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华兴联谊学校2017-2018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

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这里“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指的是(    )
A、“双百”方针的提出和推行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通过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
举一反三
阅读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政府源于人们的契约,政府的目的在于保障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为人民谋福利。         
材料二: “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渡过的。”
——列宁
材料三 :北方人民热烈欢呼宣言的发表,黑人群众连夜集会,欢庆自由和解放。南方的奴隶主则咒骂林肯是“魔鬼”,把宣言的发表说成是“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惊人的政治罪行、最愚蠢的政治错误”。然而历史是公正的,它已经证明宣言是一个民主性的革命文件,它是美国人民(包括黑人与白人)长期进行反对奴隶制和废奴斗争的结果。宣言的发表加速了北方的军事胜利。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 90 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走自己的路。90多 年来,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人民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立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了合理的人才流动制度;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是通过什么手段并通过什么法律手段实现人民“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的?
(2)材料二中的“大革命”是指什么?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法律手段来巩固“大革命”成果的?
(3)材料三中的“宣言”是指什么?它的颁布有何意义?
(4)材料四中“符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是指什么?它最早是在那部文献中得以规定保障的?
(5)以上材料体现的时代发展趋势是什么?

百年复兴路,浙江故事多。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一所学校的故事】

1937年,浙江大学师生踏上了漫漫西迁路,克服万难,穿越六省,行程2600公里,于1940年抵达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坚持办学近7年,谱写了一部“文军长征”史。

(1)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浙大西迁办学的背景,并写出“文军长征”从浙江到贵州经过的A、B两省的名称。

【一部宪法的故事】

1954年1月,毛泽东对随行人员说:“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又说:“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正确的道路可走。”

(2)毛泽东这次杭州之行的主要工作是什么?根据材料说一说这项工作的目的。

【一家企业的故事】

1983年,萧山万向节厂厂长鲁冠球提出与乡政府签订厂长个人风险承包合同,自我加压,承包利润指标翻一番,获得经营自主权,这份合同成为后来企业承包经营的范本。1984年,万向产品首次销往美国,迈出了“从田野走向世界”的第一步,由此打开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不仅赢得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锻炼了自我,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开拓。

(3)阅读材料,指出万向节厂变革的意义。综合本题信息,指出三则浙江故事所折射的中国人民的追求和梦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