靠家庭是不够的,它还需要社会和学校力量的共同参与。 C、现在的家长生怕孩子因为踢足球、打篮球而受伤,所以都去找老师和学校,希望能不参加体育运动。 D、只要中小学校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孩子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就一定能够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星       巴 金
       ①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
       ②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A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天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③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现给每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B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④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罢。
       ⑤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⑥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C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冯骥才
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森林不单是维也纳人度假的去处,平日黄昏人们也常常驱车到城市东北角的卡伦堡山上,大口呼吸林海中清新湿润的空气。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树木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维也纳人整天眼睛被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
世人只知道这片森林受益于施特劳斯的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而名扬天下,引来千千万万旅游者,为这座城市赢得外汇。哪里知道维也纳人与这片森林互惠互助,相依相存,这片森林也给了那位“圆舞曲之王”以创作的灵感、冲动和深情。
维也纳森林到底有多大?有人说面积40平方公里,有人说方圆百里。其实这个被称作“森林王国”的奥地利,拥有370万公顷森林,整个国土的44%被森林所覆盖。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
一出城市,到处是这样的景象:向阳的山坡上,林色鲜翠;背阳的山坡上,森森然像一片埋伏在那里披甲戴盔的兵阵。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维也纳森林是指维也纳城市近郊一带,地势最高不过海拔400米,很少针叶树,多为阔叶林,榆槐桉桐等数十种树木,交相混杂,每逢春至,树上开花,小鸟欢叫,各种野生小动物奔跃其间。这景象与南部蒂罗尔州那种高山峻岭,松柏参天,雪溪喷泻,全然两样。这里的森林清新柔和,温文尔雅,倒与维也纳这个城市的味道更相调和。
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还神奇地调节着气温。在维也纳,( )太阳怎样灼热,( )站到树阴里便立刻清爽宜人。中午与早晚,温差非常分明。( )炎夏时节,日落之后,空气会很快凉爽下来,维也纳人在夏天夜里也要盖被子睡觉,( )是一场雨后,天气如秋。
我在游览维也纳郊外一座皇家猎宫时,骤然风雷交加,大雨疾降,忽见大片草地冒起浓浓白烟,林间更是烟雾飞扬,很是壮观。这种景象以前很少见到。导游告诉我,这是因为森林和草地吸收阳光的热量,冷雨一浇,顿成烟雾。我才知森林与草地作用的非凡。
维也纳人明白,宜人的气候不只是上帝的恩赐,更由于祖祖辈辈对这种恩赐倍加珍爱。早在1852年奥地利就颁布了《森林法》,一百余年沿用至今。这实际上就是严格的森林保护法,科学性与应用性结合得很完美。比如采伐,伐掉的那一片林木的空地,正是需要阳光射入,促使森林更好生长之处。所以,奥地利人从来不缺乏木材,也不缺乏绿色。
如果留心观察,还会发现维也纳人对房前屋后的草地就像对居室内的地毯一样爱惜。你很难发现一小块枯草。他们甚至不肯使用汽车里的空调,担心废气污染草木与空气。在这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里,无论何处,张目一看,总有鲜艳的花木在视野之内;放眼望去,空气透明,视线无阻,只要目力所及,那些远远站在楼顶上的一座座雕像的面孔,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绝无尘烟障目……
一天黄昏,我在城市公园正欣赏露天音乐会,忽然大厅顶上发出声声鸣叫,音调似猫,其声宏大。扭头望去,原来是一只大孔雀站在上面。孔雀是逞强好胜的飞禽,她要与乐队一比高低。这引得人们都笑起来,但无人驱赶孔雀,乐队更起劲地演奏,随后便是乐队与孔雀边奏边唱,奇妙之极。
还有比这更美好的表达大自然与人类和谐与亲密关系的颂歌吗?
这不正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最动人的深层内涵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清澈的声音(包利民)

      ①有一些声音就似遗落在人间的精灵,偶入耳中,便入心底,濯洗着那些漫漫尘埃,让心温润如初,仿佛流年沧桑还不曾侵染。

      ②十多年前,在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当了一段时间代课老师,那时正失意,在这天涯一般的地方,一种朴素的美很能将一颗烦躁的心平抚得极为柔软而易感。离开的时候,正是秋天,满山的树都斑斓着离别的心绪。翻过那座山,便是一条通往镇上的路,脚步刚刚踏上那片崎岖,就听到身后的山顶,一个孩子的声音遥遥传来:“老师,我会想你——”

      ③那声音带着山间溪水的清透,穿过满山的树,直击在我心灵最柔软处。那个女生,我上课的这三个月时间里,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敢读课文,甚至课间也不大声地说话。不管我怎样鼓励她,她都是怯怯的,只是有一次,悄声对我说:“老师,我一定会大声地说话的,可是现在还不能!”

      ④在我悄悄离开的时刻,她用她响亮的声音为我送行,回望,她小小的身影,在远远的山顶,那声音依然在回荡,回荡,回荡成一片温暖的海,漫流过我以后所有的日子。

      ⑤记得去年回故乡的城市,正是冬季,漫天飞雪。慢慢行走在大街上,脚步声敲醒着许多沉睡的过往,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曾度过我整个的中学时代,二十年的烟云易散,不散的只有这个城市每个角落拥挤着的回忆。

      ⑥忽然,便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隔着风雪,隔着车流人海的喧嚣,仿佛久违的呼唤。这许多年中,无数次听到别人喊我的名字,却都没有此刻的感受。那声音里,带着一种清澈的亲切,一种纯净的惊喜,我转头看,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人,正目光闪亮地看着我。我一声惊呼,虽然过去了那么多的岁月,我依然一眼认出了曾经的中学同学。相拥的那一刻,周围全是直入人心的暖。

      ⑦说了些什么已经不记得了,而那一声呼喊,却一直响在耳畔,将心一次次拉回那圣洁遥远的时光里,那些朴素而温暖的情谊,总是在风尘漫漫落寞重重时,悄悄浸润着心中所有的希望。

      ⑧有一年离家很久很远,归来时风尘仆仆,且满心失落,当梦想失落在追逐里,黯淡的心境便契合了秋的萧瑟。刚走进自家所在的那个小胡同,便传来几声长长的叫声:“哇……哇……心里便忽然一暖,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那是胡同里一个聋哑的孩子,且有些智力低下,他只能发出这一种声音,一直以来,都能听到他的喊声。原来总是觉得难听至极,而此刻,却如流淌的长风,将我心底的阴霾吹散。

      ⑨有时很羡慕那个孩子,没有长久的烦恼,每一天自在无忧,唯一的声音,可以是笑,可以是哭,没有任何的修饰和伪装,自然而然。而我们,却在世事劳碌中丢了最真实的声音,丢了最真实的自己。所以,当我失意归来,那个孩子的叫声才会如天籁入耳,而那一刻,我的泪也应该是极清澈的。

      ⑩去年夏天,在老家,中午时小睡,梦见自己依然是儿时,睡在母亲的身边,做了噩梦,大哭,梦中的梦中醒来,却发现母亲不在,便大喊。却听见母亲就在耳畔叫我,一如童年。迷梦归来,母亲白发萧然,问我是不是做噩梦了,因为听见我不停地喊她,就像小时候一样。

      ⑪我知道,我在梦里听见的母亲的呼唤,是此生最美的声音;而我在梦里喊出来的“妈妈”,却是母亲耳中永远响着的眷恋,纯纯如山顶的月。

文学类文本阅读

母亲是碗里的清水

鲍尔吉·原野

①父母老了,越来越想念自己的故乡。我不敢带他们外出旅行。我的任务是访问他们的故乡,带回照片和见闻跟他们分享。去年春天,我拜访我妈的出生地——巴林右旗白音他拉乡宝木图村。村书记带我看过我妈出生的院落,书记说,这里建成了养老院,叫平乐养老院。我妈听到后十分高兴。我去过国内大概有一百八十八个市县区,汉中江边融入天际的朱鸭,梯田里面隐藏在白雾当中的稻子,安康远处莽莽苍苍的群峰,广州珠江边上被搅碎的灯光……我把旅行见闻讲给父母听,我爸说:“嗨,咱们国家大啊!”我妈说:“不光是大,咱们国家还好啊!”在行事和谈吐上,我妈每每显出比我爸水平高一些。

②我妈今年72岁,除了皱纹、白发之外,看不到衰老。她早晨跑步,穿专业田径训练鞋。我外甥阿斯汗恶搞,把钟点拨快了两小时,她三点钟起床跑,回到家四点半。我爸问:“你昨天晚上干啥去啦?”以为她夜不归宿。

③跑完步,她熬奶茶、擦地、把煮过的羊肉再煮一下。我爸醒来,她给他煮红茶,冲燕麦炒面,回答我爸玄妙的提问,“田雨是个大小姐,又那么漂亮,怎么会喜欢李云龙呢?”“立春没有?”母亲每次都很认真地回答;丝毫没有敷衍的味道。

④阿斯汗醒来,提出更多的问题,关于洗澡、书包、鞋带儿等等。我妈应对这一切总是那么从容。自那时起,到夜深关闭电视机,她为每一个人服务,从中总结规律,逐步完美。而她本人神采奕奕,像战场上的女兵一样谛听召唤。

⑤我妈眼明手快,做完计划内的杂役,再寻觅计划外的事务完成之,我女儿鲍尔金娜有一条海盗式带亮钉的腰带,断折扔掉。按说扔应扔在垃圾桶里,她扔在窗台上,第二天,被奶奶用鹿皮缝好。“哟!”女儿打量针脚,说,“奶奶,你应该考北京服装学院。”此院是鲍尔金娜就读之地。

⑥当我媳妇把金项链如勋章般给她戴上,作本命年礼物时,我妈欢喜不安;受人一粥一饭她且不安,况金银乎?

⑦我妈像蚂蚁一样辛苦七十多年而没养成蚁王的习性,还在忙。别人坐看电视的时候,她站着;别人吃饭,她还站着。唤她坐是坐不下来的,人站着总能帮上别人一点忙。好像没人管自己的母亲叫蚂蚁,一般都讴歌为大山呀、江河什么的。我妈如蚁,没时间抬头看天,只在忙。正月初六,我们从内蒙古返回沈阳,走之前自语到车站买瓶水。这时我妈不见踪影,同时,我姐夫的鞋也不见了。

⑧“姥姥把你鞋穿走了。”阿斯汗对他爸说。

⑨“不可能。你爸一米八,姥姥能穿他鞋吗?”我媳妇对阿斯汗说。

⑩我姐夫打开门,听,“你姥姥上来了。”

⑪我妈穿一双大皮鞋上楼,手捧矿泉水。她怕我们买,连忙下楼了。为儿女的小事儿,我妈连鞋都来不及换。如果我妈是一只鸟,一定从窗户飞出飞入无数次,把所有好东西拿回来给自己的儿女,不管飞多远。

⑫春节前,牧区的哥哥朝克巴特尔、姐姐阿拉它塔娜和妹妹哈伊塔德每人肩上扛着羊,给我妈过本命年。他们请婶子上坐,献上礼物,跪拜。阿拉它塔娜双手抚胸;唱一曲古老的民歌,其他人额头伏地。

⑬“如果大雁还在的话/小雁才感到幸福/如果父母还在的话/儿女才感到幸福……”

⑭这首歌很长,回环往复。跪地行礼的人都五十多岁了,满面风霜。我妈扭过脸,泪水难禁。他们是我大伯的儿女,每个人自小都得到过婶子的抚育。我妈像一只在林中结网的蜘蛛,把四面八方的亲戚串联到一起,共同吸吮网上的露水。

⑮我妈对我说:“其实我最喜欢的事儿是看小说,就是没时间。”

⑯时间,成了一个七十岁老太太的稀缺之物,以至于不怎么吃饭,不怎么唾觉,她把自己的心分成很多份给了别人,私享的一念是读书。我给她寄过一些杂志,她望而欣慕,夜深之后慢读,指沾唾沫掀书页。她说这声音好听。

家是碗,母亲是碗里的清水。人们只看到碗,看不见里边的清水。

《深圳晚报》2021年5月

阅读下面一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彩票

①老王住在我家楼上,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彩民。自从他看了香港电影《富贵逼人》后,就被那种中了六合彩后的富贵生活所感染,成了彩迷。近两年,随着体育彩票的兴起,其他种类的彩票也如雨后春笋般“长”了起来。这下老王可是如鱼得水,每天都只琢磨一件东西——彩票。

②我和老王挺熟,下班后常能碰到他。他的手中总是紧紧地握着几张彩票,脸上堆着灿烂的笑容。见到我就说:“看见了吗,我经过精确推算,觉得今天买的这几张有望中大奖。后半辈子不用愁了。”说着,便春风满面地上楼了。

③我木然地站在那里,回想着他的笑容,我看他那高兴的样儿,好像明天就真能捧着500万元回来似的。听人说他每月要将几百甚至上千元花在买彩票上,可是屡买不中,就是中也就中个几十上百元的,得不偿失。可他为什么总是热情不减呢?我想不明白。最近,老王又买彩票了,买得比平时都多。因为他听说这片地方有一位老太太买了两张就中了500万元。馋,实在是眼馋。这激起他更大的热情。每次开奖时,都会有人把中奖号码写在大街的黑板上,彩民可以自己去对,老王则场场不落。这次开奖那天,我正在屋中看书,心里想着老王一定又对奖去了,忽听到楼道里有人疯狂地喊叫:“啊,我中了,500万!500万,我中了!”那声音沙哑,却震撼着楼道;声嘶力竭,却充满了狂喜。仿佛整个空气都在这声音的颤抖中凝固了。紧接着传来一阵咚咚咚的上楼声。开门一看,只见老王满脸通红,两眼发光,气喘吁吁地跑上楼来。老王见是我,使劲地扬着手中的彩票,热泪盈眶地高声喊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功夫不负有心人,500万!500万啦!”说完,他又冲上了楼,“范进”似的行为使我又木然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别扭,我很难理解一个活生生的人竟会被这些小小的纸片所奴役。不过,这似乎也算是命运对老王锲而不舍的追求的回报。但是,我想我不会这样做的,因为在我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生活,而不是追求钞票。

④第二天,我听说老王被送进了医院。不是因为“乐极生悲”,而是因为昨天对奖黑板上的特等奖号码抄错了,末尾应是“1”,而老王的是“0”。命运就是如此捉弄人,只差“1”。老王又一次与他的“幸福生活”失之交臂了。人,若不想被命运所捉弄,就只有自己努力,去创造命运,改变命运。

文本二:

我的彩票观

①如果我有500万,我就放下书包环球旅行。我有500万吗?没有。所以我依然要在学校踏踏实实地读书。如若我能中头彩,我就去干我想干的事。我能中头彩吗?几率很小,所以我依然要干我应该干的事。

②我不买彩票。虽然我也向往富翁般的日子,虽然我也想实现只有用钱才能实现的梦想,但我依然没买过一次彩票。尽管有人因为它得到了财富,因为它过上了自己向往的日子,但我依然对它流露出不屑的神情,我只相信自己,相信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努力换来的财富。

③校园彩民们不断用零用钱赌青春,“500万”“名车”“电脑”“别墅”之类的词充斥在他们的头脑中,有了500万他们立刻会放下书本。读书不就是为了赚钱吗?有钱的目的达到了,还读什么书?这是他们的解释。我迷惑了,难道钱就是人生吗?难道钱就是成功吗?难道成功的结果就是拥有金钱吗?有了钱干什么?花钱,不停地花钱,用钱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全都得到了呢?之后的人生岂不是太苍白,太缺少色彩了?穷得只剩下钱了,人生便没有了意义。

④美国许多超级富豪们都表示自己不会给孩子留下太多的钱,平时对自己孩子零用钱的控制也很紧。富豪们的孩子一出生就等于中了超级头彩,他们不用作任何努力就可以充分享受生活,富豪们却不这样想。比尔·盖茨多次表示,他过世以后,每个孩子只会得到1 000美金,其余财产全部捐给慈善事业。为什么呢?他这样解释的:“成功的价值在于创业的过程,我享受过其中的艰辛和快乐,也希望我的孩子也能感受创业的乐趣。”是呀,成功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在创业过程中,无论是汗水和眼泪,还是艰辛和喜悦,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种财富,一种历练。

⑤我没买过彩票,今后也不会去买,我永远也中不了500万,但我相信我会快乐地前进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

⑥假如我有500万,那一定不是中彩了,而是我创业之后的成功。

现代文阅读

蝉的卵

法布尔

①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②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③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④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⑤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儿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

⑥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⑦这时,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粘土上。

⑧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⑨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⑩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⑪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