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____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不显眼的细小的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地球有各式各样的衣裳,五颜六色,绚烂多彩,而且会随岁月的更替而改变。
         ②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冬天暖和,夏天凉爽。这是因为水所能吸收容纳的热量特别多,使1立方厘米的水升高1所需的热,足以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或是5立方厘米的花岗岩也升高1。当阳光强烈时,水把大量的热吸去,起到了降低气温的作用;当天气转冷后,水又把热陆续放出来,使气温不致降得太低。
        ③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衣裳,而在大陆上又有大约1/5的土地穿着黄色的衣裳。这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区,它使那里的气温热时特别热,冷时特别冷。不是雪中送炭而是火上浇油,起着与海洋相反的作用。在沙漠中,昼夜温差常常达到好几十摄氏度。
        ④黄色衣裳之所以产生这种效果,一方面由于它本身吸收容纳热量的能力比水要差许多,同时也因为它不能像海洋那样经常把大量水蒸气输送到空中,使那里的空气保持比较潮湿的状态。
        ⑤                                  。它拦截阻挡着太阳射来的热,同时也阻挡地面的热向宇宙中散失,假使没有大气,被太阳照着的地方就太热,而晒不到的地方又太冷了。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其含量越多,吸热能力就越强,所以海洋上潮湿的空气比沙漠上干燥的空气更能吸热保暖,调节温度。
        ⑥在高山上,空气稀薄,水蒸气的含量也少,热量来的虽多,去得也快,到了一定程度,支出更超过了收入。那里常常终年被积雪所掩盖。
        ⑦两极也是终年穿着白色衣裳的地区,那里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阳光是斜射的,阳光在大气中旅行的路线长,沿途被拦截阻挡掉的热就多,所以到达地面的热量少,因此两极的气候严寒。地面得到的热量已经少了,白色的衣裳更将这些热大量反射掉。刚落下的白净的雪能把射到地面的90%左右的热反射回去,这就使温度更低了。
        ⑧包括两极和高山地区在内,地球上约有1/10的陆地终年穿着白色的衣裳。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穿上白衣裳的地区就更多了。这些白色的衣裳对地球上的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气象学家吕炯等已发现,北方海洋的结冰量和我国长江流域旱涝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至于那种面积广大的终年积雪的地区,更是冷空气的制造厂,广泛地影响着天气的变化。
        ⑨能够使地球上冷暖干湿更加适合人类需要的,是绿色的衣裳。植物掩盖着地面,掩盖得最密的是森林,它对改善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惜的是,和我国辽阔的领土面积比较起来,森林面积显得太少了。
        ⑩地球的衣裳和气候的关系如此密切,因此我们必须要使它穿得合适。这是有可能做到的,目前也正在做。修水库、扩大水田是为了使陆地上有更多的地区穿上蓝色的衣裳;黑化冰川,使白色衣裳变黑的工作也已开始了。还有更多的为大地剪裁衣裳、描龙绣凤的工作要我们进行。我们一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对中小学教育而言,每一门课都很重要,但是本国语言文字,文学的修习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你一辈子的,学生走向社会,对生活和工作起决定作用的一些关键素养,如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阅读判断力等,多能从能通识化的语文教育中找到源头。可以说,____。

②受到过好的语文教育,打好语言文字基础,能让我们在视频图像和娱乐文化的喂养环境下,具备现代社会人的“优秀”素养。【甲】 , 让我们能接触到最有价值的知识;【乙】,让人总能在相同中看到不同,从正常中看到反常,有创新敏感和创造欲望;【丙】,不必借助他者中介,在有效率的沟通中更多被看到、被理解、被欣赏。

③语文教育给我们第一重要的能力是严肃阅读的能力。不要觉得“阅读”很容易,你试试能不能做到打开一本书就立刻读下去。有效率地致知(获得新知)的阅读,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自小接受良好的语文教育。阅读某个文本,不是仅训练学生去找"中心思想”"写作目的”和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沉浸其中与作者去对话,在对话中获得愉悦并习得新知。这个过程,要有深度的专注,沉浸其中才能先涩后畅、先慢后快,抵达新知。我跟北大和人大那些“高考胜出者"交流时发现,他们绝不只是“优秀的考生”,不是精致的考试机器,而是在中学阶段就读了很多书,阅读和致知能力很强。中学语文课养成的阅读积累和习惯,让他们在进入大学后读文献、检索信息和深度认知上,有更优秀的表现。

④第二重要的能力是批判性思维,在思维训练中掌握辨析与判断的方法。到了中学阶段,语文教育就要超越语言文字规范和叙述,而迈向文字思维和思想。有价值的阅读和写作,都需要思维支撑,批判性思维又是现代人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以充分的阅读为基础的,有了阅读形成的积累,见过知识世面,开阔了眼界,你才有思维站到更高处去“批判”的“本钱”。歌德说,只知其一,等于无知。掌握多元的材料和角度,是批判的前提。很多人之所以缺乏批判性思维,就因为只有"一元思维”,满足于接受一个标准答案。通过阅读积累,起码知道很多事情有两种以上的可能性。有“其一”还有"其二”,用"其二”和“其一”进行批判性对话,创造力就被驱动了。

⑤第三重要的能力是写作,就是最终文字和思想的输出。写不仅仅是写,而是一个让思考变得清晰并固化的过程。思维需要输出去驱动和整理,只有用词语表达出来,才能倒逼思维的清晰。写作也能锻炼出一种对话和讲理人格,思考停留在自己脑子里,只是一种“自以为是”,而写出来,就要接受他者的审视与批评。这个一边写、一边与他人对话的过程,是培养自己形成常识感、逻辑、效率、修辞、说服的过程。

⑥实际上,一个人的价值观,正是在阅读、思考和写作中形成的。在阅读中跳出自己狭窄的生活世界,去与历史、未来、远方的哭声、远古的智慧、远去的背影对话,思考那些自身利益之外的事,相信那些远方的哭声最终会与自己相关,从而让自己具备同情、怜悯、善良、勇敢、利他的公民美德。

返回首页

试题篮