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4届安徽“江淮十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对用户的操作要求很低,在语言的组织编排上要求也不高,“微博”得以迅速流行,导致原来的博客用户纷纷弃旧图新 B、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元旦”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 , 非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 C、王弋参加了2013年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面对两次同样优秀的成绩,究竟是上南京大学还是上复旦大学,他很纠结 D、为了完成教育学会的换届工作,大家坚持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做了大量具体而微的准备工作,确保了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电视片《守护南海珊瑚林》在呈现了海底世界珊瑚家族绚丽多姿,        的图景之后,回答了珊瑚为何物的问题,随着把珊瑚定性为动物的结论,眼前展现出珊瑚虫与虫黄藻绝妙的共生关系图量,那段生动漂亮的画面与充满幽默情趣的解说,        地把虫黄藻寓为珊瑚虫的“房客”。“虫黄藻用光合作用产生的糖和氧气‘交纳房租’,并赋予‘房主’五彩缤纷的颜色;(    ),还将自身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及氮、磷等供给虫黄藻做光合作用原料,真可谓佳偶天成,互利双赢了”。珊瑚的美,就这样通过共荣共生的“关系”建构并诠释出来。

    狄德罗还曾说过:“美总是随着关系而产生,而千变万化,而增长,而衰退,而消失。

    珊瑚虫、珊瑚林、珊瑚礁在演绎了自身生命之美的同时,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而面临美的毁灭。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水温度升高,让珊瑚虫和虫黄藻原本和睦的关系不复存在,从此“六宫粉黛无颜色”,珊瑚的美渐渐衰退。而对珊瑚不择手段地盗采,海洋酸化,海水污染……更是酿成珊瑚礁“白化”乃至可能从地球上消失的悲剧。于是,影视片        地描绘了以黄晖为代表的年轻的科研团队,夙兴夜寐、        , 拯救珊瑚、珊瑚礁的科学实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认识的学生里面,除了少部分________的奇才之外,真正最影响一个人的成就的因素,可能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而在于他有多“踏实”。踏实的人做一件事,成一件事;学一样东西,就学得到一样东西。你只要看一门课最开始的时候,讲一些最简单的知识,哪些人可以________地听进去,他们未来就算没有什么惊人的成就,也都不会生活得太差。而聪明人往往已失去了耐心,都趴在桌子上睡觉。

    但趴在桌子上睡觉,还不算最糟糕的学习状态。我自己也在课上睡过无数次,就我的经验来说,当然什么也没学到,但起码知道没学到东西。更可怕的情况是自我催眠,感觉自己在学,实则空空如也。一种典型的催眠方式,就是用手机把每一页PPT都拍下来,之后该开小差照样开小差。他们以为自己“学到了”,但无非是在手机里储存了一堆只在考试前才会看一遍的照片而已。有时我会禁止学生照相,但他们还是会把电脑搬到教室里,一边听课,一边噼里啪啦地打字。这样也算很努力。但他们努力把课堂上的内容敲进电脑里,就是为了自己可以更________地记不住它们。之所以说这种情况更可怕,是因为他们________地把“并没有真的学到什么东西”这件事巧妙地敷衍过去:“反正随时可以再看我的笔记。”

    我想,这里面大概也有一种安全感。一个人学东西之所以无法专注,可能就是因为他无法忍受专注在一个点上的感觉。学习一个东西(尤其是简单的、重复的)往往让人焦虑。(    ),这样就可以说:“行了,这个我已经懂了。”这是回避焦虑的法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