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莱芜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随着人类联系的加强,侵略与抗争、冲突与合作成为世界各国之间关系的常态。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外交,充分体现了“弱国无外交”。材料二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斯大林1945年2月于雅尔塔
世界政治格局风云变幻,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有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一:世界的命运掌握地他们手中,但他们却没有担当此重任的胸怀。他们出于狭隘的私利,互相色心斗角,大搞秘密交易。和会签署的凡尔赛条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世界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纪一系列灾难的根源。
——戴维·辛克莱
材料二:二战后,西方盟国对德国实行了一场强制性的“再教育”,即一系列的民主化改造,试图从根本上消灭纳粹主义产生的根源,使德国不再成为世界和平的威胁,这是现代史上唯一的一次试图对一个民族的所谓“民族特性”进行全面改造的政治尝试。“再教育”取得了成功,培植了民主观念,为德国从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蜕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自张沛《德国西占区“再教育”初探》
材料三:当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1950年5月呼吁就欧洲煤钢联营的建议进行讨论时,(德意志)联邦政府完全同意准备与之合作……对于法德两国来说,其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建立煤钢的共同生产后,德法之间进行任何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物质上也不可能。
——摘自《阿登纳回忆录》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