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磁县滏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
A、
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
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
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
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举一反三
战国时期“诸子十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这一历史现象被称为(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的重要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对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是( )
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发展为“仁义礼智信”五常。此后,“五常”一语频频出现在史籍中,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这说明( )
《墨子》中说,“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轮车、赣饱、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这些言论( )
孟子主张“仁政”,将道德标准建立在利益追求之前,并以鱼与熊掌为例,宣扬舍生取义;商鞅主张“耕战”,并以实利的诱惑、严密的法制和严厉的刑罚将人民强行导向务农与作战。二人的主张均蕴含了( )
韩非子认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故臣得借则力多,力多则内外为用,内外为用则人主塞。”在此,韩非子强调了(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学科试题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