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甘肃省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材料:1896年1月的《法兰克福报》上有一篇报道这样写到:“德国主要是一个大陆强国。它在陆上的力量使它获得无可争议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德国执行世界政策的愿望与加强德国地位是不协调的;这倒会使人们怀疑德意志帝国的和平意图,在政治舞台上造成了一种新的难以估量的局面。”这种声音没有引起威廉二世的重视。他认为,德国需要变成一个殖民帝国,这个殖民帝国需要一支海军来保护,这时候的海洋在他们眼里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它已经成为生死攸关的神经,如果我们不想让一个蒸蒸日上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民族变成一个老气横秋的衰败民族,我们就不能允许这条神经被割断”。德国比其他殖民帝国登上舞台的时间要晚,因而开始“全速前进”。由于海洋领域的开拓,德国的入侵扩大到远东、南太平洋、近东、中东和北非。
——摘编自胡德坤、刘娟《德意志第二帝国海洋战略初探》
有学者认为,社会并非稳步前进,也不会跳跃式或随机发展。相反,它像季节一样流转:冬天 结束,春天来临。
经济浪潮 | 历史阶段 | 中心国家 | 技术引领 | 对应危机 |
第一次浪潮 | 1780— 1830年 | 英国 | 蒸汽机 | 1837年经济恐慌 |
第二次浪潮 | 1830— 1880年 | 英国 | 钢铁制造 | 1873— 1879年长萧条 |
第三次浪潮 | 1880— 1930年 | 美国 | 电气化和化学制品 | 1929— 1939年大萧条 |
第四次浪潮 | 1930— 1970年 | 美国 | 汽车、石油化工 | 1974-1980年两次石油 危机 |
第五次浪潮 | 1970—2010年 | 美国 | 信息与通信技术 | 2008年持续至今的金融 危机 |
——摘编自詹姆斯 ·穆迪等著《第六次浪潮: 一个资源为王的世界》
上表反映了178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以科技和经济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历 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材料一 相比于丝绸和青花瓷,茶叶进入西方的时间较晚,它的全球流动是大航海时代的产物。16世纪开始的欧亚、美洲和非洲间物产大流动,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茶消费国。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崛起,挑战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贸易霸权,茶价随之大幅下降,茶从开始的贵族饮品,逐渐服务于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
——根据宋念申《发现东亚》整理
材料二
大本钟是英国国会大厦的报时钟,1859年完工时是世界上最大、最准确的四面报时钟,根据格林尼治时间,每隔1小时报时一次,方圆数英里之外都能听到钟声。大本钟钟楼被视为伦敦的象征。 | 埃菲尔铁塔于法国大革命爆发一百周年之际落成,其建造的初衷是为了展示法国的工程学知识,象征着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改变和进步,也体现了人类对技术的探索和追求,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