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高安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农民获得的“红利”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
(4)、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进一步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与宏观调控经济的必要性……宏观指导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二十世纪30年代中苏“凯恩斯主义”的运用》

材料二: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实行集体化……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农庄的剩余产品。

──(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苏联人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食物单调、消费品的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 自由缺乏、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受震惊……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需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