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第四十八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我的高中是在文革中渡过的。说到这个时候,大家很快会想到一个词,叫“荒漠”。因为这是一个一望无际的荒漠的时代。可是你们大概谁都不能想到,本人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恰恰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为什么?因为当时有一批苏州城、无锡城名校里头的名师,下放在江苏盐城那一大片芦苇荡里。他们到了我所在的中学,做了我的老师。

    其中就有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度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

    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话,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我们至今还记得,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开始走上讲台,那一天是讲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间,我的历届的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她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是这些字,你的那些作文,字非常地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那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们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的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们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节选自《读者》2016年第23期,有删改)

(1)、给划线字注音。

(2)、文章讲诉了“我的语文老师”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述。
(3)、请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部分删去,再与原句比较,说说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

(4)、“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这里为什么强调门是被“踢”开的?
(5)、文中两次写到“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请结合语境,说说这两个句子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6)、结合选文,说说“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7)、曹文轩,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2016年4月4日获“国际安徒生奖”,请联系作者的成就,说说你对文末划线句子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阳 光   

                                                                                                                                    彭学明
        ①春天的阳光,像一河涨起的春水,载着桃红水绿,满山奔走。于是大地暖和了,湿漉漉的水气从泥土里蒸发出来。睡在泥地的阳光,伸出温情蜜意的舌尖,在泥土的胸膛舔啊,舔呀,千次万次,阳光把他的爱情和生命全部奉献。冻了一冬的泥土因此长出感情的草、生命的树和爱情的花朵为阳光回报。那些花朵,本就是为爱情而来的,本就是感情泛滥四处开放的,如今有了阳光的温情和抚弄,就更是漫山遍野吐露芬芳。阳光,一个本领高强的摘花手,让我们羞愧汗颜。
       ②阳光看农人们如何把春天浸泡成一方种子,发芽、抽苗,变成风景。等一切都满含春的情意,绿成诗的意象时,阳光站起身子,到夏天去了。
       ③夏天的阳光,像一匹横空出世的火马,总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奔突而来,坚硬的蹄声左冲右杀,踏起一路黄尘、青烟。这时的阳光最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通红的唇一如炭火,搁在哪儿哪儿都疼,于是女人穿了裙子,让阳光紧抱;男人穿了短裤,让阳光乱拧。《诗经》里留下的男人女人,赤脚穿过雨巷,长发湿漉,疑是戴望舒身边移动的丁香。亲切的阳光与他们并肩行走,隔世的话题越拉越长。阳光和人来到草地,草地的绿不再柔弱而很坚强。阳光和人来到河边,河边的景致不再新鲜而很老陈。夏天的阳光,是水中的阳光,只有水中浸泡时,我们才感到阳光是那样软和、湿润与可爱。那么,就让我们做一回田田的荷叶,永居水乡,翻动棹歌。
       ④可是秋天要来的,秋色会愈来愈重地挂在我们的窗棂与屋檐。那阳光会依旧照在一把紫砂茶壶上,照在几串沿墙挂着的红辣椒上,依旧会钻进秋天的林子里又唱又跳,把树叶染得红红、黄黄。阳光走到田里,田里的水稻就会成熟。阳光走到地头,地头的庄稼就会吐香。阳光走到树上,树上的果实就会流蜜。即便是土,阳光也会将之踩出芬芳。抚摸千年不改的芳醇,辛苦一世的人们开始唱歌,没有词,没有曲,就是那么灿烂的几吼,就有滋有味,无限情思。小桥流水,红掌清波,柴门紫烟,都如远行的乡人年年奔跑在秋色民歌。那些牛、羊、猪、狗,则永远都是一群活活泼泼的动词,在民歌下走动,民歌下成长。
        ⑤当我们把秋天收进仓库以后,我们往往来不及给秋天道个好,就不知是谁从遥远的西北派出一夜寒流,让三九隆冬乘坐一地冰霜抵达民间。阳光,不再是守家的乡人每天早出晚归,而是远行的游子肩扛乡愁,留下背影。又冷又疲的日子,我们围着炭火,却总朗不起一颗心赶走冬天的阴沉,总怀念阳光曾经给予的好日子、好享受。可是阳光,你会回来么?你是否独上高台、一脸泪光地打望着我们?
       ⑥ 阳光来了!阳光穿着布鞋!阳光来到他曾经来过的地方数他熟悉的村庄、熟悉的景致!那几堵院墙还在么?那几排篱笆还在么?那几株柳树还在么?在咧!那叫二爷来我身边坐坐吧,我想听他的二胡!白胡子二爷就拖把二胡在阳光身上坐了,受伤和不受伤的音符在老人和乡间的角角落落走走停停,越走越真。学校的大草坪里,阳光正翻晒着一群看书的孩子和电脑照排的字符,整个草地满门书香。字符们,正排着队,教孩子们认识道路和世界,认识智慧和思想。字符说,这个世界不但充满了善良与美丽,也充满了邪恶与丑陋,那些阳光照射不到的阴沟与角落,往往生长着肮脏与丑恶,把某些人的良心与道德赶得越来越远,我们越来越世俗、势利、缺乏斗志、忘记正义,于是我们多么希望有自然的阳光温暖我们皮肉的同时,更有精神的阳光照耀我们的骨髓。
       ⑦阳光,我们一生一世的亲戚,我们永远需要与你把酒对歌,握手叙情,永远需要你的恩赐与抚慰。                         

阅读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空气长寿素”——负氧离子
      ①每当我们来到原野、漫步海边或走进森林的时候,总感到那里的空气特别的新鲜,浑身充满了轻松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长寿素”——负氧离子。
      ②负氧离子是一种带电的颗粒。早在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发现了空气带电现象。空气之所以带电,就是因为其中含有负氧离子。那么负氧离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知道,大气中时常发生高压放电现象——闪电,就在闪电发生的瞬间,其周围的空气即被电离,从而产生了大量的负氧离子。
      ③研究表明 , 树木、花卉释放出的芳香挥发物质具有增加负氧离子的功能。此外,喷泉本身就是一个负氧离子发生器,甚至海里的浪花、喷花的淋浴头也都会产生负氧离子。这就是原野、海边、森林里的负氧离子格外多的原因。
      ④负氧离子在空气中不会无限增多,也不会长期停留,而是不断产生、不断消亡。据测定,北京北海公园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含有负氧离子800多个,而在行人拥挤的王府井大街仅200个左右。负氧离子惧怕灰尘、细菌、病毒,一旦碰到这些小的颗粒,就会发生电荷的传递,致使灰尘和细菌的颗粒变大,当空气托不住它们时便降至地面。这就是负氧离子多的地方有毒颗粒少、空气格外清新的原因。
      ⑤负氧离子对人的健康非常有益。它不仅能使空气清新,还可以灭菌、除尘、治病。当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很高时,能抑制多种病菌的繁殖,降低血压,消除疲劳,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正因为如此,人们才称负氧离子为“空气长寿素”。
      ⑥据最新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报道,世界上三个有名的“长寿村”——巴基斯坦东部的芬扎、厄瓜多尔南部的毕路卡其巴以及前苏联高加索的一个村庄,仅百岁以上的寿星就有数百人。这三个长寿村皆是群山环抱、绿树成荫,负氧离子浓度很高。
      ⑦懂得了负氧离子的有关知识,我们就要在工作、学习之余经常到郊外、海边去放松放松,这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蒙山深处

厉彦林

①山高林密,层峦叠嶂,云在林上飘,林把云朵藏。翻滚的云海和茫茫的林海交织变幻, 宛如仙境。蒙山深处,平邑一侧,有户人家以林为家,世代栽树护林。

②“来了,累了吧?先回家喝杯茶,歇歇脚。”在柴门外等候的杨希路招呼我们走进山间 的四方小院,坐在屋前的凉棚里。

③我们坐在低矮的松木板凳上,喝起了早已凉好的温茶水。只见小院被层层树木围绕着、 掩映着,周围的空气仿佛也被染成了淡绿色,耳畔回响着沟壑里的溪流声和清脆的蝉鸣声。

④“我家祖辈都住在这里,守护着这片山林。到我这,是第七代了。”杨希路望着一望无 际的林海,眼神柔和坚毅

⑤来一趟庵子护林点,实属不易。那天我们一行早上 7 点多就出发,乘越野车颠簸了一段 山路。石头山路越来越窄,在茂密的林草丛中时隐时现,我们只好下车步行。那山路时而拐弯 抹角,时而贴在崖壁下。歇脚数次,被汗湿透的毛巾拧了多遍,鞋和裤腿沾满了泥浆。翻越了 三道山梁,攀缘跋涉两个小时,终于来到了杨希路的家。我想象不出,一家七代人,200 多年 来,是如何在这偏远艰苦的深山坚守下来的。

⑥“这几千亩山林的每一个角落我几乎都去过,每片林子长得怎么样,我心中有数。”每 天早晨 7 点,杨希路就开始巡山,一天需要走几十里山路。到山的制高点瞭望,通过听声音、 察看脚印和车辙等,观察有无异常情况。春夏主要防治病虫害,秋冬季重点防火。饿了啃煎饼, 渴了喝山水。每年都得用坏几把斧头、镢头和手锯,穿坏 10 多双鞋。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是, “不上山绝对不行,心悬着,放不下。 ”

⑦防盗伐则是时刻绷紧的弦。早年,有人上山搂柴火、砍木材,记不清一家人跟盗伐者发 生过多少次冲突。

⑧杨希路也是平凡之人,生活不易,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照明取暖,这些平凡小事,在 山上都是难题,物品都得从山下采购。杨希路的摩托车经常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奔波盘旋,车 后挂满面布袋、酱油瓶和醋瓶子。每年大雪封山后,生活更不方便,如果考虑不周全,准备不 充分,就会有几个月吃不上蔬菜。

⑨杨希路 78 岁的母亲刘春荣说:“我刚嫁过来时,这里还是荒山,这边秃一块,那边秃 一块,对面山上跑只兔子、飞只喜鹊,都看得一清二楚。但我们坚持下来了,现在望望漫山遍 野的绿树,爽心亮眼,心里舒坦着呢。”杨希路看着白发苍苍的母亲,也发起了感慨:“我是 母亲的儿子,也是森林的兄弟、树木的亲人,我和树木都是长辈养大的孩子!”杨家七代人与 树共生长,与一片林共守望,迎着风雨和酷暑严霜,坚守绿色家园和生命约定。每当绿色画卷 收入眼底,心中的苦楚便烟消云散,涌起的全是自豪与热爱。

⑩蒙山层林叠翠,古木参天。阳光下,云在飘,鸟在叫,树在长,护林人杨希路忙碌的身 影又穿梭在沟壑林间,棵棵树木看着,条条山路记着。树与人同命相依、根脉相连,苍翠欲滴 的绿色描绘着蒙山如诗如画的美丽风景。

(选自《人民日报》2023 年 10 月 25 日,第 20 版,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