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义乌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清白堂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注】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②芟(shān):除草。③扃(jiōng):关锁。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⑤饵:吃。⑥忝(tiǎn):玷污。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绠不可

②三日而后

人襟灵

(2)、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4)、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5)、下列两个句子一“叹”一“问”意蕴丰富,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请简要分析。

①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清白堂记》)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6)、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清白堂

(南宋)王十朋

钱清地古思刘宠 , 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

【注】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举一反三
王 学习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时,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资料。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 , 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可以不去留意,把它们当作背景音乐;那料峭的春风,最多不过把酒吹醒,让人感到微冷而已。胸怀坦荡,可以包容天地,听任自然。这样,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都能随遇而安。人生何尝不会“栉风沐雨”?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①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定风波,词牌名。②〔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这时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④〔雨具先去〕有人带雨具先走了。⑤〔吟啸〕高声吟咏。⑥(芒鞋)草鞋。⑦(料峭)形容微寒。⑧(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资料夹

资料一:

[甲]

苏子瞻以诗得罪,贬黄州。

[乙]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所与游者,亦不尽择。

[丙]

东坡在黄,即坡之下,种稻为田五十亩,自牧一牛。

(选自《苏东坡轶事汇编》)

①(岭表)古地区名。即岭南、岭外。

资料二: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

(选自《东坡志林》)

资料三:

公幅巾芒屩 , 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筑室于东坡。

(选自《东坡乐府笺》)

①〔幅巾〕裹头用的丝巾。②〔芒屩〕芒,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用以编织草鞋。屏,草鞋。

资料四:

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

(选自《晋书》)

①〔孙绰〕东晋文学家。②〔安〕即谢安,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