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衢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 B、河曲智叟以应       今亦死 C、陶后有闻           妍明媚 D、邹忌八尺有余       讲信
举一反三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巧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刁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乓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争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功。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惮子。

古诗文阅读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 , 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丘之小不能一亩。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渓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 , 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 , 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有删改)

【注释】①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②偃蹇: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③回巧献技:呈现巧妙的姿态以及景物各自的特点。④瀯(yíng)瀯: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⑤澧(fēng)、镐(hào)、鄠(hù)、杜:均为古地名,泛指繁华之地。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相关任务

【甲】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山翠,秋水日潺暖。依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据《新唐书》本传,此诗是对裴迪“相酬”之作,两人同隐终南山。①值:遇到。②接舆:春秋时楚国的一位佯狂遁世的隐士。③五柳:本指陶渊明,这里系作者自喻。

【乙】

三游洞序(节选) 

白居易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共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共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逆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艾芜刈璧,梯危缒滑 , 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 , 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既而通夕不寐迫旦将去 , 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

(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改)

【注释】①作者与好友元積、弟弟三人同游西陵峡口北岸的严冬,这篇序即为此次游览时所作。白居易此时得罪权贵,被贬。②棹:小船。③艾芜:割倒杂草。④梯危缒(zhuì)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⑤未:未时,今午后一点到三点。⑥戌:戌时,今晚上七点到九点。⑦知退:白居易弟弟的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