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省巴彦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气体成分 | 氮气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其他气体 |
空气中的气体(%) | 78 | 21 | 0.03 | 0.07 | 0.9 |
呼出的气体(%) | 78 | 16 | 4 | 1.1 | 0.9 |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四个主要操作步骤如图(1、2、3、4)所示,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的空白处:
实验步骤 | 验证依据 |
①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 |
②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 根据,判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
③。 | 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氧气含量不同。 |
④。 | 根据,判断水含量不同。 |
(提出问题)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⑴无水乙醇(CH3CH2OH)和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CH3CH2ONa)和一种初中阶段常见的可燃性气体;
⑵浓硫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⑶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后会变成蓝色。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
猜想二:CH4
猜想三:H2
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上述猜想的理论依据是{#blank#}1{#/blank#}。
(设计并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分成甲乙两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将反应产生的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 | 烧杯内壁有小液滴生成 | 猜想三成立 |
乙组同学认为只完成上述实验,猜想二也可能成立。理由是{#blank#}2{#/blank#}。并设计了如下实验进一步验证:将反应产生的气体点燃,燃烧产物依次通入A、B装置(如图2),测得两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变化如表。
A装置 | B装置 | |
实验前 | 257.6g | 144.2g |
实验后 | 257.8g | 144.2g |
乙组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证明猜想{#blank#}3{#/blank#}成立。
(得出结论)无水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4{#/blank#}。
(实验反思)甲组同学受到乙组同学的启发,认为只需要增加一个实验:再在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就能使本组的实验方案更加完善。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合理{#blank#}5{#/blank#}(填“合理”或“不合理”)。
(拓展延伸)要确认该实验过程中所用的乙醇是无水乙醇的实验方法是{#blank#}6{#/blank#}。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