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主席22日回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一段话,今天在中国互联网上刷屏,赢得无数人的由衷点赞。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甲)这是一个直抒胸臆、斩钉截铁的答案,这是一个震耳欲聋、感人肺腑的答案。习近平主席简洁有力的回答,一腔赤诚溢于言表 , 彰显出人民领袖的真挚情怀。“无我”是一种勇毅信念。(乙)《庄子·齐物论》中就有句话:“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心为物役就会迷失自我,心有杂念就会患得患失。心中有国家、心中有人民,自然就没有“小我”的位置,于是也就能不言私利、恪尽职守、夙夜在公。
(丙)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正是习近平许党许国、忠于人民的鲜明写照。
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展出的宋、明两套12卷全本《大唐西域记》,记录了唐代中国主动学习域外文化的探寻之旅。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千年前的玄奘西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超越了对佛学知识的探求,彰显了中国古人对异域文明的向往和对理想主义的渴求。正如玄奘述录“随所游至,略书梗概,举其闻见,记诸慕化”,《大唐西域记》为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留下重要见证。
作为记载公元7世纪南亚西亚等地历史情况最系统、最详细的版本,保存了珍贵史料的《大唐西域记》对于拓宽当时中国人的眼界,反映丝路之上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照《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规模庞大的那烂陀寺遗址和艺术瑰宝阿旃陀石窟等著名文化古迹得以发掘和复原。可以说,《大唐西域记》的问世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有着突出贡献。《大唐西域记》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媒介,见证了中华文明以开放包容之姿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问世至今1300多年,《大唐西域记》历久弥新,愈加散发版本记史的恒久魅力与联结文明交流的新鲜活力。当下,我们重温《大唐西域记》,这一珍贵典籍焕发新的生命力,发挥出当代更大的价值,让丝路精神从历史走向现实,从世界走向中国,续写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佳话。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